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君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小組合作探究、情景式教學等模式迅速興起、蓬勃發展,給師生的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產生了積極的效應。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創設教學情景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這些教學方式在現代教學中的應用也存在不少問題,有必要做深入的分析研究。“三明小組合作”“二關探究”“三實情景”學習模式,科學地解決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進一步推進了課堂教學的科學化與規范化。
一、構建“三明”小組模式,走出合作學習的誤區
對于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來說,小組合作學習是一個新事物,出現一些問題是正常的,關鍵是怎樣去解決這些問題,使小組合作學習發揮應有的作用。
1.明確目標
選題恰當,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教師要根據數學教學抽象性的特點,恰當挑選課題,難度要適中。其次,問題要具有開放性。開放性的問題往往答案不唯一,能夠激發學生熱烈討論問題的欲望,使學生的思維在合作中多向拓展,受到多方位的啟發。再次,合作學習旨在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學生通過小組討論,互相啟發,達到優勢互補,共同解疑。
在教學“數值與數位”一課時,教師設計了如下兩個環節:首先讓學生任意地用棋子擺出數字,然后請學生用若干顆棋子有規律地擺出數字7、8、9等。兩個環節又有不同的教學目標:
第一次要求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使教師對學生的認知起點有了充分的了解,尋找合適的教學策略,教師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學生的興趣而放任自流。
第二次要求說明“合作學習”給予學生更大的思考空間和更多的思考時間。在教師作適當引導后,學生明白了同樣一顆棋子放在個位上就是1,放在十位上就是10的道理。而后學生各自再一次用固定數量的棋子擺出一定的數字,此時雖還沒有規律性,但學生這一次的合作已體現出了更多的數學味。
合作學習不斷地追求最優化、最有效的教學策略。因此,這一設計正是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嘗試尋找一種規律性的數學知識,使知識在合作學習中得到強化。
2.明確分工
教師采取“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使組間學生的學習程度相當,組內學習水平不一,因為這樣可以達到優勢互補的目的。確保每小組成員的人數為4~6人,且考慮到學生的性別、性格、成長背景等方面的巨大差異。教師從學生的能力、學習情況、性格等方面考慮,讓小組成員擔任不同的角色,分配合適的任務。讓組織能力強、工作熱情高、威望高的學生來擔任組長;讓為人隨和、有較強的親和力、充滿自信的學生來擔任協調員;選擇做事認真、負責、細心,有較強歸納能力的學生來擔任記錄員;匯報員則要求口語表達能力強,負責匯報小組合作成果等。幾次合作學習后,進行角色互換,使每個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發展。
3.明確主導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調控者。”這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體現尤為明顯。
第一,教師不是主持人。教師要通過觀察,從小組成員的表情、神態上準確地了解到學生在干什么,有什么不理解,遇到了什么問題。第二,教師不是放松者。如果學生在經過積極的探討分析之后,仍然找不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師就要深入到學習小組中,參與學生的討論活動,給予及時的點撥、提示。第三,教師不是報時員。教師還要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對討論進程快、學習熱情高漲的小組投以贊許的目光,對進程慢的小組投以鼓勵的目光。要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動為主線”的原則,與學生做朋友,及時扼殺錯誤觀點。
二、構建“二關”探究模式,走出探究學習誤區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的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探究式學習。那么,應該如何開展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應該注意些什么?
1.關注探究過程,引導科學的驗證
數學學科作為一門自然科學課程,其知識內容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在實際的教學中,把數學知識作為一種科學結論傳授給學生時,很多教師往往對數學知識的科學性較為關注,對于引導學生探究、獲取知識的學習過程科學與否則缺乏足夠的重視。教師應教會學生如何探索,如何科學地研究,這樣才能產生科學探究的意識。對探究中的錯誤,教師不要一概否定,要引導學生展開思維,尋找更為科學嚴謹的“驗證”方式。
2.關注探究時機,引導自然生成
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性,但不忽視教師的指導。應該特別強調教師適時、必要、謹慎、有效地指導,以追求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從而使學生的探究實踐得到不斷的提高和完善。從幼兒的摸索到小學里開展的數學探究學習,是循序漸進地發展的。無論哪個階段的探究,都可能伴隨有疑惑、阻力、障礙、專注、緊張、艱辛、興奮、喜悅或激動。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介入得過早,以致阻礙了學生自主發現的機會;介入過晚則讓學生過久地處于無助狀態;有時指導又不夠充分,以致學生感到手足無措。所以在學生有需要時,也就是學生無法自己進行探索時,教師要給予一定的啟發性建議。
三、構建“三實”教學情景,走出情景學習誤區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中進行學習,有利于知識的建構。在解決問題的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1.構建現實教學情景
新課標中提出的“使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來學習數學”,對學習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同時讓學生在具體的現實情景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2.構建充實教學情景
構建充實的教學情景有利于學生從這些現實的情景中獲得價值體驗,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理解數學知識。通過對新知識的認識理解,改造充實自己的經驗,再用新的經驗來進行新的認知活動。讓學生學習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構建鮮活的教學情景
情景的創設直接關系到學習的效率,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興趣,活躍身體機能。如在教學小數乘小數時,就把學生置于一個問題情景中,讓學生計算黑板的面積,再考慮如果要給黑板刷油漆,又需要多少錢。這樣的安排,學生既復習了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又鍛煉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理想的教學手段。
(作者單位:遼寧省鞍山市岫巖縣洋河鎮中心校)
(責任編輯:張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