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淼 李國政 王紀中
隨著校企合作“創業式”人才培養模式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校企合作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校企文化的相互融合。從校企文化融合的背景進行分析,指出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意義,并對當前校企文化融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最后提出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的實現所需做的努力。
校企合作文化融合人才培養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的飛速發展,當前高校教育的模式也在不斷地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不斷地進行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最終的歸屬點就是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要符合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具體地說,就是要為企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很多的高校也意識到這一點,在教學改革中不斷地創新,探索出校企合作“創業式”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能夠獲得去企業實踐的機會,了解企業文化以及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學校也可以為企業培養更加專業的人才。
一、校企文化融合的背景
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產業都對其技術進行升級,結構進行調整,這也使得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產生了變化,如何培養出適合當前企業發展的人才已經成為高校需要研究的重要問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就應運而生了。以前的人才培養沒有結合企業的需求,比較盲目,只是根據學校本身的情況設定培養模式,導致很多的畢業生不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崗位,企業也得不到所需要的人才,這樣教育資源就沒有發揮其很好地作用,導致資源浪費。而在當前的這種校企合作“創業式”人才培養模式下,校企不僅僅是崗位對節上進行合作,校企的文化也進行深度的融合,這樣高校培養的學生才能真正的符合企業發展的需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收到高校和企業的廣泛認可,其后的發展也當是生機勃勃。
二、校企文化融合的意義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認可,在高校人才的培養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學生的培養,有利于教學資源的最優分配,有利于學校的長足發展,對學校人才培養和可持續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不斷完善學生素質,培養學生職業素質
校園和企業文化的相互融合,使得學生得到了很好地熏陶,學生在校園里就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企業的文化,有利于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學生可以去了解相關專業將來要從事的職業對于個人素質的要求,在學習中不斷地去完善,這樣就可以少走彎路,很好地縮短校園與企業之間的距離,有利于學生由學生向企業職員的快速轉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2.優化教育資源,提升教師職業實踐能力
校企文化的融合,不僅僅可以使學生和企業受益,更加有利于學校的長期發展,校企文化的深度結合要求老師去了解相關企業的文化,使教學工作向企業需求貼近,這樣老師在教學中就會更加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同時,校企文化的融合,可以豐富校園文化,豐富教育資源,教師了解更多的企業文化,有利于校企合作的長期有效進行,也會促進教師在校企合作中不斷地尋求創新,不斷提高自身職業實踐能力,使校企合作呈現良性循環的景象。
三、校企文化融合的成果和問題
就目前來說,校企文化融合已經在很多的高校進行了嘗試,由于操作方式等因素的不同,使得校企合作在不同的學校有著不一樣的結果,有的取得了很豐碩的成果,當然校企合作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校企文化融合的成果
校企文化進行交流是當前高校教學的一種利于學生發展的趨勢,很多學校具有“雙師”教師隊伍,就是在平時的任教老師中,既有高校的專業老師,也有企業的精英骨干,理論課程由學校的專業教師進行傳授,實踐教學則有企業精英骨干來完成,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學到更加全面的東西,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使校企合作過程沒有過渡。校企文化的融合對于高校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與創業,有利于學校的長期穩定發展。校企文化結合使學生受到校園和企業文化的共同熏陶,既可以學到全面的知識,也能更早的接觸社會,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樣的學生會深受企業的歡迎,更好的適應工作,也能提高學校的競爭力,對于企業的人才培養也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校企文化融合過程中的問題
校企文化融合雖然在很多方面的取得豐碩的成果,但是在兩種文化相互融合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是需要企業和學校共同努力完善的。作為兩種不同的文化,在相互融合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一些沖突,下面簡單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校企文化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不同
高校文化的最終目的,是利用學校的所有資源,培養出綜合素質全面、能夠適應社會的人才,高校文化的最終的價值觀是追求最大的社會利益,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行引導,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促進學校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但是企業文化所追求的目標是獲得最大利潤。高校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但是企業文化更加強調的是團隊協作的能力,不斷地提高企業的凝聚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2)校企文化建設的內涵不同
學校文化要求教育要以人為本,注重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鍛煉學生的能力,強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而企業文化則更加注重團隊的協作精神和責任感。學校文化的使命是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對學生進行教育,鼓勵學生個性化成長,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得到很好地傳承;企業文化則是一種經營文化,更加的注重實踐,對個人的責任感有了更高的要求,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管理相結合,建立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之上,就是企業日常經濟運作與發展。企業文化歸根結底是為企業的服務的,與校園文化有著本質的區別,這是校企文化較難的融合點。
四、如何更好地促進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1.實現校企精神文化的融合
要實現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精神的融合顯得十分的重要,高校在日常教育中要順應企業文化的要求,逐漸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這樣才能更好地使校企文化相互融合,也可以豐富高校文化的精神內涵。
2.實現校企制度融合
校園和企業的制度肯定存在著差異,校企制度文化相互融合就要求高校在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吸收企業的好的建議,完善教育制度,使制度更加的規范和標準,在實踐課程中,與企業共同制定教學制度,使學生提早感受企業文化,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就業。
3.實現校企活動文化融合
學校要充分利用每一次活動的機會,與企業進行合作,使專業文化與職業文化相互融合,在活動期間充分利用企業所能提供的平臺,為學生提供仿真職場,讓其感受企業的氛圍,還有就是鼓勵老師去企業掛職,引進企業優秀骨干到校任教。通過這樣的雙向互動,才能更加有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鵬飛,應曉清.基于“教學工廠”模式的高職校企文化融合實踐探索[J].職教通訊,2012,(20).
[2]熊建云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途徑的探析[J].科技信息,2011,(31).
[3]陳文海.高職校企文化融合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8.
課題項目:經濟管理類專業校企合作“創業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