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樓+牟海維+劉超
摘要:文章針對儀器儀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與實踐,探索出一條校企合作培養儀器儀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新模式:構建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以研究生為主體、導師為引領、平臺為基礎、項目為依托“四位一體”的學位論文質量保證體系;圍繞儀器儀表專業研究面向油田生產實際的核心目標;堅持研究生課題與本專業研究方向、高級別科研項目、先進實驗裝置密切結合。
關鍵詞:儀器儀表工程;專業碩士;校企合作;聯合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5-0086-02
一、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特點
按著國家確立的儀器儀表專業領域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創新能力的培養對研究生教育至關重要。結合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實際,國內有學者提出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影響創造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有:知識結構、實踐環節、科學方法、個性培養、管理工作[1];也有學者針對全日制工程碩士教育提出,培養具有創新活力的未來工程師需要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未來工程師應該依靠工程師與科學家共同培養。應該探索工程型科學家與科研型工程師合理配比的雙師型師資結構[2]。西方發達國家與國內創新教育有所不同,譬如美國研究生學術能力培養的特點可概括為:重視基礎理論,強化學科間滲透;注重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培養;有具體的學術標準和良好的學術氛圍;學術自治和社會監督[3]。為了保證實現培養目標的同時,突出專業研究生實踐開發特色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東北石油大學電子科學學院和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測試技術服務分公司共同啟動了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針對儀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業務素質培養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與實踐,集中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為確保研究生具備從事本專業設計開發所必需的扎實理論基礎和優化知識結構,結合實際建立了一套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第二,為確保研究生歷經嚴格的專業訓練以提升其研發能力,建立了嚴格的學位論文質量保證體系;第三,為確保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建立了高效的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機制。
二、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構建是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事關研究生培養質量。根據國家儀器儀表工程碩士學位標準,為了保證學習基礎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前沿技術與現實需求結合的培養特色,構建課程體系要明確本專業的辦學定位,即掌握儀器儀表學科的基本理論和相關工程技術,了解本學科的歷史、現狀和國際上的學術動態,掌握一門外語并能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培養學生具有較好的專業理論基礎,能較熟練運用相關專業技術從事儀器儀表工程開發或實際應用。要求學位獲得者掌握所從事工程領域的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門知識,具有解決儀器儀表工程領域實踐問題的先進技術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在明確辦學定位基礎上,結合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研究確定課程體系。具體課程規劃為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必修環節和選修課四個模塊。按著培養方案要求每人修業不低于30學分,該課程體系突出現代傳感技術、光電檢測技術、智能信息處理技術、虛擬儀器技術四大研究方向。研究生可以根據自身研究方向自行選定選修課程,也可以根據課題需求和自身愛好跨專業選課,研究生有權自由選擇集中修業或跨學年修業。研究生參加全國電子設計大賽并榮獲獎勵的可以置換智能儀器設計實踐學分。
三、“四位一體”的學位論文質量保證體系
針對儀器儀表專業領域碩士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歷經探索形成了以研究生為主體、導師為引領、平臺為基礎、項目為依托“四位一體”的學位論文質量保證體系。
第一,突出研究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研究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創新設計的主體,更是受教育的主體。其知識結構、理論基礎、思維模式、實踐技能等內在素質和研究態度、工作熱情、勤奮程度等外在體現都是決定學位論文質量的內在因素,這些都需要導師對其研究生有充分的了解并經常予以高度關注。為此在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下采用了雙導師制,研究生在校理論學習期間,主要由高校的導師負責理論學習指導和綜合素質考核,進入企業從事課題研究過程中主要由企業的導師負責指導開發實踐。無論校內還是校外均以任務化管理的方式提供給研究生最大化的自由度和獨立研發空間。事實證明,這更有利于發揮學生自主創新思維。
第二,充分發揮導師的引領作用。雙導師作為創新培養體系的特征體現,在導師和研究生之間建立一種新型的“導學”關系,導師即要當好向導,引領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行,使學生在探索創新的路上不至于迷茫;導師又要當好伴侶,從思想層面上陪伴著學生,使學生在攀登科學高峰的進程中不感到寂寞和孤單。目前儀器儀表專業聘請校內導師12人、企業兼職導師5人,采取兩種選配方式:其一是由校內教授擔任主導師,企業高級工程師為副導師;其二是由企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主導師,校內年輕的副教授擔任副導師。無論哪種方式,主導師都要負責培養計劃的制訂并提供論文研究課題,副導師配合主導師完成對研究生的指導任務。雙導師配備原則主要考慮主副導師是否有深入合作研究的背景,是否能夠真正形成理論研究與實踐開發兩者優勢互補。除此之外,有計劃地引進和培養青年后備人才,將青年博士列入后備導師團隊,形成導師梯隊。近五年本學科引進博士5人,在職培養博士7人,在讀博士12人,這些對于強化導師隊伍建設至關重要。
第三,加強平臺基礎建設,充分利用各級各類平臺為研究生研究課題和創新實驗提供實驗條件。目前儀器儀表專業主要依托油氣田控制與動態監測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和黑龍江省高校校企共建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儀表工程研發中心,并與大慶油田測試技術服務分公司共建研究生創新設計培養基地。
第四,依托重大研究課題并結合生產實際精選研究生論文研究項目。校企聯合培養的研究生學位論文課題都是源于國家油氣重大專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黑龍江省自然基金、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計劃項目等課題。其主體研究方向面向油田生產測井及計量儀器儀表的現代傳感器研制。
四、“一個面向、三個結合”,實踐創新能力校企聯合培養機制
為了提高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建立了校企聯合培養機制。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與措施,突出體現一個面向、三個結合為特色的校企聯合兩段式教育培養模式。其中,一個面向特指儀器儀表專業研究生論文選題面向油田生產實際;三個結合特指具體研究開發與本專業研究方向密切結合、與高級別科研項目密切結合、與先進實驗裝置密切結合。校企聯合兩段式教育形式上體現為理論學習階段在校內,實踐開發階段在企業。校企聯合兩段式教育的內涵要充分利用儀器儀表工程學科特有優勢,發揮研究生創新培養基地的作用,按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與行業企業深度合作,與油田生產測試及標準計量密切結合的儀器儀表研發課題密切結合,形成儀器儀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校企聯合共同培養的教育模式。
具體操作上,第一,堅持論文選題與油田生產實際相結合。東北石油大學電子科學學院與大慶油田測試技術服務分公司共建研究生創新設計培養基地,因此,只有選擇面向油田生產實際與儀器儀表工程相結合的課題,才能將研究生真正置于校企聯合培養教育模式之中。第二,研究生要深入導師科研團隊參與高級別項目研究:校企聯合培養模式中雙導師制的具體落實,集中體現在對于研究生的教育培養,而雙導師之間的分工與配合顯得尤為重要。對于研究生而言,必須深入導師科研團隊參與高級別項目研究,才能以更加寬闊的視野面對技術領域高深問題,在實踐中更有效地鍛煉和培養自身的科研開發能力,快速提升思維能力。第三,研究生要深入開發現場親歷創新實踐。只有深入開發現場才能深入了解企業需求,進而才能進一步實踐創新。測試的核心技術是傳感器技術,油田測試領域的傳感器有其鮮明的特色,必須在苛刻的尺寸限制下實現井下各參數的測量,必須適應井下的惡劣環境。因此,只有深入企業了解生產實際,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現代傳感技術及儀器研究,以提高測試水平,更好地為油田開發服務。否則,其研究成果將無法與生產實際對接,自然也無法參與創新設計。
通過三年儀器儀表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結合自身的辦學條件及合作企業的生產實際,尋求出一條有效路徑,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培養目標;構建了一套科學的課程體系;明確了以研究生為主體、導師為引領、平臺為基礎、項目為依托“四位一體”的學位論文質量保證體系;突出體現儀器儀表專業研究面向油田生產實際、與本專業研究方向密切結合、與高級別科研項目密切結合、與先進實驗裝置密切結合的提高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手段與措施。盡管因合作企業突出的行業特點和自身的企業文化,致使該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更多體現出個性化的特征,但仍有一定的推廣價值。今后,將繼續深入研究和不斷實踐,使得接續研究成果有更加廣泛的應用性。
參考文獻:
[1]高潔,王斌.理工科研究生創新教育的幾點思考[J].教育新觀察,2009,(9).
[2]王鈺,康妮,劉惠琴.清華大學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2).
[3]張莉,柴寶芬.美國研究生培養模式解讀[J].現代教育科學,2010,(1).
收稿日期:2013-10-05
作者簡介:劉祥樓(1963—),男,黑龍江訥河人,東北石油大學電子科學學院教授,博士,主要從事多維信息處理、生物識別及虛擬儀器工程研究。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校企合作實現研究生創新教育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GBC1212013)成果之一;
東北石油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JGXM_NEPU_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