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貞
民辦高職《中級財務核算與報告》課程改革探索
朱淑貞
文章通過對《中級財務核算與報告》課程教學現狀的分析,主要從分析學情調整教學方法,加強教學環節的職業性以及改革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思路和做法,期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中級財務核算與報告》;教學;改革
《中級財務核算與報告》課程是高職高專會計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在學生整體知識架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體現為該課程的專業技能性。該課程運用《初級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結合企業的經營活動對信息進行加工。啟下表現為專業的基礎性,因為加工出的會計信息可以被企業的經營管理者使用從而進行對企業經營的預測、決策和控制等。由它的基礎性引申出《財務管理》、《成本計算與管理》、《審計》等專業技能課。可見該課程在會計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地位十分重要,在學生知識體系的架構中也非常重要。
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教高[2004]1號文件指出“高等職業院校必須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進學生技能的培養?!蔽以洪_設本課程已有10余年的歷史。作為一線教師雖然在授課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當我們近距離與學生接觸時,發現很多同學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對該課程覺得挺有興趣,但隨著所學的內容越來越多,總覺得這些內容零散而又復雜,枯燥而又難以理解。再加上內容非常多,學了后面忘記前面。這樣,慢慢地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就越來越少了。到最后能夠堅持下來的沒有多少。我們逐漸發現如果按照原來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本達不到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的目標,而且隨著授課對象整體素質的下滑,也給該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學內容的問題
傳統的課程教學是按照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要素依次講授的模式,有悖于企業實際的生產經營過程,不利于學生對實際工作的理解,學生學習起來比較被動。但是即使我們采用了基于工學結合模式的項目化教材以后,這樣的問題仍然存在。
2.學情認識不足導致教學手段單一
傳統的教學方法通常采用滿堂灌的授課方式,采用理論知識講授—例題講解—學生自己做習題——習題講解——知識鞏固。這樣的方法對于學習自主性強的學生還是適用,但是現在隨著高職注冊入學,學生的整體入學成績整體下滑,學生素質普遍下降,學生在會計基礎沒有打好的情況下,在接受理論知識這一個環節就出了問題,導致整體授課和學習效果下降。
3.理論教學仍占大部分教學時間
雖然高職教育一直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未能真正做到理論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實踐教學往往以單獨的課程安排在《中級中級財務核算與報告》課程結束之后,這實際上并沒有充分發揮實踐教學對理論教學的促進作用。
4.考核方式單一
考核方式還是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主,一考定終身的做法,不注重學生平時參與實訓的成績和表現,不注重知識和技能的積累過程。考評結果不客觀、不真實,不符合高職教學的培育目標。影響教師教學積極性,學生學習興趣也難以提高。
1.統籌規劃教材內容,撰寫配套講義
課程教材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梁。教材不僅要展現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還要體現出合理的教學思路,這樣教師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課程的教學內容。教材內容安排是否合理直接影響授課內容和授課效果。結合現有的項目化教材,結合注冊入學學生的特點,編寫一套面向企業財務部八個崗位的特色教材。該教材分為八個崗位進行闡述,結構與仿真模擬實訓平臺一對一契合,同學可以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在電腦上實戰演練,從而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提高學習效果。
結合上述教材,我們將結合十余年的教學經驗,編制一套配套的課程講義,該講義將詳細介紹該課程的重點和難點,有效幫助學生把握課程難點,解決學生在上課時記筆記和聽課之間的矛盾,把同學們的雙手釋放出來,專心聽課,主動思考,避免學生遇難而退,不能堅持到底的現象發生。
2.重視學情分析,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學情的分析對于教師非常重要,這可以使教師更加了解學生——授課對象,及時調整教師教學方法。我們把高職會計專業的學生分為三大部分。一部分同學是根本就是不想學習會計,學習會計只不過是父母的一廂情愿,動力嚴重不足。一部分同學對自己的學習還是非常有規劃,學習自主性較強。大部分同學處于中間狀態,由于從小沒有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對于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就多花點時間,沒有興趣的就不學習。所以提高這部分同學的學習興趣就變得非常重要。例如在題目練習環節我們可以采用將同學劃分為小組的方法,小組的劃分可以按照班級宿舍,也可以按照座位。無論是老課復習,還是新課練習,我們不會每個人發題目,因為這樣不做的同學也是抄襲。我們會把題目發給每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準備這些題目,并且以小組上臺演練。我們發現有一大部分同學開始看這些題目,也開始翻書自己做。另外在測驗題目的設計的時候,盡量針對學生的學習層次,掌握的比較好的同學就可以給出較難的題目,基礎差的給出簡單的題目,例如應收賬款壞賬準備提取的學習,對于學的較好的同學,就可以在一次測驗中出三年的應收賬款的相應業務,對于基礎差的同學可以只出一年,或者二年的業務,這樣雖然不能做到一對一,但是也在某種程度上顧到學生的具體情況。
3.提高教學環節的實踐性、職業性和開放性
在該課程內容掌握上,實踐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只有保證教學環節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學效果。在課改中聯系代賬公司,開發實訓基地,取得真實企業的經濟資料,將授課地點移至仿真模擬財務室。教師指導學生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的特點,掌握整個會計核算流程。指導學生翻閱該業務的會計檔案資料如:憑證、賬簿、報表、納稅報表等。整個過程遵循由易到難,先將每班分成5個小組,8個人一組(剔除特別不想參加的同學),先分出納崗、往來崗、存貨崗、資產崗、資金崗、職工薪酬崗、財務成果崗。自己選定自己的崗位,熟悉崗位職責,根據真實的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明細賬和總賬,整個過程由教師指導把關。然后根據過程中學生的表現選出總賬、報表、報稅的同學。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也幫助代賬公司節約了拓展市場所需的費用,實現校企雙贏。
4.將崗位仿真模擬軟件融入理論學習
我們將在該課程正常學習過程中加入8課時的某崗位的崗位仿真模擬實訓環節,及時讓學生們感受到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
比如在第一學期他們可以感受到哪些是會計崗位,哪些是出納崗位要做的工作,體會二者之間存在的制衡和聯系。第二個學期他們就可以就能體會難一些的資金崗位、存貨崗、固定資產崗位等崗位,體會將來在工作單位里實實在在的工作和崗位職責。
5.改革該課程的考核辦法
以往該課程都是“試卷成績+平時成績”的考核模式,因為該課程共有144課時,分兩個學期上,很難在90分鐘的考試中考核所有的知識點。所以我們需要制定一套更為完善、科學的考核體系,將考核滲透到平時的教、學、練中,達到以考促學、以評促學的目的,提高學習效果。
在課程學習中除去出勤、課堂表現以外,我們主要在三個環節對學生進行考核。第一個環節就是隨堂測驗。我們根據八個崗位的難易程度進行分階段進行隨堂測驗,主要考核編制記賬憑證。這樣做的好處是考核相對全面,并且將所學內容及時鞏固消化。第二個環節是根據仿真模擬中的實踐效果極其表現。第三個環節是期末考試。在進行期末測試時,知識點重點考核隨堂測驗中沒有涉及到的,以及對整體會計核算流程的把握?;痉峙涫前疵總€學期100%來計算,每個學期的出勤占10%,每三個環節各占30%。
另外,我們將傳統的作業形式設計為通用記賬憑證的格式。傳統的作業都是要求學生根據文字表述的經濟業務將會計分錄寫在空白的作業本上?,F在以通用記賬憑證格式的作業本代替傳統的作業本的形式,所有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都要填寫摘要、總賬科目、明細科目、金額和所附的原始憑證的名稱,按照實際工作的要求進行作業練習,縮短與實際工作的距離。
[1]周劍.基于工學結合的《中級財務核算與報告》課程改革[J].財會月刊,2010(4).
[2]胡云.對高職院?!吨屑壷屑壺攧蘸怂闩c報告》課程改革的新思考[J].會計之友,2010(6).
[3]劉雪陵.高職《中級財務核算與報告》課程改革初探[J].時代金融,2013(7).
(作者單位:正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