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蕾/文
智者生存
李思蕾/文
科學是幻想的終結者。
智能化潮流浩浩蕩蕩,即使你不會駕車,汽車也將走入你的生活。在通往未知的道路上,不僅沃爾沃、奔馳、寶馬、通用、大眾、豐田等傳統汽車廠商在厲兵秣馬,谷歌、蘋果等IT企業也分外眼紅,意欲執汽車互聯之牛耳。面對這個科技的產物,唯智者方能生存,只有充分合作,以更開放和積極的姿態,迎接汽車誕生以來最宏偉的革命,才能在未來卓立潮頭。那些行動緩慢和固步自封的,那些激進張揚和單打獨斗的終將被智能汽車市場淘汰。
汽車是個有生命力的系統,這個系統也正融入于社會大系統之中。當智能汽車在技術上足夠強大的同時,也比任何時候都脆弱。對汽車智能化的追求一定是建立在安全之上的,失去了安全性,一切智能化都只是一紙空談。如何保障未來汽車消費者的信息安全,是智能化汽車發展道路上首要解決的問題。
同時,當智能汽車不得不面對生與死的選擇時,工程師們需要設計出機會成本公式,賦值,得出不同選項的預期成本,選擇最低成本的那個——而這將決定誰生,誰死。這天然是個道德問題,決策時需要斟酌和透明。作為解決這些挑戰的第一步,創建關于道德倫理和無人駕駛汽車的公開大討論是十分必要的。而這種便捷的通行方式一旦普及,將帶來城市擴張與污染加劇,是否在另一層面上導致資源的浪費?
可以預見的是,智能汽車市場化依然面臨多只攔路虎,無論是技術成熟度、配套設施的完善還是法律制定、道德倫理等,都有很多工作要做,多久能被普羅大眾接受,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