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昌
〔關鍵詞〕 校園文化建設;功能;內容;建議
〔中圖分類號〕 G47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9—0016—01
校園文化是指以中小學校園為地理環境圈,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學校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組成的校園人為主體,在學校教育、學習、生活管理過程中的活動方式和活動結果,這種方式和結果以具有校園特色的物質形式和精神形式為其外部表現并影響和制約著校園人的活動和校園人的發展。
一、 校園文化的主要功能
1. 教育功能。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在于它制造了一個陶冶師生心靈的場所,以校風、學風、文化傳統、價值觀念、人際關系等方式表現出來的一個高度的觀念形態,對學校各個方面起著指導作用。
2. 凝聚功能。學校的文化氛圍特別是共同的價值觀念、校園精神能夠激發廣大師生員工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歸屬感,形成強烈的向心力、內聚力和群體意識,從而將個體目標整合為學校總目標。
3. 激勵功能。校園文化能夠激勵和強化廣大師生員工的工作和學習動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校成員保持高昂的情緒和奮發進取的精神。
4. 控制功能。校園文化能釋放出強大的心理制約力量,使學校成員接受必要的約束,使個體行為符合共同準則。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
1. 以物質文化建設為龍頭,搞好校園文化建設。第一,物質文化建設必須從學校實際出發,體現全體師生的意志,以學校核心理念為指導,體現出“四性”:一是科學性。要整體規劃,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質文化建設必須寓德育于物質文化建設中,滲透思想教育的成分;三是藝術性。要精心設計,嚴密組織,使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富有藝術意味,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四是經濟性。物質文化建設要有藝術性,與時俱進,但絕不是追逐時髦、高檔、漂亮,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要做到經濟、實用。
第二,校園環境的建設要做到“四化”,即綠化、美化、凈化和靜化。要充分利用校園空間,合理規劃,植樹、種草、栽花、置石,逐步向立體化、園林化方向發展。除了在校園的整體布局、建筑裝飾及教學設施的更新添置等物質文化方面著手外,更要著眼于豐富師生的精神文化內涵。
第三,物質文化建設必須群策群力,師生協作。要充分發揮集體和教師的積極性,如,教室的布置、校園文化長廊的布置、班級板報等等。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優美的校園環境。
2. 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內部管理機制。 在組織建設、隊伍建設中,要充分發揮領導小組的領導和協商作用,精心策劃,群策群力,凝聚集體智慧,制定校園文化建設規劃,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在制度建設方面,要堅持制度的系統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規范辦事程序。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要充分發揚民主,經過師生充分醞釀和討論,自下而上,形成體系。規章制度的制定要全面,事事有章可循,形成《學校管理制度匯編》,內容要具體明確,操作性強,嚴格執行,賞罰分明。
3. 以多元化的課外活動為輔助,豐富學生校園生活。校園文化活動的載體主要是各具特色的課外活動,如果課業活動和正規活動占用時間太多,學生會感到校園生活的單調乏味,為此,學校要結合學生實際開展各種課外活動,在課外活動的開展中要遵循自主性、實踐性、愉悅性、發展性和教育性的原則。此外,課外活動的內容形式要多樣化。既要有思想性和知識性,又要有娛樂性和實踐性。課外活動要兼顧教育與興趣、知識與娛樂,努力讓學生根據天資所好,揚長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樂。
三、 關于抓好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1. 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做好總體規劃。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必須整體規劃,確定每年實施方案,實施方案要結合學校實際,做到客觀科學,制訂出通過努力就能達到的目標,實施方案要細、要具體,要便于實施。
2. 要分類推進,分步實施。由于當前學校數量比較多,辦學水平和客觀條件差距較大,因此,必須分類推進,分步實施。分類推進,就是按照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按照不同類型的學校,制定出不同的實施方案,報教育部門審批。
3. 要做好經費保障工作。教育部門和學校必須投入一定資金,用于學校物質文化建設和活動的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所需經費可以學校自籌為主,教育部門適當給予補助,也可由企業、社會捐助。
4. 要加強領導協調和督促檢查。教育部門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要定期、不定期召開協調會、總結會,對前一段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予以協調、解決。各校也要每年召開幾次協調會,總結布置工作。教育部門每學期都要對本地校園文化建設情況進行督導檢查,進行量化評比,以推進這項工作的深入開展。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