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東+閆雷+張艷菊
摘要:為了培養合格的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必須構建科學規范的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本文在對植物生產類各個專業開展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標準,構建了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該體系適用于植物生產類相關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評估。
關鍵詞:植物生產;卓越農業人才;質量評估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5-0051-04
高等教育生命力和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學生質量,人才培養質量評估是高等教育評價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評估,不僅可對高校的教學質量進行客觀及有價值的判定,而且所獲得的反饋信息是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教改方案的重要依據。如何科學地評估人才培養質量,將直接關系到教學改革的方向。因此,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促進高等教育良性發展,對于提高畢業生質量至關重要[1-3]。植物生產類專業畢業生質量評估是考察該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其研究水平和結果將為該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重要依據,為培養該類專業合格人才提供重要保證。
我們結合卓越農業人才培養標準和要求,對植物生產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決定和影響因素進行了系統分析[4],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利用該體系對植物生產類專業培養的人才進行評估,可為培養優秀的農業應用型人才提供保障。下面就該評估體系的主要內容做一系統介紹。
一、評估體系框架的構成
(一)評估體系的基本框架
評估指標體系由評估指標、評價依據和評分三個部分組成。評估指標是反映評估對象某一方面特征狀態的要素,各個要素的集合就構成指標體系。構成指標體系的各個評估指標在系統中發揮的作用不同,重要程度也不同,因而要給它們加以不同的分值。在評估指標體系中,分值表示一個評估要素在諸要素集合中的重要程度。評價依據則是使用該體系的人員和單位根據本單位情況填寫的符合評估指標考核標準的具體內容,符合程度越高,其相應分值越高。
(二)評估體系指標設計與分值分配
1.指標設計。本評估體系分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三個層次。該體系設置培養理念與總體規劃、培養條件、教學建設、培養過程管理、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5個一級指標。在這5個一級指標基礎上又細化出20個二級指標和59個三級指標,幾乎涵蓋了培養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的各個方面和環節。
2.分值分配。評估指標體系總分為150分,其中一級指標培養理念與總體規劃30分,培養條件40分,教學建設35分,培養過程管理20分,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25分。二級指標基礎分值為5分,其中對影響植物生產類卓越農業人才質量的關鍵指標,如學校總體辦學思想、專業辦學思想、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師資隊伍情況、實驗條件、實習條件、實驗課程的設計、實踐性教學環節、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專業素質分值在基礎分值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倍。
二、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培養理念與總體規劃
第一個一級指標為培養理念與總體規劃,包括3個二級指標,分別為學校的總體辦學思想、專業辦學思想、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總分30分。
學校的總體辦學思想是形成專業辦學思想的指導,高等農業院校中只有學校總體辦學思想符合國家和時代對農業院校的總體要求,才能指導各個專業形成明確的專業辦學思想,最終才能培養出符合農業生產需要的合格農業人才。當前,只有學校和專業確定了辦學指導思想,專業才能按照這些指導思想制定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上3個二級指標為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繪制出了藍圖。
在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背景下,學校和專業都應適應這種變化,調整人才培養理念和思路,形成符合卓越農業人才要求的辦學指導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卓越農業人才的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
(二)培養條件
第二個一級指標為培養條件,包括5個二級指標,分別為師資隊伍情況、專業建設情況、實驗條件、圖書建設、實習條件,總分40分。
培養條件是指培養人才的重要人員和物質基礎,這里包括承擔學生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教師隊伍(包括校外基地指導教師)以及對學生培養至關重要的教學設備設施條件,其中專業建設是優化培養條件的重要途徑。
為培養卓越農業人才,在師資隊伍建設時應著重開展與實踐教學相關的培訓,特別應加強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加強校外實習基地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實驗和實習條件是培養卓越農業人才的關鍵因子,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增加建設資金投入,校外實習基地則還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保障其長期運行。
(三)教學建設
第三個一級指標為教學建設,包括5個二級指標,分別為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與手段、實驗課程的設計、實踐性教學環節,總分35分。
包括各種教學資源及其運行方式的建設,人才培養方案中確定了課程體系,在此重點是進行課程教學內容體系建設及其相關資源庫的建設,目前課程建設應以精品資源共享課和精品視頻公開課的標準加以建設。教材是課程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同樣的課程存在多個教材版本,任課教師應根據學生情況甄別與選擇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積極主持或參加相關教材編寫,通過編書過程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并了解學科發展前沿。
相同的教學資源,其運行方式不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內容確定的前提下,各個教學環節的合理安排、授課方式方法的設計和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會提高授課質量。
在卓越農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實驗課程的設計和實踐性教學環節安排占有突出重要位置,需要特殊加強和提高,滿足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要特征的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四)培養過程管理
第四個一級指標為培養過程管理,包括3個二級指標,分別為管理隊伍、管理制度與管理手段、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總分20分。
對培養過程進行嚴格管理是培養合格人才必須具有的環節,管理隊伍素質、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除了管理,培養質量監控和評價對人才培養過程非常重要,需要人才培養與管理部門合作制定切實可行的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并按體系內容進行監控和評價。
在卓越農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把對卓越農業人才的要求融入監控和評價體系內。
(五)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
第五個一級指標為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包括4個二級指標,分別為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身心素質,總分25分。
作為一個合格的高校畢業生必須具備以上二級指標包含的4項內容,而對于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特殊要求,專業素質必須強化和提高,達到卓越農藝師特殊能力要求。
通過分析影響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各個關鍵因子,把這些關鍵因子分解到培養卓越農業人才的各個教學環節中[5],并通過對這些環節的優化和重組,構建了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在這個評估體系內體現了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突出了實踐教學過程和企業深度參與教學過程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6],希望該評估體系對擬開展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學校和專業具有借鑒作用。同時,我們對卓越農業人才的培養的研究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其建設內容、方法和途徑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明確;本評估體系整體結構、指標體系、分值分配中還會存在許多缺陷和不足,還不能完全體現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以上因素將促使我們在以后的研究和實踐中不斷完善該體系,進一步發揮該體系在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忠華.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5.
[2]貢福海,范守信.論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與素質教育的契合[J].中國農業教育,2011,(6).
[3]顏敏,賀金社,周會娟.普通高校卓越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2,(4).
[4][5]樊東,張艷菊,何付麗.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策略——以東北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3,(2).
[6]周驥平,張平,李益民,田寶香.基于卓越人才培養的多元化實踐平臺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2,(29).
收稿日期:2013-07-26
作者簡介:樊東(1969—),男,黑龍江五常人,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昆蟲學研究。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等農業院校植物生產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的研究與實踐”(GBB1211008);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專項“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研究與實踐”(JGZ201
201031)
摘要:為了培養合格的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必須構建科學規范的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本文在對植物生產類各個專業開展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標準,構建了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該體系適用于植物生產類相關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評估。
關鍵詞:植物生產;卓越農業人才;質量評估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5-0051-04
高等教育生命力和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學生質量,人才培養質量評估是高等教育評價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評估,不僅可對高校的教學質量進行客觀及有價值的判定,而且所獲得的反饋信息是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教改方案的重要依據。如何科學地評估人才培養質量,將直接關系到教學改革的方向。因此,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促進高等教育良性發展,對于提高畢業生質量至關重要[1-3]。植物生產類專業畢業生質量評估是考察該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其研究水平和結果將為該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重要依據,為培養該類專業合格人才提供重要保證。
我們結合卓越農業人才培養標準和要求,對植物生產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決定和影響因素進行了系統分析[4],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利用該體系對植物生產類專業培養的人才進行評估,可為培養優秀的農業應用型人才提供保障。下面就該評估體系的主要內容做一系統介紹。
一、評估體系框架的構成
(一)評估體系的基本框架
評估指標體系由評估指標、評價依據和評分三個部分組成。評估指標是反映評估對象某一方面特征狀態的要素,各個要素的集合就構成指標體系。構成指標體系的各個評估指標在系統中發揮的作用不同,重要程度也不同,因而要給它們加以不同的分值。在評估指標體系中,分值表示一個評估要素在諸要素集合中的重要程度。評價依據則是使用該體系的人員和單位根據本單位情況填寫的符合評估指標考核標準的具體內容,符合程度越高,其相應分值越高。
(二)評估體系指標設計與分值分配
1.指標設計。本評估體系分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三個層次。該體系設置培養理念與總體規劃、培養條件、教學建設、培養過程管理、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5個一級指標。在這5個一級指標基礎上又細化出20個二級指標和59個三級指標,幾乎涵蓋了培養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的各個方面和環節。
2.分值分配。評估指標體系總分為150分,其中一級指標培養理念與總體規劃30分,培養條件40分,教學建設35分,培養過程管理20分,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25分。二級指標基礎分值為5分,其中對影響植物生產類卓越農業人才質量的關鍵指標,如學校總體辦學思想、專業辦學思想、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師資隊伍情況、實驗條件、實習條件、實驗課程的設計、實踐性教學環節、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專業素質分值在基礎分值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倍。
二、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培養理念與總體規劃
第一個一級指標為培養理念與總體規劃,包括3個二級指標,分別為學校的總體辦學思想、專業辦學思想、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總分30分。
學校的總體辦學思想是形成專業辦學思想的指導,高等農業院校中只有學校總體辦學思想符合國家和時代對農業院校的總體要求,才能指導各個專業形成明確的專業辦學思想,最終才能培養出符合農業生產需要的合格農業人才。當前,只有學校和專業確定了辦學指導思想,專業才能按照這些指導思想制定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上3個二級指標為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繪制出了藍圖。
在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背景下,學校和專業都應適應這種變化,調整人才培養理念和思路,形成符合卓越農業人才要求的辦學指導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卓越農業人才的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
(二)培養條件
第二個一級指標為培養條件,包括5個二級指標,分別為師資隊伍情況、專業建設情況、實驗條件、圖書建設、實習條件,總分40分。
培養條件是指培養人才的重要人員和物質基礎,這里包括承擔學生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教師隊伍(包括校外基地指導教師)以及對學生培養至關重要的教學設備設施條件,其中專業建設是優化培養條件的重要途徑。
為培養卓越農業人才,在師資隊伍建設時應著重開展與實踐教學相關的培訓,特別應加強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加強校外實習基地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實驗和實習條件是培養卓越農業人才的關鍵因子,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增加建設資金投入,校外實習基地則還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保障其長期運行。
(三)教學建設
第三個一級指標為教學建設,包括5個二級指標,分別為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與手段、實驗課程的設計、實踐性教學環節,總分35分。
包括各種教學資源及其運行方式的建設,人才培養方案中確定了課程體系,在此重點是進行課程教學內容體系建設及其相關資源庫的建設,目前課程建設應以精品資源共享課和精品視頻公開課的標準加以建設。教材是課程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同樣的課程存在多個教材版本,任課教師應根據學生情況甄別與選擇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積極主持或參加相關教材編寫,通過編書過程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并了解學科發展前沿。
相同的教學資源,其運行方式不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內容確定的前提下,各個教學環節的合理安排、授課方式方法的設計和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會提高授課質量。
在卓越農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實驗課程的設計和實踐性教學環節安排占有突出重要位置,需要特殊加強和提高,滿足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要特征的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四)培養過程管理
第四個一級指標為培養過程管理,包括3個二級指標,分別為管理隊伍、管理制度與管理手段、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總分20分。
對培養過程進行嚴格管理是培養合格人才必須具有的環節,管理隊伍素質、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除了管理,培養質量監控和評價對人才培養過程非常重要,需要人才培養與管理部門合作制定切實可行的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并按體系內容進行監控和評價。
在卓越農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把對卓越農業人才的要求融入監控和評價體系內。
(五)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
第五個一級指標為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包括4個二級指標,分別為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身心素質,總分25分。
作為一個合格的高校畢業生必須具備以上二級指標包含的4項內容,而對于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特殊要求,專業素質必須強化和提高,達到卓越農藝師特殊能力要求。
通過分析影響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各個關鍵因子,把這些關鍵因子分解到培養卓越農業人才的各個教學環節中[5],并通過對這些環節的優化和重組,構建了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在這個評估體系內體現了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突出了實踐教學過程和企業深度參與教學過程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6],希望該評估體系對擬開展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學校和專業具有借鑒作用。同時,我們對卓越農業人才的培養的研究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其建設內容、方法和途徑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明確;本評估體系整體結構、指標體系、分值分配中還會存在許多缺陷和不足,還不能完全體現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以上因素將促使我們在以后的研究和實踐中不斷完善該體系,進一步發揮該體系在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忠華.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5.
[2]貢福海,范守信.論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與素質教育的契合[J].中國農業教育,2011,(6).
[3]顏敏,賀金社,周會娟.普通高校卓越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2,(4).
[4][5]樊東,張艷菊,何付麗.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策略——以東北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3,(2).
[6]周驥平,張平,李益民,田寶香.基于卓越人才培養的多元化實踐平臺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2,(29).
收稿日期:2013-07-26
作者簡介:樊東(1969—),男,黑龍江五常人,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昆蟲學研究。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等農業院校植物生產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的研究與實踐”(GBB1211008);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專項“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研究與實踐”(JGZ201
201031)
摘要:為了培養合格的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必須構建科學規范的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本文在對植物生產類各個專業開展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標準,構建了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該體系適用于植物生產類相關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的評估。
關鍵詞:植物生產;卓越農業人才;質量評估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5-0051-04
高等教育生命力和持續發展的關鍵是學生質量,人才培養質量評估是高等教育評價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通過評估,不僅可對高校的教學質量進行客觀及有價值的判定,而且所獲得的反饋信息是分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教改方案的重要依據。如何科學地評估人才培養質量,將直接關系到教學改革的方向。因此,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促進高等教育良性發展,對于提高畢業生質量至關重要[1-3]。植物生產類專業畢業生質量評估是考察該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其研究水平和結果將為該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重要依據,為培養該類專業合格人才提供重要保證。
我們結合卓越農業人才培養標準和要求,對植物生產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決定和影響因素進行了系統分析[4],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指標體系,利用該體系對植物生產類專業培養的人才進行評估,可為培養優秀的農業應用型人才提供保障。下面就該評估體系的主要內容做一系統介紹。
一、評估體系框架的構成
(一)評估體系的基本框架
評估指標體系由評估指標、評價依據和評分三個部分組成。評估指標是反映評估對象某一方面特征狀態的要素,各個要素的集合就構成指標體系。構成指標體系的各個評估指標在系統中發揮的作用不同,重要程度也不同,因而要給它們加以不同的分值。在評估指標體系中,分值表示一個評估要素在諸要素集合中的重要程度。評價依據則是使用該體系的人員和單位根據本單位情況填寫的符合評估指標考核標準的具體內容,符合程度越高,其相應分值越高。
(二)評估體系指標設計與分值分配
1.指標設計。本評估體系分為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三個層次。該體系設置培養理念與總體規劃、培養條件、教學建設、培養過程管理、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5個一級指標。在這5個一級指標基礎上又細化出20個二級指標和59個三級指標,幾乎涵蓋了培養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的各個方面和環節。
2.分值分配。評估指標體系總分為150分,其中一級指標培養理念與總體規劃30分,培養條件40分,教學建設35分,培養過程管理20分,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25分。二級指標基礎分值為5分,其中對影響植物生產類卓越農業人才質量的關鍵指標,如學校總體辦學思想、專業辦學思想、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師資隊伍情況、實驗條件、實習條件、實驗課程的設計、實踐性教學環節、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專業素質分值在基礎分值的基礎上進行了加倍。
二、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培養理念與總體規劃
第一個一級指標為培養理念與總體規劃,包括3個二級指標,分別為學校的總體辦學思想、專業辦學思想、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總分30分。
學校的總體辦學思想是形成專業辦學思想的指導,高等農業院校中只有學校總體辦學思想符合國家和時代對農業院校的總體要求,才能指導各個專業形成明確的專業辦學思想,最終才能培養出符合農業生產需要的合格農業人才。當前,只有學校和專業確定了辦學指導思想,專業才能按照這些指導思想制定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上3個二級指標為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繪制出了藍圖。
在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背景下,學校和專業都應適應這種變化,調整人才培養理念和思路,形成符合卓越農業人才要求的辦學指導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卓越農業人才的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
(二)培養條件
第二個一級指標為培養條件,包括5個二級指標,分別為師資隊伍情況、專業建設情況、實驗條件、圖書建設、實習條件,總分40分。
培養條件是指培養人才的重要人員和物質基礎,這里包括承擔學生理論和實踐教學的教師隊伍(包括校外基地指導教師)以及對學生培養至關重要的教學設備設施條件,其中專業建設是優化培養條件的重要途徑。
為培養卓越農業人才,在師資隊伍建設時應著重開展與實踐教學相關的培訓,特別應加強青年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加強校外實習基地指導教師隊伍建設。實驗和實習條件是培養卓越農業人才的關鍵因子,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增加建設資金投入,校外實習基地則還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保障其長期運行。
(三)教學建設
第三個一級指標為教學建設,包括5個二級指標,分別為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與手段、實驗課程的設計、實踐性教學環節,總分35分。
包括各種教學資源及其運行方式的建設,人才培養方案中確定了課程體系,在此重點是進行課程教學內容體系建設及其相關資源庫的建設,目前課程建設應以精品資源共享課和精品視頻公開課的標準加以建設。教材是課程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同樣的課程存在多個教材版本,任課教師應根據學生情況甄別與選擇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積極主持或參加相關教材編寫,通過編書過程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并了解學科發展前沿。
相同的教學資源,其運行方式不同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教學內容確定的前提下,各個教學環節的合理安排、授課方式方法的設計和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會提高授課質量。
在卓越農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實驗課程的設計和實踐性教學環節安排占有突出重要位置,需要特殊加強和提高,滿足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要特征的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四)培養過程管理
第四個一級指標為培養過程管理,包括3個二級指標,分別為管理隊伍、管理制度與管理手段、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總分20分。
對培養過程進行嚴格管理是培養合格人才必須具有的環節,管理隊伍素質、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除了管理,培養質量監控和評價對人才培養過程非常重要,需要人才培養與管理部門合作制定切實可行的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并按體系內容進行監控和評價。
在卓越農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把對卓越農業人才的要求融入監控和評價體系內。
(五)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
第五個一級指標為教學效果與人才培養質量,包括4個二級指標,分別為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身心素質,總分25分。
作為一個合格的高校畢業生必須具備以上二級指標包含的4項內容,而對于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特殊要求,專業素質必須強化和提高,達到卓越農藝師特殊能力要求。
通過分析影響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各個關鍵因子,把這些關鍵因子分解到培養卓越農業人才的各個教學環節中[5],并通過對這些環節的優化和重組,構建了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在這個評估體系內體現了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內容和方法,突出了實踐教學過程和企業深度參與教學過程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6],希望該評估體系對擬開展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學校和專業具有借鑒作用。同時,我們對卓越農業人才的培養的研究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其建設內容、方法和途徑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明確;本評估體系整體結構、指標體系、分值分配中還會存在許多缺陷和不足,還不能完全體現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以上因素將促使我們在以后的研究和實踐中不斷完善該體系,進一步發揮該體系在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忠華.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5.
[2]貢福海,范守信.論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與素質教育的契合[J].中國農業教育,2011,(6).
[3]顏敏,賀金社,周會娟.普通高校卓越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2,(4).
[4][5]樊東,張艷菊,何付麗.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策略——以東北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3,(2).
[6]周驥平,張平,李益民,田寶香.基于卓越人才培養的多元化實踐平臺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2,(29).
收稿日期:2013-07-26
作者簡介:樊東(1969—),男,黑龍江五常人,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昆蟲學研究。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高等農業院校植物生產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的研究與實踐”(GBB1211008);黑龍江省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專項“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研究與實踐”(JGZ201
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