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武權
摘 要:在中職學校中,《計算機組裝與維護》是一門具有專業性的技能課程,同時也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與實際操作技術,從而提高中職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本文通過筆者多年教學的經驗,對課程的教學意義與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探究課程的教學策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4-0098-02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計算機專業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提供社會便捷的服務,促進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培養中職學生組裝及計算機維護能力,能夠有效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計算機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激發對《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學習的好奇心理,讓學生們愿意主動接受新知識的融入,從而達到愿意主動收集計算機相關學習資料,有效提高自身專業水平。
一、教學意義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涉及教學方面廣泛,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學意義,其豐富的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使學生愿意主動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相關部件的組成原理、計算機的性能特點及計算機的選購策略,明確維修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發現計算機系統存在的隱患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解決計算機硬件及軟件的故障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當前,計算機的組裝及維護,成為使用者密切關注的問題,雖然多數人能夠操作計算機,但是維護及組裝能力不具備。通過學習《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促進科技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課程的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能提高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且通過相關的改革計劃,能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
二、教學情況現狀
《計算機組裝及維護》課程在開設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阻礙了課程的正常運作,影響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質量,教學內容存在偏差,導致教學內容之間的連貫性失去其重要的意義,相關問題如下:
(一)教學設備陳舊,學生缺少實踐機會
雖然,多數中職學校明確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學硬件措施方面,準備不夠完善,陳舊的教學設備,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缺乏先進的相關設備,嚴重影響實訓的教學質量。因為《計算機組裝及維護》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不具備相應的實踐活動,導致學生只具備理論知識,在實踐過程中,很難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理念,不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考核內容僅限于理論知識,導致學生出現厭學態度,不符合現代教育理念。
(二)課程內容設計不當
課程內容設計的合理性,直接影響教學的質量,教學內容拘泥于理論知識,僅僅依賴教學材料開展,存在局限性,不利于課程的正常開展,其教學的目標存在偏差,教學內容連貫性得不到體現。課程內容安排的不合理,導致教學的重點及難點問題,不能得到學生足夠的重視,久而久之,問題持續存在,無法得到合理的改善。
(三)教學水平偏低
中職學校聘請的計算機教學指導教師,絕大多數都是高校畢業后直接任教,沒有具備相關的社會實踐經驗,有些甚至不具備該課程相應的教學水平,導致學校師資能力較弱,教學的實用性較差,不利于教學能力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較差,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影響了教學的效果,不利于《計算機組裝及維護》課程的順利開展。
三、課程教學改革策略分析
(一)完善教學硬件設備、建立實踐基地
購置計算機硬件設備,建立計算機硬件組裝室,進一步完善應用的相關設備。首先,規劃合理的管理機制,將實驗需要的相關設備,合理安排配置問題。然后,將以往陳舊的實驗設備,進行整理工作,充分利用報廢的設備,實現其最大化利用價值,淘汰不可再次使用的設備,實現計算機組裝室的重要作用。其次,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建立學生實踐基地。校內開放式校內機房,組織學生利用課外的時間,主動參與機房維護維修,通過與學生的互相交流,加深了解,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計算機組裝及維護》教學的實效性;校外利用校企合作方式讓優秀學生有個學習升華的平臺,鞏固課堂所學相關知識,并充分利用企業的資源完善的教學硬件,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二)合理整合教學課程內容
通過參與式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因為計算機專業培訓,具有較強的實踐性,不能拘泥于課本知識,實踐能力較弱,不能切實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因此,教師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學過程中,通過討論計算機問題,圍繞相關問題尋求解決發方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促使學生主動探究計算機問題,加深學習的印象。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改變傳統的學習觀念,明確教育課程的目標。
例如,在設計計算機組裝課程中,要讓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計算機內各個重點,例如:主板,CPU、顯卡、硬盤、內存以及BIOS設置等方面,讓學生能夠清楚地了解到計算機主機箱的組裝過程,例如CPU的安裝、電源的安裝等,并且要對動手課堂的數量進行提高,通過自己親身的動手實踐,能夠讓學生對計算機組裝和維護的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最終讓學生對各種病毒的表現和查殺以及重做系統等計算機維護能力能夠牢固掌握。
鼓勵學生共同參與教學,全面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收集能力、運用能力、決斷能力,調動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提出學習的問題。改變陳舊的學習理念,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完善計算機教學方法,構建創新理念的教學系統,實現教學課程的最大化價值。
(三)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首先,計算機的特點就是更新快,體現在硬件和軟件兩大方面。想一下,10年前買一臺電腦一般來說5年都不會過時,而現在新機器1年就可能過時了,而且好多半年就落后于時代了。這一方面是技術工程上的進步,一方面是人們在市場上的要求,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總要有新的東西。那么,作為《計算機組裝及維護》教師更要與時俱進,除了要有良好的計算機硬件方面的知識,不斷積累維護維修經驗,對出現的疑難雜癥能靈活應對,還要對硬件市場較為了解,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對教學過程及模式進行相應的優化。
其次,學校在選擇計算機專業教師時,應該加強考核力度,確保教師的專業能力,符合現代計算機教學標準,定期培訓教師的專業能力,鼓勵支持教師到企業學習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研究,厚實自己的底蘊。教師不但要有深厚和廣博的理論知識,更要有熟練的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教師應該具有足夠的關心與耐心,在教學過程中必然會出現相關的問題,能針對性解決問題,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可以適量減輕課業的負擔,將教學的效果放大。
四、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計算機的使用,已經逐步全面實施,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具備相關專業能力的人才。《計算機組裝與維護》作為一門專業性較強的技能課程,中職學生學好此門課程,能提高自己的分析問題的能力,有效解決相關計算機硬件及軟件的問題,有利于提高自身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能力、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有助于發揮創新意識,從而成長為社會所需的多元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錦標,劉桂揚.《計算機組裝與維修》教學用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郭曉明.整體性課程結構觀與優化課程結構的新思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05).
[3]戴士弘.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4]王偉.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法[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09).
[5]郭武士,易欣.淺談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才智,2011(19).
責任編輯 何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