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宇航 付紅星
近年來,高校網絡課程建設無論是在數量還是在質量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有多項研究認為,在已建成的課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沒有解決,特別是網絡課程中教師職能體現不足,對課程應用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對中職網絡課程應用的影響。
網絡課程網絡課堂教學設計一、目前網絡課程建設中一個突出問題
在網絡時代,網絡課程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是現代教育和遠程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推動教育現代化改革,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回顧網絡課程的發展,可以說走的是一條先進行理論研究,再進行實踐建設的路子。
2000年,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委員會發布《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提出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育支撐環境”。
2003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委員會制定并發布《網絡課程評價規范》(CELTS-22),以具體的指標描述網絡課程的質量特性。隨后,《國家精品課程評審指標體系》經5次修訂后公布了新的評審指標。
在這一系列規范標準和建設指導下,2003~2009年,教育部、財政部共批準建設國家網絡精品課程3147門,取得了巨大的成績。現在,網絡課程建設不僅在高校中進行,在中職學校也逐步鋪展開來,在高校網絡課程建設成果的基礎上,建設具有適應中職學生特點的網絡課程。
不過,有多項研究高校網絡課程的成果認為,目前高校網絡課程建設雖然成績喜人,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較突出的是課程中教師職能欠缺,并且對課程的使用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比如,由于缺少教師的即時指導,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興趣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影響了網絡課程的使用效果。
由于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強,高校網絡課程存在的這個問題,對學生最終的學習收獲影響不大。但中職學生的心智發展還不那么成熟,學習上對教師有一定的依賴性。因此,解決如何在網絡課程建設中加入教師的教學行為這個難題,對中職學校網絡課程的建設就有相當重大的意義。
二、原因分析
在高校網絡課程建設中,對如何發揮教師的職能其實是有細致考慮的,如論壇、討論區、博客等功能模塊及其他通訊工具等互動模塊。有些網絡課程還增加了對學習者的學習過程進行跟蹤、記錄的監控功能。“教師職能欠缺”這一不足,在技術上已經有相當豐富的手段可以彌補。
現存高校網絡課程資源主要采用“文本+PPT+課堂實錄”或“多媒體+流媒體”的方式展示,并通過采用超文本、超媒體、動態網頁編程和網絡數據庫等辦法來創建一種交互式學習環境。但這兩種展示方式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傳統的課的觀念被消解了。
盡管課堂實錄大多以45分鐘為限,也有時間短一些的。但課的內涵不僅體現在時間上,課程學習不僅是學生的觀看,更重要的還有學生的親身參與及師生的互動協作。所以,說網絡學習消解了課的概念,主要指的就是消解了師生間面對面的實時互動。這個互動包括課的教材處理、課的知識傳播以及其他手段協助學生理解課的內容。由于課的概念被消解,課程也就不可能有了。結果,絕大部分的網絡課程最終就只是建設成一個學習資源庫。
三、“網絡課堂”的含義
“網絡課堂”就是要在網絡課程中,重新體現出“課”的概念。具體而言,“網絡課堂”就是網絡課程里的一個學習主網頁,它運用多種技術手段,把真實課堂中使用到的學習材料,比如,學習視頻、學習素材、堂上練習等資源集中在一個網頁里展示,學生面對著這個主網頁,就如同是面對著課堂一樣,這個網頁里展示的內容,就是他在這節課里要學習的知識。而隨著學習主網頁內容的變化,即網絡課堂內容的變化,學生的學習就仍然有了課程進展感。
1.展示選擇過的學習內容
“網絡課堂”上展示的不是全部的學習內容,而只是教師根據課的需要而選擇出來的那部分。在真實課堂中,教師不可能在45分鐘內都不停地講,所以,教學視頻的時間不宜太長,以10分鐘左右為宜。為了提高課堂吸引力,視頻除了教師的講授外,也可以有課件及其他的展播形式。一個課里,2~3個這樣的視頻就足夠了。
2.堂上練習趣味化
真實課堂上,堂上練習是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堂上練習也是“網絡課堂”的一個重要的構成模塊。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習題模板的設計應增加一些游戲的成份。或者說,網絡課堂的堂上練習,除了要起到即時檢測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外,還要能起到刺激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當然,目前的網絡課程也有練習模塊,但這是一個單列的功能模塊,而不是整合在學習主網頁里的,更像是課后的作業而不是堂上練習,這是兩者之間的另一個區別。
3.教師課堂教學設計的網絡化體現
在網絡課堂里,學習頁面的內容應是老師是根據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展示出來的,涉及學習內容、堂上練習、互動方式等。所以,除了采用多種形式模塊化地展示學習內容外,還應在網絡課堂上提供一個學習模塊的使用指引。因為,主網頁的結構是固定的,但各模塊的使用次序是可變的。比如,有時需要先看學習視頻再做練習,有時需要先做練習再看學習視頻。學生固然可以自主選擇,而教師根據教學設計提供內容及頁面上各模塊的使用指南,也是有必要的。
四、結論
網絡課堂概念的提出使網絡課程建設跳出“書本搬家”“課堂搬家”的桎梏。網絡課堂不是取代了網絡課程,而是網絡課程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網絡課堂也不是要取代學習資源庫,而是學習資源庫的使用指南。網絡課堂甚至也不是要取代教師,而可以成為教師在真實課堂中的教學助手,成為教師在真實課堂教學中的輔助工具。這可能是網絡課堂的一個重要特點,在能夠供遠程學習的情況下,又同時能成為真實課堂里,教師進行教學的支撐環境。于是,我們就有了這樣一個等式:
網絡課程=網絡課堂+學習資源庫
所以,網絡課堂至少應具有如下6個功能模塊。
學習指引模塊:課的內容簡介及使用指南等,體現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引導職能。
內容展示模塊:視頻、PPT等主要學習內容展示模塊。
堂上練習模塊:趣味練習,即時檢測。
知識拓展模塊:可選擇的內容展示,為有興趣的學生提供知識拓展。
作業評價模塊:學生作業展示及評價投票功能模塊。
課程使用導航:根據課的需要提供的課程資源使用導航。
讓教師在真實課堂中也可以方便地使用,是中職網絡課程建設時應考慮到的因素。這是由中職學生的特點所決定的。中職網絡課堂與真實課堂,兩者既不互相替代,又共存并行。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促進了中職教學改革,創新了中職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宋佳琪,鄭燕林.國家精品課程的網絡資源建設現狀研究.軟件導刊,2010,(5).
[2]張海平.高等院校網絡課程建設現狀分析.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9,(6).
[3]謝新就.國家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現狀分析.教師,2011,(20).
[4]劉博,馬艷玲.中職學生學習特點分析.教育教學論壇,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