張錦軍
遞延所得稅對財務報表信息質量的影響研究
張錦軍
隨著所得稅企業會計準則的實施,收益計量觀念逐步由收入費用觀轉變為資產負債觀。在此形勢下,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處理所得稅項目,有利于提高財務報表會計信息質量,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可靠決策依據。本文對遞延所得稅確認原則,及其對財務報表信息質量的影響進行研究。
遞延所得稅;財務報表;信息質量;可靠性;相關性
資產負債觀下,對遞延所得稅的確認計量要以確認暫時性差異為前提,即確定各項資產與負債的賬目價值與其計稅基礎的差額。如果存在這種暫時性差異,那么企業在未來會計期間內進行資產轉回或負債清償時,就會增加或減少應交所得稅額。企業當期形成的暫時性差異主要分為可抵扣和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兩種,前者應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后者應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
(一)遞延所得稅資產
1.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涵義。所謂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具體是指按照我國現行稅法的有關規定,企業在前期和當期已繳的所得稅稅額高于依據會計準則核算出來的應交所得稅稅額,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未來轉回期間會使依據會計準則核算得出的應納稅所得額與應交所得稅有所減少,從本質的角度上講,這屬于企業的一項遞延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是以企業未來一段時期可能獲取的足額應納稅所得額為限額來扣除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2.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原則。由上述涵義可知,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是遞延所得稅資產必須首先確認的關鍵問題,這主要是因為它是在未來轉回資產或是清償負債期間確認企業應納稅所得額而間接形成的能夠抵扣的暫時性差異,由于它的存在使得在未來轉回時,企業應交所得稅稅額會相應減少。在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發生的當期,可將所有符合確認條件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具體可從資產和負債兩個方面對遞延所得稅資產進行確認。一方面,若是企業中某一項資產的計稅基礎超出該資產的賬面價值,則表示企業在當期應交所得稅的金額大于按會計準則處理應繳納的金額,這樣未來允許稅前抵扣的金額便會增多,企業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會有所減少,當條件符合時便可確認為是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另一方面,如果企業負債的計稅基礎比負債賬面價值小,那么在未來會計期間與該項負債有關的全部支出允許被扣除,由此會使企業應交所得稅稅額相應減少,當條件符合時,便可確認為是遞延所得稅資產。
(二)遞延所得稅負債
1.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涵義。所謂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具體是指企業依據會計準確的規定核算出來的應交所得稅稅額大于按照現行稅法規定核算出來的在前期和當期已繳的所得稅稅額,兩者間的差異在未來期間的轉回會使企業所得稅稅負有所增加,它是企業的一項遞延負債,可按照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對未來期間應付所得稅金額進行計算。
2.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原則。由上述涵義可知,應納稅暫時性差異是遞延所得稅負債應當首先確認的關鍵問題,其主要是指在確認未來轉回資產或是清償負債期間的應納稅所得額時產生的應納稅的暫時性差異,它的存在會使未來期間轉回資產或是清償債務時的應納稅所得額和相應的應納所得稅稅額有所增加。通常情況下,在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發生的當期,可將符合條件的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
(一)遞延所得稅對財務報表信息可靠性的影響
由于會計準則與稅法在核算方法上的規定有所不同,從而使得按照會計準則核算的所得稅費用項目與按照稅法確認的應納稅款存在差異。在這種情況下,財會人員需要將此差異反映到財務報告中,以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在利潤表債務法下,“遞延稅款”項目用以反映所得稅費用項目與應納稅款差異的金額,而后以此為依據在資產負債表上劃分相應的“資產”和“負債”,當前確認的“資產”有可能在轉年被確認為“負債”。如果企業管理層通過調整利潤表中所得稅費用金額進行盈余管理,達到操縱利潤的目的,那么就會導致“遞延稅款”性質難以獲取準確定位。而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費用與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呈現出顯著相關關系,說明通過嚴格執行所得稅會計準則核算所得稅項目,將暫時性差異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能夠真實地反映企業在未來一段時期內資產或負債的實際現金流變化情況,確保財務報表信息的質量。
(二)遞延所得稅對財務報表信息相關性的影響
基于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這一前提條件,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確認可以滿足“資產”與“負債”的定義,其在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同時,也會形成企業必須承擔的一項義務。站在理論的層面上看,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對企業的會計信息均具有十分顯著的相關關系,即前者為正相關關系,后者為負相關關系。由于我國現行的所得稅會計準則當中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確認有強制性規定,從而使得遞延所得稅資產項目更能體現出企業未來經濟利益的預測價值,由此能夠使財務報表的使用者在進行決策時,通過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分析,判斷出企業未來一段時期的盈利能力。在決策有用觀的前提下,財務報表信息的相關性是體現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特征之一,為了便于研究,可以股票價格作為財務報表信息相關性的替代變量。遞延所得稅費用是在不考慮企業應交所得稅這一因素的基礎上,對所得稅費用的綜合影響結果。為此,可以通過對遞延所得稅費用項目對股票價格的影響程度,來說明其對財務報表信息相關性的解釋能力,具體做法是建立一個價格模型,然后將遞延所得稅費用變量加入到模型中,當變量加入后模型并未發生變化,證明遞延所得稅費用與股票價格之間為負相關關系。由此可知,遞延所得稅項目對財務報表信息質量的相關性有一定的貢獻,通過對它的充分披露可以使財務報表使用者準確預測出企業的經營狀況。
總之,受托責任觀關注的是企業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而決策有用觀則更為關注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基于資產負債表債務法前提下,遞延所得稅項目能夠體現財務報表信息可靠性和相關性的特征,由此充分證明了收益計量觀念由收入費用觀轉變為資產負債觀,有助于提高企業財務報表信息質量。鑒于此,企業管理者應當對我國現行的所得稅會計準則予以嚴格執行,為財務信息使用者提供兼具可靠性與相關性的高質量財務報表。
[1]王麗哲.財務報表信息影響因素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0(4).
[2]易東燕.企業財務報表信息失實的隱性因素分析[J].廣東商學院學報,2012(8).
[3]吳曉東.企業化經營事業單位合并財務報表信息質量研究[D].安徽大學,2012.
(作者單位:杭州宏程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