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紅
以社區為依托的學前教育服務網絡,是未來學前教育的主要模式,目前這種學前教育模式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社區針對學前教育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在結構和組織中缺少合理的連接機制和規范。所以,我國的社區學期教育發展的空間十分巨大。利用幼兒園來建立學前教育服務體系,是未來學期教育的發展方向,并且將社區服務和學前教學相互結合以發展其規范性。
幼兒園教育機構規范模式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中積極提倡運用社區學前組織開展教育的形式,并且要建立以幼兒園作為核心的幼教機構,在社區整合和資源配置上提倡促進教育水平,將社區學前教育和社區的精神文明建設相互結合,望為構建和諧社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我國學前教育的現狀
我國利用社區進行學前教育的模式時間還不長,很多街道和社區都在進行積極的探索,但是通過社區進行學前教育是基層行政區組織與社區管理組織相互融合、互助的一種形式,這使社區居民對其十分認同。目前,我國的社區兒童教育正處于提高階段,完善這一內容對社區資源的整合和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我國的學前教育網絡在創建的過程來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1.區域因素
不同社區在管理范圍上都有著不同的界限劃分,這使社區學前教育在開展上形成不了統一思想,社區之間的管理形式多種多樣,尤其針對兒童教育問題上的開展及不協調,同時根據兒童學習過程中所涉及的教育、醫療、保險等問題上沒有統一的管理規定,使其基本上處于一個分裂的狀態。
2.缺乏社區意識
雖然在很多社區中都開展了學前教育服務網絡,但是這些社區服務形式缺少責權意識,不能形成統一的社區基礎。在很多時候社區中的居民只具有自身意識,并沒有社區單位意識,這使社區學前教育服務網絡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同時社區內各個單位也形成不了有效的教育配合。社區單位和幼兒園只是一個傳統上的共建單位,沒有單位愿意在資金和教學水平上進行投資,這使很多兒童只是在學習小學的知識和課程,根本接受不到學前教育。
3.學前教育研究性較少,缺少理論支持
就目前社會服務和教育建設度來說,針對學前教育的研究相對薄弱,而且缺少合理的理論性指導,當前政府缺少對于教育政策的支持。學前教育的需求很大,私營教育機構針對此建立了很多學前教育機構,這些教育機構雖然滿足了教育市場的需求,但是其專業性和教育質量相對較低,有的甚至存在教學內容上存在漏洞。例如,我們發現處于學前教育的兒童受家長的影響很大,他們的言行深受家長在生活和成長環境的熏陶,所以學前教育應該著重兒童素質的培養,并且通過家長的介入使家庭中的氣氛發生改變,更加適合兒童成長,并使孩子知道如何學習,怎么學習。但是,很多私營教育機構卻將學前教育放在對小學知識內容的學習上,如果出現教學困難就容易促進兒童產生逆反心理,并且影響兒童的后期發展。
二、以社區為依托的學前教育服務的完善途徑
1.完善組織機構,建立社區學前教育機構
建立社區學前教育機構是發展學前教育服務網絡的基本前提,它不是某個部門通過一項制度的規定就能完成的,而是由教育、衛生、人事、社區等多個部門共同協作下才能完成的,建立社區學前教育機構需要建立相應的領導教育小組,并且配備專職的學前教育人員,以社區為單位完成教學研究體系的建立。
2.完善學前教育人力保障機制
要想保證學前教育的規范性、科學性,必須建立一支由專業和兼職老師相互結合的學前教師隊伍。首先,可以有當地教育部門牽頭,派遣一批業務精湛、有責任心的教師進入社區負責學前教育。其次,組建社區自己的學前教育師資隊伍,這些老師必須經過專業的審核和業務員答辯,要挑選最優秀的人才。最后,定期聘請專家教育團隊,這些專家可以針對學前兒童的心理、興趣、成長階段進行考察,合理解決學前教育中遇到的難題。針對學前教育的特殊性,還可以組織義務輔導員,這些輔導員可以由多職業的人士構成,在課外對兒童進行社會常識、社會禮儀的指導,使兒童能夠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3.將學前教育質量放在首位
社區學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教育的整體發展,我們所建設的師資隊伍必須將學前教育的質量放在首位。首先,將教育發展最為前提保證,在很大程度針對教師素質、業務能力進行完善,并且針對教師、教育助理、學生家長等進行了不同層次的培訓,將不同地區的教育形式吸取到自身的學前教育過程中來。其次,學前教育不僅是一項課題,更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方法,可以選擇不同的教育志愿者進行學前教育活動觀察,并且保證活動的質量。
4.提高學前教育的物質保障
學前教育不僅需要有著完整的組織機構作為基礎,更需要雄厚的資金作為支持。要對學前教育的設施和器材進行一定的投資,同時還要興建適合6歲兒童使用的大型戶外活動器械,并且建立兒童特有的活動區域,所以加強資金的投入,對保證學前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加強學前教育體制的研究,使其能夠積極發展
在社區進行學前教育研究是對于教育資源擴大化利用的一種體現,同時也可以讓社區中的兒童能夠獲得更加平等的教育權利,并且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水平,使每個兒童都能夠接受較高的學前教育。所以,我們針對學期教育和幼兒園的相互融合特性,提出了以下發展策略。
1.針對社區學前教育的薄弱環節進行研究,使學前教育能夠平衡發展
目前的學前教育主要由兩個薄弱環節,一是學前教育質量問題,另一個則要加強社區內流動人口、弱勢群體兒童的學前教育。
首先,我們針對社區范圍內的幼兒園、托兒所進行統計,并將每個單位的環境、師資能力等進行登記。根據此制定了相關的管理條例,并針對此進行嚴格的審批把關,加強了管理督察力度。對條件差、教育水平低的托兒所通過培訓、考核、評星級托兒所等活動,促進其快速提高。通過幼兒環境創設、幼兒游戲活動組織等培訓,通過伙房管理、財務管理等的培訓與監督,通過社區內強園帶弱托等措施,使我區的個體托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辦園差異逐漸縮小。
其次,開展國家支持的“陽光啟迪”工程,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有特需的孩子接受科學的訓練和教育。康教中心根據特殊孩子的實際情況,設置適宜的課程,并邀請知名康教專家定期指導教師進行訓練。另外,積極倡導幼兒園落實“全納教育”的理念,將智障兒、自閉癥兒童、肢殘兒等特需的兒童在普通幼兒園隨班就讀。同時針對特困、離異、智障的孩子建立了手拉手關系,幼兒園對特困的家庭酌情減免托兒費,使每個家庭中的孩子都能夠擁有一個公平的受教育的機會。
2.針對社區管線內的學前教育資源進行整合,實現優勢互補
每個社區會因為規模、環境、地理位置都會有著很多不同點,這就使有的社區教育資源過盛,有的社區教育資源貧乏的局面,所以加強這些資源的整合是實現教育社會化的捷徑之一。
首先,要將社區幼兒園的教育功能逐步提高,幼兒園作為社區學前教育的基礎,自身就擁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但是這些資源是需要通過適當的方法才能被加以利用,我們可以通過開展“幼兒園開放日”來提高幼兒園教育資源的輻射能力。幼兒園在開放的過程中可以定期發放宣傳材料,定期舉辦講座、建立自己的網站,開辦“社區玩具圖書館”“社區教育公益課堂”、辦起親子園等形式,加強與社區居民的溝通,幫助家長了解親子教育的意義,掌握科學育兒的方法,為居民提供有價值的早期閱讀材料,指導家長掌握育兒方法,使各種資源在互動中互利,在服務中實現雙贏。
其次,壯大教育志愿者隊伍。兒童學前教育不是一個單一的學習知識的過程,現階段國家提倡素質教育,這就需要通過多種教育方式來豐富和完善教學過程。我們可以吸取各行各業的優秀工作者作為學前教育的志愿者來參加教學過程,同時建立早教人才庫,使這些人才能夠流通,并且出現在需要的位置上。在學前課程的選擇上,可以將社區資源作為幼兒園的基礎建設資源,利用社區中的部隊、學校、公園等環境,帶領兒童進行參觀,樹立其愛生活、愛社會的思想。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對整個過程實行互動,讓社區和幼兒園的學前教育相互結合,在創造和諧的社區的同時,建立一個具有實際意義的“社會課堂”。
最后,要讓幼兒園在學前教育過程中發揮如下的作用:一是幼兒園中的學前教育是社區服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設屬于社區服務的范疇,社區在這一過程中要積極發揮規范和輻射的作用。目前,很多地區都提倡教育主管部門要配合社區教育,積極發揮針對學前教育的職能性,并且根據行政、教研的網絡優勢來開展學前教育。二是教育行政部門在起始階段就十分重視學前教育的專業性指導,激勵推崇將示范性幼兒園建設成為學前教育的核心單位。所以,在社區中很多示范型幼兒園已經能夠完成兒童的學前教育任務,并且形成了以文化知識、道德品質、社會禮儀為內容的教學形式,并且將素質教育相互融合,形成新型學前教育體制。
四、針對學前教育服務網絡構建的展望
在社區學前教育服務網絡構建過程中,分散的教育資源會被重新整合,并且形成了多計劃、多形式的社區早教活動,在很大程度上為學前教育的發展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了條件,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我們發現,社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全新的學前教育模式,并且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內容。
首先,全新學前教育觀深入人心。較為完整社區早期教育體系,為家長和嬰幼兒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機會,便捷、優質的早教服務,讓居民在受益的同時充分認識到早期教育是終身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積極參與社區早教活動,樂于做社區早教志愿者,熱衷宣傳早期教育活動。
其次,社區居民在學前兒童教育的問題上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很多家長不再將文化知識和對小學知識進行預習放在學前教育的首位,而是更加踴躍的參加相關的親子活動,并且積極尋求科學的育兒方法。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科學的育兒方法和新型學前教育理念已經被廣大家長所接受,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更加注重素質教育。
最后,幼兒園的功能觀在轉變。幼兒園與社區的密切聯系,既提高了幼兒園對社區的影響力,又強化了社區對幼兒園教育積極影響,實現了互補雙贏。幼兒園的一切資源向社區開放,延伸了幼兒園的功能,使幼兒園具有了多層面的教育功能、輻射帶動功能和服務功能。
五、結束語
依據社區服務為中心,積極打造優質的學前教學模式是未來學期教育發展的方向,這種形式能夠使社區管理更加方便廣大群眾,使幼兒在學前教育形式上更好的融入社區,同時也使我們教育工作的內涵更為豐富。兒童的學前教育是兒童在上學前的啟蒙教學,它不僅能夠提高入學后教學的質量,而且對兒童智力開發,人生觀、社會觀的養成都有很大的幫助,以社區為依托開展的兒童學前教育已經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為積極的動力之一,也是未來學前教育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楊瑾.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銜接方法初探[J].教育科研論壇,2004,(04).
[2]胡福貞.論學前教育市場運營[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2,(03).
[3]楊波.新形勢下基于公共服務均等化視角的學前教育研究[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
[4]殷紅博,耿中津.我國學前教育科研發展創新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
[5]馬佳宏,王琴.我國學前教育成本分擔問題分析[A].2009年中國教育經濟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
課題名稱:
1.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學前教育專業多維全程式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G2012010011;
2.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以社區為依托的學前教育服務網絡構建研究》;項目編號:10E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