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蓉
目前,高職院校還存在培養目標與課程模式不協調的問題,導致了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之間不相適應的矛盾。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已成為高等職業院校的工作重點,高職院校課程教學應與人才培養目標一致,強調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為了使專業教學適應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以監理醫學課程教學為例,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組織、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教學模式。
高職教育監理醫學課教學模式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是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為社會不同行業各類生產企業管理一線培養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要根據經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要,培養符合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技術運用型專業人才,為社會經濟建設提供人才支持。高職院校要根據高職教育定位,注重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實際工作技能的掌握,不僅要培養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本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具有對所學專業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使學生知識的掌握服務于職業能力的構建,學習與現實的工作緊密聯系,能夠解決現實工作的實際問題。長期以來,管理類專業的課程教學大多是按照專業學科理論以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教學的結果是,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相關專業理論知識,但缺乏相應的專業操作技能與動手能力,導致管理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不能立即進入崗位角色,難以很快適應崗位工作。要達到到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需要根據不同專業的性質、特點在教學內容,教學模式上不斷改革與創新。
監理醫學課程是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高職安全技術管理專業培養的是生產、服務、管理第一線的安全技術管理人員、交通事故理陪人員等人才,其崗位職責要求從業者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和崗位操作技能,能夠在道路交通事故發生后,迅速初步判明人員損傷情況,根據傷情判斷預后,依據道路交通事故人員傷殘鑒定,為進一步理賠等業務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從業者還要具備一定的人際協調能力與組織能力。高職生以上知識和能力的獲取需要有相應的課程教學作為支撐,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安全管理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提高。
通過監理醫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探討研究,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具有學習積極性及工作主動性,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能有針對性地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并運用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本專業學生明確安全技術管理崗位工作內容和工作事項,明確崗位職責、懂得如何處理安全技術管理工作崗位的具體工作事項,熟知處理道路交通事故人員傷亡各具體工作、事項、流程的技巧和方法及應當承擔的責任。使學生具備從事安全技術管理的基本職業能力,并且使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得以提高,具有較強的安全技術管理崗位競爭能力。打破管理類專業學科體系的理論教學模式導致的學生理論知識有余,專業操作技能與動手能力嚴重缺乏,難以適應專業崗位要求的現狀,使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教育教學真正符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規格要求。
一、教學內容選取符合崗位職業能力要求
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畢業生將來就業方向主要是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管理部門及保險公司的車輛交通事故出險理賠部門,學生在今后的實際工作業務中,均會涉及到交通事故的人員傷亡,該專業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安全技術管理專業的學生按專業要求需掌握基本的醫學知識,但應有別于醫學專業學生對醫學知識的專和精。監理醫學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應按照高職教育“必須、夠用”的原則,從應知應會角度出發闡述基本理論,即“理論夠用”,與企業實際工作需要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學用一致。針對職業崗位能力要求,按照交通安全技術管理具體工作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整工作過程,將監理醫學教學內容分為:交通事故人員損傷的傷情判斷、不同傷情的預后判斷、交通事故中人體傷殘等級的劃分依據、道路交通事故人員傷殘鑒定、交通事故人體損傷賠償五個學習情境。以上教學內容就是道路交通事故中涉及人身傷害,從事故發生到事故處理結案的一個完整工作過程。
二、按照交通安全技術管理工作過程設計教學過程
監理醫學課程的教學要符合安全技術工作崗位的能力需要,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來整合相應的知識,突出技能,強調實際工作流程與崗位能力的掌握,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
監理醫學課程以交通安全技術管理具體工作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務的完整工作過程,把交通事故中人員的損傷作為載體來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建立工作任務與知識、技能的聯系,增強學生的直觀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安全管理技術崗位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綜合職業能力。根據學習情境給出工作任務(如:交通事故中有人員腹部遭到撞擊,安全管理人員要做哪些工作)學習情境既是安全技術管理具體工作崗位中的實際工作任務,又是學生學習的任務,即工作任務與學習任務緊密銜接,完成本課程學習行動的目標。
通過實際“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形成“以工作任務為目標,以行動為導向,做學教融為一體”的教學模式。
三、教學的組織以學生作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根據學習情境和工作任務的不同,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法開展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方法的設計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疑難問題的解答者,課程推進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資訊、指導,對疑難問題進行釋疑。在整個教學組織過程,教師工作可以分為三個步驟:第一,課前做準備,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根據教學目標分析安全技術管理工作中涉及人員傷害的典型工作任務。第二,設計課堂教學計劃,計劃本單元要解決哪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學生應該掌握哪些知識,提出引導問題,設計工作任務單。第三,將任務單給學生,組織學生完成該任務。學生接到老師的任務單后,根據任務要求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對任務進行討論分析、思考歸納,用所掌握的知識(課堂學習及課后查閱資料),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自主地學習,掌握完成該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全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增強,潛力得以挖掘,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得以提升,學生真正做到“做中學,學中做”。
四、把過程考核納入學生的評價體系
高職教育強調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傳統的單純以筆試形式考核(結果考核)學生成績的方式,只能反映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的狀況。要考核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通過過程性考核來完成。因此,監理醫學課程對學生的評價應采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的模式,通過筆試、過程考核對學生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的學習效果進行綜合性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