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新華


“設計費你得先出了,1平方米60塊錢,5萬平方米就是300萬。但你也可以分階段付,你要跟設計院談,總之是要付完。”剛坐下來,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就開始鼓動某記者去當開發商,“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小,甚至可以只做一棟樓,一棟樓可能100多萬就夠了。你自己出一點,我們借給你一點。但是,房價是你定的。”
4月23日,馮侖在北京萬通中心發布了一個互聯網產品“自由筑屋”,要以開淘寶店的模式來讓網民開發樓盤。這讓房地產業與互聯網業間的調侃變成實質的商業行為。
自從兩年前與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對賭以后,馬云一直沒有放下這個話題,去年雙十一后,他還在杭州放言:“我就是想讓房地產商感到震撼。希望借助市場的力量將房價打下去。”
王石有一段流傳很廣的話:“淘汰你的不是互聯網,是你不把互聯網當成工具跟你的行業結合起來,最終淘汰你的還是你的同行。”今年年初,郁亮帶著萬科管理團隊走訪了阿里巴巴、騰訊、海爾和小米,以期“接上云端,用互聯網新的思想武裝自己”。2013年年底,郁亮在一次內部演講中說,他擔心房地產行業出現類似“小米”的攪局者,以互聯網模式打破舊秩序,甚至威脅萬科所代表的行業模式。
半年后,馮侖站出來了。
“你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來按照你的心愿制造一個自己的房子”
馮侖走下“開發商天貓”這一步棋,是基于兩個因素的刺激。
第一是互聯網出人意料的迅猛發展讓馮侖“花心思去研究這個事”。馮侖把目前房地產行業的互聯網模式分成三類:電商服務、銷售家居產品和社區生活服務。電商服務最成熟,包括樓盤銷售和團購,甚至直接在互聯網上完成房屋租賃交易。大部分房地產開發商的互聯網化舉措專注于社區生活服務App,“從入住到衣食住行、買水、看病、小孩上幼兒園,都可以在上面完成”。
“我們是第四種,要用互聯網再造房屋制造環節,只有這個環節現在還沒有突破。”馮侖說,“你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來按照你的心愿制造一個自己的房子。你還可以跟幾個人合伙把這一棟大樓、一個社區蓋起來。自己買地,自己設計,自己定價,自己銷售。”
第二個刺激是資本市場對房地產企業估價的漠視。馮侖舉萬科為例:“30年的企業,現在的市值大概800億左右。如果把所有的房子都賣完,賣到2000億,現在市場給的市盈率也就5—7倍。為什么美國很多開發企業都不上市呢?估值太低了,股票價格跟凈資產差不多,甚至低于凈資產,那你上什么市?”馮侖再舉同樣30年的嘉里中心為例:“只經營一個商業樓宇資產,市盈率是15—20倍,因為它是服務業。而美國一家只做了三四年的在線房屋交易企業,市盈率可達30倍以上,因為它是互聯網業。”
“我一直想把萬通在價值鏈上重新擺一下。這幾年我們一直在折騰這個事。所以才研發出這樣一種虛擬開發商平臺。”馮侖說,“平臺模式,邊際成本非常低,邊際收益非常高。所以未來的估值才高。這會是一個新萬通。”
按照天貓的模式,開發商應該是這個平臺的核心角色。但在房地產業,土地永遠最重要。
馮侖的先鋒是劉剛。“劉剛一看就不是開發商出身,不像那種喝了幾噸酒下去的人,我們把他一腳踢出萬通中心,讓他自己出錢跟我們一起創業。”馮侖希望用成立新公司的方式進行萬通的變革。
去年下半年以來,在萬通品牌部工作多年的劉剛帶著幾個人開始開發“自由筑屋”平臺以及整合線下的地產開發資源。“非常感謝郁亮和雷軍幫我們進行市場啟蒙。”劉剛說,“自由筑屋平臺上已經有西安、溫州兩個‘立體城市各500萬平方米的土地資源可供開發。”
理論上,所有人都可以在網絡上與劉剛簽約,成為立體城市的開發商。“我們有六個線下平臺提供服務,包括工程管理平臺、設計平臺、城市管理平臺、金融服務平臺。你需要土地,土地會跟你簽約,需要規劃,規劃會跟你簽約。”馮侖說,“你需要銷售許可證,在簽約時這個平臺會給你承諾什么時候能把銷售許可證辦下來。”
“人人都是開發商。你賣完了,房產證我們幫著辦給業主。你要做的只是研究產品,然后去跟市場博弈。”馮侖說,成為一個開發商的成本,只是墊付樓盤設計費用。“你賣出去,收到客戶的錢,一結算,該給土地的給土地,該給施工單位的給施工單位,全都給完了,剩下的就是你的。你有什么風險?一套都賣不出去!你也沒買地,也不用開發貸款,你連這點風險都不擔,那就沒有辦法了。”
按照天貓的模式,開發商應該是這個平臺的核心角色。但在房地產業,土地永遠最重要。
12年前馮侖曾經做過“筑巢網”,以期自由定制房屋,但最終因為土地資源不足以及互聯網環境不成熟而倒閉。這一次,馮侖雖然有不少萬通的土地資源儲備,但他更希望自由筑屋成為一個開放的平臺,讓別人也把閑置土地放上來進行互聯網式的協同開發。
馮侖說,如果這個模式成功了,“會改變整個住宅和房地產開發的游戲規則,最直接的就是價格”。
萬科到訪小米時,雷軍給郁亮提了一個互聯網式的問題:“你們蓋的房子價格能不能跌一半?”郁亮被問住了。
馮侖希望劉剛是解答這個問題的人。
劉剛說:“房子是訂單化生產,價格會經過博弈提前鎖定,而不會像傳統模式里,一千套房子一萬個人買,開發商就把價格提高30%。至于便宜多少,要看具體項目,是六折、七折還是八折,也要看定制的程度。”
馮侖的心理價位是“至少市場價格七折、八折的樣子”,才能有優勢。馮侖說:“我們會追求合理低價,不去追求暴利。”因為這個平臺還可以“獲得服務收益”。
這些,都還只是馮侖商業計劃里的一個構想,但馮侖確信,他已經學到了馬云的互聯網精神。“有一次我跟馬云吃飯,有個教授突然問他:這個事你怎么規劃得那么好?一下子把馬云問愣了,他想了一下就說:‘活著,就是為了活著,不這樣活不了。剛開始只是在西湖邊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后來才有了支付,有了支付以后發現物流也是問題,就去搞物流,物流做好了,又發現軟件是問題,然后就去搞云。”馮侖說:“我們也是這樣。最大的問題是把線下的開發流程組織好,另外還要有足夠的土地資源。”對于互聯網而言,土地資源、政府關系都是高門檻。
“誰可以跟我們競爭?成熟的開發商。”馮侖說,“沒有誰能阻擋別人的進入,如果別人拷貝了,做得比我好,那是沒辦法的。就相當于參加運動會,你總是朝著冠軍去的,但跑了最后一名,你也得接受這個事實,企業家都是這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