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鄭
淺議12萬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中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在2007年1月開始實施12萬個人所得稅的自行申報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加強了對高收入人群的監管和控制。但實施近8年來,一些問題凸顯出來。本文在分析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就如何加強該項規定的落實提出了建議。
12萬年所得;納稅;自行申報
12萬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的法條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36條明確規定,并特別強調年所得12萬以上的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該項制度出臺的初衷是為了加強對高收入人群的監管和控制,但在實踐中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和解決。
1.12萬個稅自行申報的規定缺乏社會普遍認同感
在我國,廣大個稅納稅主體缺乏相關的稅法知識,納稅意識淡薄。由于在個稅繳納問題上我國普遍實行代扣代繳制度,大部分個稅納稅主體的納稅義務都由單位的財務部門或人事部門代為履行。所以,很多老百姓尤其是工薪階層(目前是個稅納稅的主力軍)并不十分清楚每月個稅以及年終獎所得稅是怎樣計算的,也不太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不太有趣的稅法知識。12萬申報要求納稅人較精確地知道自己一年的收入,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利息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等,還要求他們知道在12萬申報條件下各種不同所得產生的個稅的計算方式,再和已經繳納過的個稅作比較。這對于稅法知識普遍欠缺的個稅納稅人和一部分不太愿意理財的群眾來說無疑是比較困難的工作。
另外,事實上我國老百姓的納稅意識普遍不高。雖然個稅繳納從1994年正式開始至今已經二十余載,然而鑒于某些歷史原因和習慣思維,一旦面對從自己的口袋里要掏錢交給政府時還是本能地不愿意,就不太會自覺配合政府的相關工作。12萬個稅申報需要納稅主體有非常高的自覺納稅意識,單位的財務或人事部門在12萬個稅申報上沒有代為申報的義務了,再說有很多非工薪和薪金的個人所得也屬于當事人的個人隱私。當12萬個稅申報的規定缺乏普遍的社會心理認同時,會導致很高的執法成本或使得這項規定形同虛設。
2.12萬個稅的申報現以個人為單位,未考慮到家庭因素
中國征收個稅目前是以個人為單位,未考慮到家庭因素,會引起客觀上納稅的不平等。就像天津財經大學財政學科教授李煒光舉的例子:假如一個家庭,如果只有一個人甲工作,但有三四口人需要撫養,雖然他超過了12萬,要去申報或補繳稅款,但可能家庭經濟并不好。還有一個家庭,大家乙丙丁都工作,但每個人的收入假設都在10萬元左右,按照規定,他們都不需要進行12萬個稅申報,但家庭收入總和超過2個12萬。從個人的角度看,以12萬為分界點,甲是高收入群體,乙丙丁并沒有納入該范疇。但是從家庭的視角觀察,甲家庭是中低收入家庭,并且可能生活支出很大;而乙丙丁家庭卻成功逆轉躋身高收入群體。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才是社會的基本經濟單位,所以個稅征收的出發點應該是調節家庭收入分配的差距,而不是個人。上面的例子顯示了現行的12萬申報制度導致了甲成為稅務機關重點監控的納稅主體,乙丙丁卻被巧妙的忽略了。12萬個稅申報制度的目標—加強對高收入人群(以家庭為單位來界定)的監管和控制就不可能很好地實現。
3.稅務機關在個稅申報的監管上存在一定困難
稅務機關一般對個稅的平時監管主要是工薪的代扣代繳,這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監管。然而12萬個稅申報的主體中,相當一部分高收入階層的收入并不是工薪所得,而是其他形式的所得。如股息、利息所得,稅務機關往往沒有精力去一一核實。又如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我國尚未形成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制度,稅務部門很難收集到相關準確信息。在日常經濟事項中,有很多交易是通過現金來完成的,稅務部門監控現金收入困難。另外,高收入者如演藝明星、企業家收入來源渠道較多,比較分散隱蔽,不太好監控。任何一項制度的有效實施都離不開執法部門的良好監督。從某種程度上講,稅務機關目前在監管12萬個稅申報上的困境,不利于該項制度的有效落實。
1.加強稅法普法,增強廣大群眾的納稅意識和稅法知識
納稅意識在全社會的普遍形成是一段比較漫長的過程,我們要有耐心和信心。政府加強稅法普法宣傳和教育時,應采取各種綜合手段:(1)從中小學的教育抓起,讓我們的青少年一代從小就有自覺納稅的概念和意識。(2)稅務機關可以借助網絡、手機客戶端,尤其是最近幾年很流行的微博、微信等新興信息互動平臺,普及稅法知識和政策,加強和納稅人的進一步溝通和互動,為納稅人答疑解惑,為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提供更加方便的途徑等。例如,深圳寶安地稅局在2014年2月開通了首個微信公眾平臺,納稅人可方便地通過手機進行12萬個稅申報。該微信平臺還設置了“信息公開”、“辦稅指南”、“自助查詢”三個主欄目。相較于傳統模式,納稅人能輕松地在手機上獲取相關信息。(3)優化納稅服務,提高稅務人員的服務意識。當納稅人面對的是一張張微笑服務的笑臉,聽到的是一句句熱情耐心的回答,納稅人的心情怎能不好呢?納稅意識和心理難道沒有在一點點增強嗎?(4)進一步公開透明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讓納稅人清楚地知道稅收的用途。當納稅人明了政府把稅收都用在改善民生、增強國力等相關方面,傳統的負面思維受到了挑戰,心里難道不是在一點點踏實起來嗎?
12萬個稅申報意識是納稅意識中的一個分支,除了上述綜合手段外,針對該分支的特殊性,政府還應該朝以下幾方面努力:(1)有責任鼓勵納稅人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在并不特別復雜的情況下清楚地辨析自己和自己家庭一年的收入構成,并能夠計算出相應的所得稅。(2)在納稅人出現復雜收入的情況下,就需要有專業人員參與協作。所以加大對個人稅務籌劃師的培養,建立和健全相關執業制度就勢在必行了。事實上,個稅申報的制度在世界范圍內來看,都是非常復雜的。在一些發達國家,老百姓的納稅意識很高,個稅申報制度相對來說比較完善。雖然如此,例如在美國,仍然會有家庭雇傭注冊會計師或者業余的報稅師來協助個稅申報的工作。我國應借鑒別國成熟的經驗,培養優秀的個人稅務籌劃師參與到個稅申報的工作中來。
2.12萬個稅申報適當考慮家庭因素
國際上有很多國家在設計稅收制度時均考慮了家庭因素。例如,在美國,常規個人所得稅共有5種申報狀態,即單身申報、夫妻聯合申報、喪偶家庭申報、夫妻單獨申報及戶主申報。我國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參考上述分類標準,設立幾種申報狀態。例如在正常的一家三口(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條件下,應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申報。
我的設想是這樣的:我國的戶籍管理機構的信息應與稅務機關共享。原則上由戶主代表家庭進行12萬納稅申報。在申報時應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家庭的總收入,家庭的成員構成,其他需要考量的特殊情況(如有無殘疾人等)。我們以典型的三口之家來舉例。假設該家庭一年的總收入為A元。我們還要設置家庭系數來平衡個人和家庭的收入差異。正常情況下,一個成年人的系數為1,一個未成年的子女的系數為0.5。用A/2.5=B,若B≥12萬,則該家庭應該按照家庭的總收入來進行年度的個稅申報。從以上的計算我們得出,在目前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下,一個中國的典型的三口之家的收入需要在30萬以上,才符合個稅申報的條件。筆者認為,這是比較合理的。且目前中國社會的家庭在房產購置和子女教育等方面需要在收入中支出相當大數目的金額。
3.稅務機關應在相關部門配合下建立并逐步完善統一的納稅人信息系統
目前稅務機關在監管12萬個稅申報上所遭遇的瓶頸主要來源于納稅人信息的不對稱和不完全共享。稅務機關應該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尋找切入點進行完善。首先,必須明確大的方向是稅務機關必須在各單位,尤其是銀行、證券公司、房地產交易部門等的配合下,建立一個全方位的聯通平臺,以納稅人的身份證號碼作為唯一的識別標志,每個單位和每個涉及到納稅人收入的地方都要把每個人的收入信息清晰地列入其身份證賬號下,便于稅務機關全面掌控納稅人的收入信息。其次,在實踐中要注意在共享信息的同時,稅務機關應該按照相關規定對納稅人進行信息保密。第三,應建立納稅人信用檔案,可參考銀行誠信檔案的模式(或積分的方法),與納稅人社會生活中相關重要經濟活動建立聯系(如不給予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等),對偷稅逃稅者產生震懾力,必要時還可向社會公示。今年,我國即將要建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制度,該信息也應該納入到稅務機關的信息系統里。
[1]席斯,王畢強(《經濟觀察報》記者).辨析12萬元個稅申報[EB/OL].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swgh/20070203/ 1100330980S.shtml,2007-02-03/2014-03-16.
[2]青島新聞網.[探討與研究]“12萬個稅申報”瞄準了誰(全文)[EB/OL].http://www.qingdaonews.com/content/2007-01/22/ content-7718127.htm,2007-01-22/2014-03-16.
[3]冷琳.個人所得稅制中費用扣除問題探討[J],財會月刊,2011,6.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