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禮倫
摘 要:通過班主任培訓之后,對班主任工作以及班級管理模式有了全新而更深刻的認識。
關鍵詞:學生;成長平臺;師生精彩
做班主任工作已經有十四個年頭了,一直糾結于到底能給學生一個什么樣的成長環境以及在什么樣的環境下讓學生成長得更好。今年上半年我有幸在重慶七中參加了班主任培訓,聽了全國新生代優秀班主任梅洪建老師的“培育—發展”班級管理之后,我對班主任工作以及班級管理模式有了全新而更深刻地認識。
首先,我想談談班主任工作。
上海十大杰出青年校長鄭杰說:“只有上帝才能告訴別人應該怎么做。”我們都不是上帝。我們只是個凡人,因此,我認為班主任工作的本位應該是擺正自己的位置,給每一個學生成長的平臺,讓每個生命都能夠在這個平臺上得到舒展甚至蓬勃發展,給每個學生一種動力,從而獲得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鑒于以上對班主任工作本位的認識,我認為作為班主任,一是要給學生搭建成長的平臺,二是給學生提供成長的動力。
于是,本學期開學后,我借鑒了梅洪建老師的“班級委員會”的經驗,在初2012級8班成立了“班級委員會”,為學生的成長搭建一個平臺。
當然,任何學習和借鑒都不是簡單的照搬和模仿。只有建立在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運用他人的經驗。正如梅洪建老師所言:因為沒有成功,所以不談經驗,只談自己所想和所做的。
鄭杰校長說:“用你一個人的智慧,來應對班級所有人的大腦,這是最愚蠢的選擇。”
醞釀了兩周之后,班級委員會終于異常順利地成立了,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開。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中永遠成功的方法就是“給每一個學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給他們一些東西去學。”而我想到了在心靈上拔草最有效的途徑不是想方設法將草拔除,而是在學生的心靈上種上莊稼。我把處理班級事務和組織活動的權利都下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處理和組織。因為我認為學生只有在思考、實踐、分析、爭論的過程中,他們的活動能力、分析能力、體悟能力等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才會獲得充分的發展。
然而,任何改革和實驗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當我為自己脫離班級繁雜的事物而感到輕松時,慢慢地我發現班級發展的狀況并非我想的那么樂觀。
各委員會相互之間不協商、不協調,組織活動沒有計劃和準備,不僅擠占了學生的時間,而且還讓學生們無所適從。當我發現了這個情況后,我并沒有立即制止并干涉,而是建議彼此反思,通過反思,我認為班級之所以出現目前這種狀況主要責任在我。一是我對“班級委員會”本身就沒有理解透徹,而是簡單地“拿來”,很多問題都沒有考慮成熟,比如學生的能力和自覺性問題。二是自己圖輕松,完全放手讓學生去做,要知道在目前班級缺少班主任的指導和引領,有些事情是根本做不成的。而對于學生而言,主要就是缺乏必要的計劃和準備,同時缺乏責任意識和執行意識。
鑒于以上分析,我并沒有急于把自己的對策在班里實施。而是先召開班級委員會會議,結合他們征集的建議,進行討論協商,最后確定改進方案。
1.活動必須給學生留出自己的學習時間,下午第四節課必須保證學生有一個安靜學習的環境。
2.只能在固定的自習時間開展活動,而且要相互之間協調好活動時間,不能沖突。
3.每次活動之前必須要有一個活動方案,否則活動取消。
4.各委員長要切實負起責任,責任到人,要人人有事做,確保本委員會各成員都有鍛煉的機會。
同時,要加大執行的力度,尤其是常規委員會的工作,比如文體委員會的課間操時間針對體育中考項目的訓練,天天堅持;讀書委員會的每日一文,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時政委員會的每日新聞,讓大家及時了解國內國際要聞;衛生委員會的每日衛生,給大家一個干凈的環境等等。特別是寢室的管理,我采取寢室室長“一日匯報制”,要求寢室室長每天早上將本寢室的紀律和清潔情況寫在班級寢室管理記錄本上。我相信,只要觸動他們內心渴望改變的基因,他們一定會做得更好。
在分數才是硬道理的現實背景下,一個班主任不關注學生的成績是不可能的。無論你把班級紀律管理得如何井井有條,一個不能把學生引導到學習上的班主任,絕不是一個合格的班主任,而我讓班級委員會開展活動,一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向學習的方向轉化,因為這是一個班主任的最本職工作。通過班級委員會,我看到了學生的可喜變化:每次過程性成績下來,學習委員會則帶領學生分析得失,找出與競爭班級的差距以及個人找出自己與競爭對象的差距,制訂計劃,強化落實。因為我們班學生兩極分化特別嚴重,因此我要求各學科代表對同樣的作業必須檢查兩次,一次是上交到教師那兒之前,目的是更能有針對性地督促學生完成作業。二次是教師評講完之后,目的是督促學生上課能夠盡可能地多聽講。同時我利用后面的黑板,要求各學科代表將每天沒有完成作業的學生的名字記在黑板上,目的是督促學生完成作業。通過班級委員會,學生更加自信、樂觀、勤奮,而這不是我們所想要看到的嗎?
編輯 劉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