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聽力作為一項基本的語言能力,歷來都是英語測試的考察重點。眾多語言學者熱衷于研究和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聽力教學,提高學生聽力水平這一重要課題。在認知語言學的基礎上,探討圖示理論視角下的聽力教學模式。聽力理解是聽者頭腦中已有知識和輸入信息相互作用的結果,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交互模式。對圖式理論的細化分析,有助于對雅思聽力理解過程的認知,有利于學生聽力理解水平的提高。
認知語言學圖示理論雅思聽力一、引言
聽力作為一項基本的語言能力,歷來都是英語測試的考察重點。眾多語言學者熱衷于研究和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聽力教學,提高學生聽力水平這一重要課題。近年來,學者們從認知心理學角度提出了圖式在聽力理解中的重要作用。但這些研究相當片面,僅限于圖式在“自下而上”的聽力理解過程中的作用。本文試在認知語言學的基礎上,探討圖示理論視角下的聽力教學模式。我們認為,聽力理解是聽者頭腦中已有知識和輸入信息相互作用的結果,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交互模式。對圖式理論的細化分析,有助于對雅思聽力理解過程的認知,有利于學生聽力理解水平的提高。
二、雅思聽力考試特色
1.語音發音國際化
雅思聽力考試中包括各種語音:英式、美式、澳大利亞、甚至非英語為母語的人帶有本國口音的國際化發音。雅思聽力考試考核學生是否能夠適應一個國際化的語言環境,是否能夠適應和理解不同國家,不同口音人士所說的英語,體現了雅思考試還原語言的真實性。
2.還原場景真實性
雅思聽力考試展示的場景都是針對考生在海外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普通場景,考核學生在這些場景中的基本信息交流的能力。正因為雅思聽力場景的真實性,考生必須多了解一些西方國家,特別是英國和澳大利亞生活和學習的文化背景知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場景中的信息。
3.多種語域相結合
聽力考試,通常考核學生從口頭語言獲取信息的能力。但雅思聽力考試的場景范圍所覆蓋的內容較為復雜,其中包含了社會生活場景中的非正式用語和口語,以及在學術教育場景中的正式用語。所以,考生要在鞏固正式用語的同時,注意口頭語的表達方式,用詞,語音語調及其感情色彩,使自己更好地適應不同場景下信息的傳達方式。
4.試題順序化原則
雅思聽力考試的40道試題,是按照題號順序有序地穿插在四個場景中的。也就是說,試題在播放過程中,答案所在的信息點基本是按照題號順序出現的,不會出現跳題現象。因些,考生在做題的過程中便可根據題號的先后順序和問題的內容,大致了解試題可能的先后順序,從而為之后的聽題作好充分的準備。
三、圖示與聽力理解
根據認知語言學,認知建立在對外部世界以及感知和概念化的基礎之上。范疇化是人類的一種高級認知活動。人類在千差萬別的世界中看到其相似性,并據此對世界進行劃分進而形成概念。心理學家Sir Frederic Barlett將此系統稱為“圖式”。圖示牢固地根植于我們的身體經驗中,它們包括方向圖示,如”in-out”(里-外),”inside-outside”(里邊-外邊),”front-back”(前-后),以及“inside-outside”(內部—外部)。”container-contained”(容器—內容)圖式,”part-whole”(部分-整體)圖式或”whole-part”(整體-部分)和”path”(路徑)圖式。圖式最有可能是全人類所共享的Bartlett(1932)。
“自下而上”的被動解碼是傳統的聽力教學模式。“自下而上”的聽力教學,注重單方向地向學生灌輸聽力材料,卻忽視了對學生的能力及技巧的培養。事實上,聽力理解過程是信息輸入與聽者頭腦中已有知識的雙邊互動,而不只是單純地對字面信息的加工處理。心理學家認為這種互動涉及“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方式。即聽力理解是聽者頭腦中已有知識和輸入信息相互作用的結果。決定聽力理解水平的關鍵,是聽者頭腦中的圖式。
四、圖示理論視角下的雅思聽力教學
1.聽力圖示
具體到聽力教學,我們可以把圖式分為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示。語言圖式,作為聽力理解的基礎,主要包括聽者所具備的語音、詞匯、語法等基礎知識。內容圖式是文章的主題,主要是指聽力材料的內容范疇。形式圖示即指聽者在篇章、修辭,題型結構等方面所具備的知識。
Carrell和Eisterhold指出:“自下而上”的聽力模式主要涉及語言圖式。聽者通過處理聽到的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進行解碼并建立文字的意義。而“自上而下”的方式主要涉及到內容圖式。頭腦中的圖式,也就是我們說的背景知識,是決定聽力理解水平的關鍵。聽者以頭腦中的圖式為先導來探究語意,利用背景知識對文章內容進行預測。因此,聽力理解的過程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兩種模式互相作用的結果。
2.圖式在聽力理解中的作用
“圖式為我們吸收篇章信息提供了心理框架;圖式有助于注意力的分配;圖式有助于推導性發揮;圖式使我們能有條不紊地在記憶中搜尋信息;圖式有助于編輯與總結;圖式有助于推導性重構”。圖示對聽力理解有指導作用。聽者在聽力理解過程中,隨著聽力材料的輸入,不斷激活頭腦中的相關圖示,這些圖示中的背景知識和輸入信息交互融合,從而完成聽力理解。圖示對聽力理解有預測作用。根據認知心理學的實證研究,當聽者所獲得的輸入信息與其頭腦中激活的相關圖示匹配,便會對即將要聽到的內容產生一種預測。如果這種預測被證實,將有利于其聽力理解過程的進行。圖示對聽力理解有創新作用。當聽者完成語篇的聽力理解后,要回憶分析語篇結構,綜合語篇內容,并在其基礎上建立新的語篇圖示。這就進一步啟發了思維,鍛煉了分析綜合的邏輯能力,進而激發創新意識。
3.圖示理論對雅思聽力教學的啟示
(1)語言圖式是聽力理解的基礎,主要包括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的基礎知識。連讀、弱讀、失爆、同化是語音方面要掌握的關鍵,這些技能必須要做到運用自如,否則必將成為聽力理解的重大障礙。這就要求教師在聽力課上發揮出相應的指導作用。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精聽,即聽抄訓練,還應運用圖示理論,結合雅思聽力考試的特點,布置相應的泛聽練習。如多聽BBC,多看英語原聲電影,逐漸適應并掌握英語本土說話人的語音、語調。這有利于學生積累有關的語音、語法等不同的語言知識,進入另一種文化氛圍,從而接觸更多的語言現象。
(2)內容圖式是聽力材料的內容范疇,這里具體到雅思考試,主要指其中的聽力場景。雅思聽力考試展示的場景都是考生在海外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普通場景,如旅游、租房、學習、找工作等話題。在這些典型場景中,說話人雙方的關系、行為方式、甚至其場景詞匯都是相對固定,可以預測的,因為這些場景即是儲存在人們頭腦中的圖式。圖式理論認為,人們在理解輸入信息時,必須將輸入信息與大腦中的已知信息交互聯系起來才能達到真正理解的目的。
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與我們頭腦中的圖示并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對聽力教學的指導中,必須重視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以便更好地理解場景中的信息,幫助學生填充知識結構中有關外國文化背景知識的不足與空缺。
(3)形式圖示指聽者在篇章,題型等方面所具備的知識。聽者的頭腦中如果提前具備形式圖式,就有助于對聽力篇章的理解,在聽力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與國內的四六級考試不同,雅思聽力考試全卷由四部分組成。每個部分以一個話題為依托,安排十個題目,題型多樣化,填空、選擇、摘要、表格、地圖等。因此,如果聽者的頭腦中提前具備形式圖式,并在聽力理解過程中能夠適時激活正確的形式圖示,就能對聽力的篇章結構,邏輯關系進行正確的預測,從而準確把握聽力內容,提高聽力理解水平。
五、結語
圖示在知識組織過程中起核心作用,它是認知過程的基石。傳統的“自下而上”的聽力模式只關注認知對象,是被動的解碼過程,單方面地向學生灌輸聽力材料而忽視了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以及聽力技巧的培養,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要求聽者的大腦中必須同時具備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三者缺一不可。本文試在認知語言學的基礎上,探討圖示理論視角下的聽力教學模式。聽力理解是輸入信息和聽者頭腦中圖式相互作用的結果,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交互模式。對圖式理論的細化分析,有助于對雅思聽力理解過程的認知,有利于學生聽力理解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Anderson,R.A.Role of reader's schema in comprehension, learning and memory[M].In Learning to Read in American School,ed.R.A.Anderson,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1984.243-272.
[2]Barlett F 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3]Carrel P L.Schema Theory and ESL Reading Pedagogy [J].TESOL Quarterly,1983,(12).
[4]李克,李淑康.認知語言學中的圖示理論及其對英語聽力理解與教學的啟示[J].濟寧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
[5]邱玉華.圖示理論與篇章理解[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
[6]王瑞昀,梅德明.聽力理解的認知與聽力課教學[J].外語電化教學,2004.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