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成為教學的重要任務。小學生由于年齡和認識的限制,其自主能力的培養就更加困難。本文從小學班級自主管理角度進行研究,對實施班級自主管理進行論述,以圖為小學班級管理和小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提供參考。
小學自主班級管理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具體而言是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六年級為止,學生的年齡一般是5歲到13歲之間。在義務教育中小學教育是比較特殊的,相比幼兒園而言,學生學習的知識將要為其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相比初中而言,由于小學生年齡比較小,其認知和學習正處在塑造時期,最為關鍵的是小學生獨立應對自己學習和生活的能力欠缺。所有這些因素都增加了小學教學和小學管理的困難。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小學生而言班級更為重要。孩子們在一個班級里面學習,在一個班級里面玩耍,同時很多的集體活動也是以班級的形式進行的。以小學生的形象認知來看,對他們而言學校的意義遠不如班級對他們的意義。學校是形式的,班級則是實實在在發生在他們身邊的?;诎嗉墝πW生的重要性,如何加強班級管理就是加強小學教學關鍵因素。
班級教學是學校組織實施教學的主要形式。就目前的小班級而言,一般而言每個班級有30~45名小學生構成。每一個班級除專門的任課教師外,還設有對班級進行專門管理的班主任。在具體管理方面,班主任要對班級負責。為了更好地實施具體的班級管理,在班級內部會選舉出班長,組長,各科學習委員,小隊長,大隊長等。在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下,班級管理是由班主任老師層層布置各種任務并由學生完成。在這種情況下,在班級管理中一應活動都是由班主任制定學生被動的執行,沒有考慮學生的主動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改革的實施,尤其學生心智的早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發現現在的小學生心理遠超出我們的認知。同時由于接觸的事物越來越豐富多彩,學生對學校、班級也由單純的服從、好奇轉換到參與其中并要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不僅為小學班級自主管理提供可能性也提供了必要性。
要想更好地實施小學班級自主管理,我們首先要給小學生班級自主管理做一個明確定義。學生學習階段的不同,其班級管理也必然是不同的。所謂小學班級自主管理就是指在班主任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自覺的主動的參與到班級管理之中。自主管理將學生放在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通過自主管理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最終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在小學班級自主管理中我們應該怎么做呢?結合個人實踐和已有研究,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班主任要勤于班級管理機構建設。班級管理機構建設是一個浮動性很大概念。它可簡單可復雜,可大可小。簡單而言,我們可以僅僅設置班長、組長、學習委員等。復雜而言,我們可以設置各種各樣的管理職位。管理機構的設置和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有關系,一般而言自我管理意識越強其機構越簡單,自我管理意識越低其機構設置就越復雜?;谛W生的心理認知和一些家長的要求,筆者個人認為在小學班級管理機構設置中,不宜太簡單,最佳的設置應該是涵蓋所有的學生。這樣能夠使小學生在潛意識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并積極的參與班級管理之中。同時班級管理機構的設置應該是動態的而不能是靜態的。這里的動態有兩個方面:(1)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新問題、新現象,我們要根據以下常態性的問題和現象對管理機構進行調整,或增加或減少;(2)對已有的職位實行輪流擔任的制度。這一方面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保持其對擔任職務的興趣,同時有對比才能提高學生的動力。
其次,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班級管理機構建設的完善為自主管理提供了前提。但是班級自主管理的實施程度取決于學生對班級管理的認可度,這就要求我們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小學生在交流和認知上,不比成年人講究婉轉,他們通常是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在具體的管理經驗中,我們會經常遇到學生說由于某一個學生的影響導致他們小組受批評的事情。從諸如此類的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團體意識非常的強烈。但是這種團體意識還有待引導。因為在實踐中我們會遇見部分學生因為某一個學生被老師批評,乃至提出要將其從自己的小組中開除出去的情況。這就說明了小學生的團體意識是自我功利性質的。這就要求我們對其引導,使學生能認識到他們是一個整體不僅僅要分享集體的榮譽還要承擔教師的批評。由于小學生心理認知的限制,直接以班級文化建設來加強班級自主管理,顯然是不合適的,學生不能理解也難以接受。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實踐中通過具體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情作為引導,使得班級文化成為學生潛意識的存在。
最后,班主任要給予耐心的指導和積極引導。對很多班主任而言都認為小學生沒有自主管理的能力,所以在很多時候還是保持原有的管理模式,小學生是被動的參與。部分班主任老師認識到小學班級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但是由于小孩子認知的不成熟,在進行自我管理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有些問題在成年人看來根本就不是問題。但是就是這些不是問題的問題督促著學生成長。另外,由于部分教師認識不夠,不能耐心地給學生指導。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同時還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
學校本身就是一個讓學生尤其是小學生犯錯誤的地方。通過犯錯誤發現犯錯誤的原因,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促進學生的發展。小學班級自主管理是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體現,是自我管理的最初的嘗試。在這一過程中必不可免的會犯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而這些錯誤最后都匯總給班主任教師。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小學班級自主管理是為學生發展而實施的,其中的缺點和不足肯定是要指出來的,但是言語和態度上一定要注意,要給學生以積極的引導,使其感受到教師在對自己進行指導,而不是批評教育。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小學班級自主管理日趨重要,但是囿于年齡和心理認知的限制,其開展也是非常困難。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的班級管理過程中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作出適時的調整。在這里我很難給出一個具體的小學班級自主管理模式,但是只要我們抓住了“學生是學習主體”的一個理念,我相信我們在以后的小學班級自主管理模式中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2]姚文忠.自主教育與班主任工作.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3]陳震.班主任新思維.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