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臣
由于小學教育在人的全部教育過程中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小學教師的專業素養極為重要。新課程改革中,全新的課程觀、教學觀和德育觀等對小學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各式挑戰與問題,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難免會形成迷茫或感覺疑惑,進而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教育效果與教學成效,從而影響到新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最終對學生成長和教師本身發展也有害。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們應當側重小學教師的教育信念問題。因為唯有完備的教師教育信念體系,才可幫助教師以穩健的信念與優良的狀態接受挑戰并持續改善自身的教師專業素養,進而充分施展出新課程改革的優勢,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游刃有余。
小學教師教育理念新課程改革一、關于小學教育與小學教師特殊性的概述
1.小學教育特殊性的概述
兒童乃國家之希望,小學教師的手里掌握著兒童的命運,也便掌握著人類與民族的命運。柏拉圖說:“人若受過真正的教育,他就是最溫良、最神圣的生物;然而倘若他并未受教育,或是受了錯誤的教育,他便是一個世上最難掌握的東西。”可見,兒童的教育是一項嚴峻而又辛勞的過程。小學教師的責任和使命,也相比其他階段的教師要更特別與艱巨。
2.小學教師特殊性的概述
(1)小學教師教學的兒童化
小學教師教學的兒童化,整體而言是把教育內化為兒童的自身教育。詳細而言,含有教學內容的兒童化、教學方式方法的趣味化。
首先,教學內容的設置,要聯系兒童身心發展的特征。
其次,教學方式方法多運用詳細、直觀、生動,最主要是凸顯有趣。
(2)小學教師教學的自動化
小學教師教學的自動化,應當注重學生的自身教育,由于兒童對紀律管制的自覺性較弱,給予兒童自由學習的領域反倒會使他們在團體中學會互相尊重,關懷他人,注重全面。
(3)小學教師教學的個性化
注重學生發展的個性化,最關鍵是要側重“學生的創造性”,養成學生的創新意念、創新領悟與創新才華。
二、新課程改革對小學教師發出的挑戰
1.多向度多層次的課程觀念向教師教育理念的挑戰
新課程改革基于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的管制責任,側重于國家、地方、校本、師本、生本教研的互相結合互補與缺,并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特性、趣味及偏好的需求設立了選修課與必修課,進而產生了犬牙交錯的多向度多層次的課程結構框架。在新課程的執行與散布的過程中,需要教師深化改變先前的教育理念。要明確新穎的教育理念,切實體會課堂教學踐諾、宏觀地感知教育情境、敏捷地掌握教育問題、巧妙地解決課堂教學中的矛盾、反復思考并挖掘課程、教學和學生間的內部關聯,進而把多層次的課程合規地相結合,使其在運行中相輔相成。
2.多目標多功能的教學觀對教師專業素質的挑戰
為順應新課程改革的進展,小學教師應提升自我的專業素質。側重自我的學習,持續反思,提升認知,加強職責,將教學觀念整合到新課程的方向上來。注重師生之間的來往與互動,完成教學相長整體發展;側重學生接納知識、挖掘問題、解析問題、處理問題的過程,注重學生探究新知識的體驗與獲取新知識的體會;觀察每位學生的感情體會和心境生活,還有道德生活和人格的形成。
3.多主體多媒介的德育觀對教師往來實踐的挑戰
教師作為德育工作者中的核心構成要素,依舊主宰著德育教育。教師要具有很高的疏通、往來、協作的能力,可以在組建多主體參加與影響的德育網絡過程中施展關鍵的溝通協調用途,并探究多樣有效路徑,推動學生社會化,讓新課程背景下的德育管理工作愈加三維化與全面化。
三、新課程改革中小學教師應秉持的教育信念
1.側重于學生生命的成長
順應歷史發展的教育信念,應該是基于永恒注重人的生命發展的前提下,尊崇生命、關心生命、完善生命,才可讓其富含高度的生命意義和價值。如此的教育信念,才可以協助教師在設立新穎的教學價值觀的過程中,掌握尊重包含自我于內的每一個生命的成長。
2.追求自我教育的覺醒
新課程改革,把教師的生命成長問題升到了空前絕后的高度,教師的自身學習與成長凸顯出比從前任何時期都更為關鍵。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需要頻繁開展自我教育、尋求探究革新,才可以從貌似習以為常的平凡的教育現象中挖掘出新的細節、新的方向及新的規律。這不但是教師們產生創新性教學觀念的關鍵背景,也是教師們職業趣味、教學靈感的源頭。
3.具有反思教學的習慣
為什么教育是一種以信念為基礎的舉動,是由于它代表著教師應該持續地進行自身反思,不停地問問自己的內心,持續地顧及心靈,不斷地投放到生活并不斷地進步。新課程改革中大力提倡“以人為本”,但此處的“人”卻常常被當作是“學生”。僅非如此,“教師”自身也是以為本的“人”。所以,在教師確切感受到自我存在價值的同時,也應充分感受到自我擁有的缺陷,產生不停反思的好習慣,不停重新定位問題,不斷地改善自我,為新課程改革的執行付出力量,展現自我的存在意義。要養成自我的反思習慣,就應在認識上采納多維化的思維模式、擺正自我的態度、確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四、小學教師教育信念養成的思考
1.教育信念養成的影響因素分析
(1)個人經歷
就多數教師而言,教師的教學經歷具有重要意義。相比較無經歷的教師來說,教育經驗豐碩的教師將會愈發易產生自我的教育信念。可是,有教學經驗并不代表著食古不化、頑固不化。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新挑戰,需要教師要設立新穎的教育理念,確切地體會教學實踐,而且要融合個人的領悟與經歷去全面地感受教育情境、敏捷地掌握教育問題,機智地解決課堂教學中的矛盾。
(2)自我反思
教師需要經過思索不停地對原先的教育信念進行審核與檢查。雖然反思是因為自我的先有教育信念遭到了挑戰,可是因為教學改革、課程改變、教材更換、理念革新等皆以重復測試而最終確立,必定存在其合規性與科學之處,因此教師應該追上潮流,跟隨社會的不斷成長與新課程的不停變革,改變或改正原有的古老舊和不合時機的教育信念。因為唯有具備完備、準確的教育信念,才可堅持自我,讓自我的教育信念融合于教學。
2.促進合理教育信念養成的對策
(1)純凈童真的人生觀
兒童應得到源自外在純凈的召喚去激發其追尋真理。小學教師的一字一句,總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學生的成長,他們總別無選擇地接納教師傳達給他們的所有。所以,對于兒童時代的小學生,教師務必協助學生準確地認知世界,產生科學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來培育真實的自己。
(2)建立積極向上的學校氛圍
構建學校文化是學校教育信念系統的關鍵部分,給教師正在構建中的教育信念給予了平臺。當前,學校應營造格積極的教校氛圍,給教師發展與人格培養提供積極樂觀的生活與學習氣氛,推動教師積極健康地發展,進而為提升學校的關鍵競爭力打下穩固的根基。
參考文獻:
[1]吳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師教育發展趨勢[J].高數探索,2012,(05).
[2]劉勝華.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德育教師的角色期待[J].基礎教育研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