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長江+封紅旗+陶宇煒
摘要:文章根據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的特點,構建了輿情信息采集、處理、查詢和展示三層架構的輿情監測系統。其中,輿情監測及預警管理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還需要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關鍵詞: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5-0066-02
進入21世紀信息社會網絡媒體已成為第四媒體,它作為反映社會輿情的主要載體,一旦形成網絡輿情對社會將造成巨大影響。為此,黨和政府以及各級組織對其密切關注,許多地方政府要求建有互聯網絡的單位必須有網絡信息管理組織保障機制,并對網絡輿情進行監測管理分析。高職教育園區涉及學校多、學生年齡均在十七八歲左右,學生上網人數達100%。校園網絡、園區網絡已成為高等職業院校信息快速傳播的主要載體,并由于大學生的自身因素及網絡的實時性與交互性,網絡可以集中表達學生群體對校園中的某些現象以及社會敏感問題所表達出的態度、意見,并宣泄自己的情緒。為此,研究與構建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管理體系顯得尤為迫切。
一、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的特點
從過去傳統校園的公眾表達方式到今天的網絡公眾表達方式的轉變,對一些熱點敏感問題的傳播速度更快、規模更大,輿情事件的不斷增多,使社會影響面廣,易引發過激行為。因此,分析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特點,對其進行監測管理分析并解決出現的問題,適時正確引導是構建一個和諧高職教育園區,促進高職學生健康成長的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一)高職教育園區網絡客觀因素
當互聯網絡傳播公眾對某些難點、熱點問題所表現的有一定影響力的意見或言論情況時,使用校園網絡、園區網絡的在校大學生群體亦會關注,并參與表達態度意見和情緒,同時他們還會關注校園中的一些現象,這些因素的總和都基于網絡傳播當前某些焦點事件。網絡是把雙刃劍,如何建設、維護園區網絡安全,應對不良信息引起的聚眾趨勢,并利用技術手段監測管理園區網絡,是防范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的一項重要特點。
(二)高職學生自身因素
由于參與高職教育的學生年輕氣盛,大多數都為十七八歲的獨生子女,自律能力、挫折適應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相對弱一些,思想情緒極易產生波動。再者大部分高職學生由于高中時成績不理想,考進高職院校心里有一定的失落感,為此缺乏自信心,加上當前社會上追求高學歷現象更使得高職學生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一旦社會輿情蔓延到校園極易產生疊加的網絡輿情群體效應。
二、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管理體系的構建
從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特點可見構建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管理體系應考慮以下幾方面。
(一)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系統的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高職教育園區各院校都建有各自的校園網絡,在校園網絡基礎上組建園區網絡,實現校園網絡互聯。如常州高職教育園區共有5所院校,是江蘇省唯一的示范性高職教育園區,全日制在校學生約7.6萬余名。實現園區網絡互聯其網絡架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園區網絡架構示意圖
(二)網絡輿情監測系統的框架結構
目前輿情信息抓取主要使用以下幾種技術:元搜索采集技術、傳統網絡爬蟲技術、論壇爬蟲技術。整個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系統分為輿情信息采集、輿情數據處理及輿情信息查詢展示三層,如圖2所示。
在輿情信息采集層主要根據用戶的監測目標以盡可能小的代價從園區網上盡可能全面地得到所有輿情信息,它是監測網絡輿情的前提和保證。園區網絡輿情信息的主要爆發點有:博客、論壇、微博及新聞等網站,輿情信息分布散、各種類型網站結構不同,為此針對不同類型的站點采用不同的爬蟲采集輿情信息是一種明智的做法。例如,采集源著重抓取論壇數據時,專為網站論壇設計的一類爬蟲稱為論壇爬蟲。由于網站論壇的鏈接種類較多,且有較多的無效鏈接,還有一些鏈接的同一話題和動態性分布在多個頁面上,這樣使用傳統爬蟲會在論壇站點上出現“爬蟲陷阱”,“相同話題下的頁面會喪失頁面關系”,并且“爬行的頁面質量低下”等問題。而使用基于層次模型論壇爬蟲LMFC(Based on the level model of forum crawler下載效率高、信息更新速度更快。這種基于模板要求網頁信息提取法,其提取鏈接的效果是由模板中的規則決定的,采用模板法比程序自動提取法更加準確。但是隨著論壇爬蟲持續運行URL(統一資源定位)庫會逐漸增大,因而對LMFC數據更新特點往往用“話題更新率”、“帖子更新率”評價其性能。
輿情信息處理層是針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過濾、分析。采用基于本體的挖掘技術。如通過信息采集層獲取到的網頁根據其頁面的特性,并使用基于模板的抽取網頁信息方法抽取其中的文本信息,也可直接存入數據庫中。另外,將需要存入索引的文本信息進一步做索引和文本分詞處理。針對存入索引的文本采用基于本體的文本分類法進行過濾,除去與檢測目標不符的信息,最后基于本體的聚類法得到輿情熱點。
輿情信息查詢與展示層是輿情監測系統的主要功能。有園區全網搜索、本地搜索、熱點查看與統計、輿情報警。例如:園區全網搜索采用了元搜索引擎技術,無須下載檢索項中的URL對應的頁面,將提取各搜索引擎返回的檢索項,剔除廣告和重復信息,并重新排序。將檢索結構保存到緩存區,最終展示給用戶。
園區網絡輿情監測體系有效地推進高職教育園區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技術手段達到園區網絡監、管、控,保障了高職教育園區的和諧穩定。
三、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策略
建立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系統積極防御園區網絡輿情時,還需特別重視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一)采取跟進式管理
高職學生思想及心理處于不穩定期。在園區網絡、校園網絡交流過程中,網絡輿情使部分學生個體表達受影響而發生變化,容易產生從眾心理,形成一種集體心理。對社會現象、現實問題反映比較敏感。高職學生理想獨立勇于維護自身利益。一旦網絡信息涉及學生自身利益的問題都極易造成學生關注和共鳴,進而引發起各類網絡輿情,甚至可以導致一些群體突發性事件。為此對高職教育園區的學生采取跟進式管理。(1)輔導員跟進學生的思想工作,及時理解學生的想法,掌握思想動態。(2)任課教師跟進課堂啟發式教育,在講授專業文化基礎知識課的同時,培養學生利用網絡主動學習獲取課外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3)跟進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營造和諧、綠色、積極向上、學術氣息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得學生置身于校園感受的是正能量。
(二)規范學生上網行為
組織高職學生學習有關國家、省、市、校發布的互聯網絡管理規定,在網絡這個虛擬社會中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學生的自律性。并以知名度高、學生崇拜、社會影響力高的專家為主,開設學生喜愛、高度關注并踴躍參與的專題講座、通識課程、品牌論壇、使得園區校園網絡成為弘揚正能量的重要陣地。
培養學生文明的網絡行為。網絡作為推動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在網站建設中不僅需考慮內容豐富多彩而且要貼近實踐、貼近師生和貼近生活,成為師生溝通交流平臺。只有學生能自覺抵制不良信息,才能不斷減輕和消除網絡的負面影響。
(三)提高學生辨別網絡虛假信息的能力
互聯網上虛假信息及不良信息往往引發錯誤輿論導向。如何提高學生判斷網上不良信息能力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重要課題之一,從客觀上分析一些交互性比較強的網站上,存在網絡信息人為操作,產生的虛假信息極大地損害了網絡媒體的公信度。為此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需不斷建立獲得正確媒體信息和判斷信息價值的知識結構,其次增強自身對是非、美丑、正誤的判斷能力,逐漸培養對網絡信息的辨析和選擇能力。熟練掌握在網上如何獲取有效及健康的信息方法,使學生成為網絡媒體的主動參與者,而不只是網絡媒介信息的被動接受者。
學生學會將獲取的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去選擇和辨析哪些是自己所需要的網絡信息,運用好網絡這個先進的工具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和學科知識的研究。并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理念、對待事物的看法與態度及時與他人溝通與交流。
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監測與管理體系的建立,為校園穩定并高效地開展教學、科研提供有力保障。網絡新技術飛速發展,迫使網絡輿情監測與管理也要以更新的技術及更快的反應速度來應對復雜的變化,對園區網絡輿情監測與管理還需不斷地加強理論研究,并不斷地開展實踐研究。
參考文獻:
[1]李榮素,趙衛利.高等職業院校網絡輿情特點及管理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20).
[2]伍海江.面向網絡輿情監測的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2.
[3]王健.高校網絡輿情的監測與引導[J].信息網絡安全,2009,(3).
[4]許鑫,章成志等.國內網絡輿情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3).
摘要:文章根據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的特點,構建了輿情信息采集、處理、查詢和展示三層架構的輿情監測系統。其中,輿情監測及預警管理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還需要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關鍵詞: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5-0066-02
進入21世紀信息社會網絡媒體已成為第四媒體,它作為反映社會輿情的主要載體,一旦形成網絡輿情對社會將造成巨大影響。為此,黨和政府以及各級組織對其密切關注,許多地方政府要求建有互聯網絡的單位必須有網絡信息管理組織保障機制,并對網絡輿情進行監測管理分析。高職教育園區涉及學校多、學生年齡均在十七八歲左右,學生上網人數達100%。校園網絡、園區網絡已成為高等職業院校信息快速傳播的主要載體,并由于大學生的自身因素及網絡的實時性與交互性,網絡可以集中表達學生群體對校園中的某些現象以及社會敏感問題所表達出的態度、意見,并宣泄自己的情緒。為此,研究與構建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管理體系顯得尤為迫切。
一、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的特點
從過去傳統校園的公眾表達方式到今天的網絡公眾表達方式的轉變,對一些熱點敏感問題的傳播速度更快、規模更大,輿情事件的不斷增多,使社會影響面廣,易引發過激行為。因此,分析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特點,對其進行監測管理分析并解決出現的問題,適時正確引導是構建一個和諧高職教育園區,促進高職學生健康成長的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一)高職教育園區網絡客觀因素
當互聯網絡傳播公眾對某些難點、熱點問題所表現的有一定影響力的意見或言論情況時,使用校園網絡、園區網絡的在校大學生群體亦會關注,并參與表達態度意見和情緒,同時他們還會關注校園中的一些現象,這些因素的總和都基于網絡傳播當前某些焦點事件。網絡是把雙刃劍,如何建設、維護園區網絡安全,應對不良信息引起的聚眾趨勢,并利用技術手段監測管理園區網絡,是防范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的一項重要特點。
(二)高職學生自身因素
由于參與高職教育的學生年輕氣盛,大多數都為十七八歲的獨生子女,自律能力、挫折適應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相對弱一些,思想情緒極易產生波動。再者大部分高職學生由于高中時成績不理想,考進高職院校心里有一定的失落感,為此缺乏自信心,加上當前社會上追求高學歷現象更使得高職學生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一旦社會輿情蔓延到校園極易產生疊加的網絡輿情群體效應。
二、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管理體系的構建
從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特點可見構建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管理體系應考慮以下幾方面。
(一)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系統的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高職教育園區各院校都建有各自的校園網絡,在校園網絡基礎上組建園區網絡,實現校園網絡互聯。如常州高職教育園區共有5所院校,是江蘇省唯一的示范性高職教育園區,全日制在校學生約7.6萬余名。實現園區網絡互聯其網絡架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園區網絡架構示意圖
(二)網絡輿情監測系統的框架結構
目前輿情信息抓取主要使用以下幾種技術:元搜索采集技術、傳統網絡爬蟲技術、論壇爬蟲技術。整個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系統分為輿情信息采集、輿情數據處理及輿情信息查詢展示三層,如圖2所示。
在輿情信息采集層主要根據用戶的監測目標以盡可能小的代價從園區網上盡可能全面地得到所有輿情信息,它是監測網絡輿情的前提和保證。園區網絡輿情信息的主要爆發點有:博客、論壇、微博及新聞等網站,輿情信息分布散、各種類型網站結構不同,為此針對不同類型的站點采用不同的爬蟲采集輿情信息是一種明智的做法。例如,采集源著重抓取論壇數據時,專為網站論壇設計的一類爬蟲稱為論壇爬蟲。由于網站論壇的鏈接種類較多,且有較多的無效鏈接,還有一些鏈接的同一話題和動態性分布在多個頁面上,這樣使用傳統爬蟲會在論壇站點上出現“爬蟲陷阱”,“相同話題下的頁面會喪失頁面關系”,并且“爬行的頁面質量低下”等問題。而使用基于層次模型論壇爬蟲LMFC(Based on the level model of forum crawler下載效率高、信息更新速度更快。這種基于模板要求網頁信息提取法,其提取鏈接的效果是由模板中的規則決定的,采用模板法比程序自動提取法更加準確。但是隨著論壇爬蟲持續運行URL(統一資源定位)庫會逐漸增大,因而對LMFC數據更新特點往往用“話題更新率”、“帖子更新率”評價其性能。
輿情信息處理層是針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過濾、分析。采用基于本體的挖掘技術。如通過信息采集層獲取到的網頁根據其頁面的特性,并使用基于模板的抽取網頁信息方法抽取其中的文本信息,也可直接存入數據庫中。另外,將需要存入索引的文本信息進一步做索引和文本分詞處理。針對存入索引的文本采用基于本體的文本分類法進行過濾,除去與檢測目標不符的信息,最后基于本體的聚類法得到輿情熱點。
輿情信息查詢與展示層是輿情監測系統的主要功能。有園區全網搜索、本地搜索、熱點查看與統計、輿情報警。例如:園區全網搜索采用了元搜索引擎技術,無須下載檢索項中的URL對應的頁面,將提取各搜索引擎返回的檢索項,剔除廣告和重復信息,并重新排序。將檢索結構保存到緩存區,最終展示給用戶。
園區網絡輿情監測體系有效地推進高職教育園區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技術手段達到園區網絡監、管、控,保障了高職教育園區的和諧穩定。
三、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策略
建立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系統積極防御園區網絡輿情時,還需特別重視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一)采取跟進式管理
高職學生思想及心理處于不穩定期。在園區網絡、校園網絡交流過程中,網絡輿情使部分學生個體表達受影響而發生變化,容易產生從眾心理,形成一種集體心理。對社會現象、現實問題反映比較敏感。高職學生理想獨立勇于維護自身利益。一旦網絡信息涉及學生自身利益的問題都極易造成學生關注和共鳴,進而引發起各類網絡輿情,甚至可以導致一些群體突發性事件。為此對高職教育園區的學生采取跟進式管理。(1)輔導員跟進學生的思想工作,及時理解學生的想法,掌握思想動態。(2)任課教師跟進課堂啟發式教育,在講授專業文化基礎知識課的同時,培養學生利用網絡主動學習獲取課外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3)跟進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營造和諧、綠色、積極向上、學術氣息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得學生置身于校園感受的是正能量。
(二)規范學生上網行為
組織高職學生學習有關國家、省、市、校發布的互聯網絡管理規定,在網絡這個虛擬社會中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學生的自律性。并以知名度高、學生崇拜、社會影響力高的專家為主,開設學生喜愛、高度關注并踴躍參與的專題講座、通識課程、品牌論壇、使得園區校園網絡成為弘揚正能量的重要陣地。
培養學生文明的網絡行為。網絡作為推動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在網站建設中不僅需考慮內容豐富多彩而且要貼近實踐、貼近師生和貼近生活,成為師生溝通交流平臺。只有學生能自覺抵制不良信息,才能不斷減輕和消除網絡的負面影響。
(三)提高學生辨別網絡虛假信息的能力
互聯網上虛假信息及不良信息往往引發錯誤輿論導向。如何提高學生判斷網上不良信息能力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重要課題之一,從客觀上分析一些交互性比較強的網站上,存在網絡信息人為操作,產生的虛假信息極大地損害了網絡媒體的公信度。為此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需不斷建立獲得正確媒體信息和判斷信息價值的知識結構,其次增強自身對是非、美丑、正誤的判斷能力,逐漸培養對網絡信息的辨析和選擇能力。熟練掌握在網上如何獲取有效及健康的信息方法,使學生成為網絡媒體的主動參與者,而不只是網絡媒介信息的被動接受者。
學生學會將獲取的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去選擇和辨析哪些是自己所需要的網絡信息,運用好網絡這個先進的工具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和學科知識的研究。并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理念、對待事物的看法與態度及時與他人溝通與交流。
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監測與管理體系的建立,為校園穩定并高效地開展教學、科研提供有力保障。網絡新技術飛速發展,迫使網絡輿情監測與管理也要以更新的技術及更快的反應速度來應對復雜的變化,對園區網絡輿情監測與管理還需不斷地加強理論研究,并不斷地開展實踐研究。
參考文獻:
[1]李榮素,趙衛利.高等職業院校網絡輿情特點及管理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20).
[2]伍海江.面向網絡輿情監測的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2.
[3]王健.高校網絡輿情的監測與引導[J].信息網絡安全,2009,(3).
[4]許鑫,章成志等.國內網絡輿情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3).
摘要:文章根據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的特點,構建了輿情信息采集、處理、查詢和展示三層架構的輿情監測系統。其中,輿情監測及預警管理人是最主要的因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還需要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
關鍵詞: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107(2014)05-0066-02
進入21世紀信息社會網絡媒體已成為第四媒體,它作為反映社會輿情的主要載體,一旦形成網絡輿情對社會將造成巨大影響。為此,黨和政府以及各級組織對其密切關注,許多地方政府要求建有互聯網絡的單位必須有網絡信息管理組織保障機制,并對網絡輿情進行監測管理分析。高職教育園區涉及學校多、學生年齡均在十七八歲左右,學生上網人數達100%。校園網絡、園區網絡已成為高等職業院校信息快速傳播的主要載體,并由于大學生的自身因素及網絡的實時性與交互性,網絡可以集中表達學生群體對校園中的某些現象以及社會敏感問題所表達出的態度、意見,并宣泄自己的情緒。為此,研究與構建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管理體系顯得尤為迫切。
一、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的特點
從過去傳統校園的公眾表達方式到今天的網絡公眾表達方式的轉變,對一些熱點敏感問題的傳播速度更快、規模更大,輿情事件的不斷增多,使社會影響面廣,易引發過激行為。因此,分析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特點,對其進行監測管理分析并解決出現的問題,適時正確引導是構建一個和諧高職教育園區,促進高職學生健康成長的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一)高職教育園區網絡客觀因素
當互聯網絡傳播公眾對某些難點、熱點問題所表現的有一定影響力的意見或言論情況時,使用校園網絡、園區網絡的在校大學生群體亦會關注,并參與表達態度意見和情緒,同時他們還會關注校園中的一些現象,這些因素的總和都基于網絡傳播當前某些焦點事件。網絡是把雙刃劍,如何建設、維護園區網絡安全,應對不良信息引起的聚眾趨勢,并利用技術手段監測管理園區網絡,是防范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的一項重要特點。
(二)高職學生自身因素
由于參與高職教育的學生年輕氣盛,大多數都為十七八歲的獨生子女,自律能力、挫折適應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相對弱一些,思想情緒極易產生波動。再者大部分高職學生由于高中時成績不理想,考進高職院校心里有一定的失落感,為此缺乏自信心,加上當前社會上追求高學歷現象更使得高職學生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一旦社會輿情蔓延到校園極易產生疊加的網絡輿情群體效應。
二、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管理體系的構建
從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特點可見構建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管理體系應考慮以下幾方面。
(一)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系統的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高職教育園區各院校都建有各自的校園網絡,在校園網絡基礎上組建園區網絡,實現校園網絡互聯。如常州高職教育園區共有5所院校,是江蘇省唯一的示范性高職教育園區,全日制在校學生約7.6萬余名。實現園區網絡互聯其網絡架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
圖1園區網絡架構示意圖
(二)網絡輿情監測系統的框架結構
目前輿情信息抓取主要使用以下幾種技術:元搜索采集技術、傳統網絡爬蟲技術、論壇爬蟲技術。整個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系統分為輿情信息采集、輿情數據處理及輿情信息查詢展示三層,如圖2所示。
在輿情信息采集層主要根據用戶的監測目標以盡可能小的代價從園區網上盡可能全面地得到所有輿情信息,它是監測網絡輿情的前提和保證。園區網絡輿情信息的主要爆發點有:博客、論壇、微博及新聞等網站,輿情信息分布散、各種類型網站結構不同,為此針對不同類型的站點采用不同的爬蟲采集輿情信息是一種明智的做法。例如,采集源著重抓取論壇數據時,專為網站論壇設計的一類爬蟲稱為論壇爬蟲。由于網站論壇的鏈接種類較多,且有較多的無效鏈接,還有一些鏈接的同一話題和動態性分布在多個頁面上,這樣使用傳統爬蟲會在論壇站點上出現“爬蟲陷阱”,“相同話題下的頁面會喪失頁面關系”,并且“爬行的頁面質量低下”等問題。而使用基于層次模型論壇爬蟲LMFC(Based on the level model of forum crawler下載效率高、信息更新速度更快。這種基于模板要求網頁信息提取法,其提取鏈接的效果是由模板中的規則決定的,采用模板法比程序自動提取法更加準確。但是隨著論壇爬蟲持續運行URL(統一資源定位)庫會逐漸增大,因而對LMFC數據更新特點往往用“話題更新率”、“帖子更新率”評價其性能。
輿情信息處理層是針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過濾、分析。采用基于本體的挖掘技術。如通過信息采集層獲取到的網頁根據其頁面的特性,并使用基于模板的抽取網頁信息方法抽取其中的文本信息,也可直接存入數據庫中。另外,將需要存入索引的文本信息進一步做索引和文本分詞處理。針對存入索引的文本采用基于本體的文本分類法進行過濾,除去與檢測目標不符的信息,最后基于本體的聚類法得到輿情熱點。
輿情信息查詢與展示層是輿情監測系統的主要功能。有園區全網搜索、本地搜索、熱點查看與統計、輿情報警。例如:園區全網搜索采用了元搜索引擎技術,無須下載檢索項中的URL對應的頁面,將提取各搜索引擎返回的檢索項,剔除廣告和重復信息,并重新排序。將檢索結構保存到緩存區,最終展示給用戶。
園區網絡輿情監測體系有效地推進高職教育園區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技術手段達到園區網絡監、管、控,保障了高職教育園區的和諧穩定。
三、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策略
建立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監測系統積極防御園區網絡輿情時,還需特別重視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一)采取跟進式管理
高職學生思想及心理處于不穩定期。在園區網絡、校園網絡交流過程中,網絡輿情使部分學生個體表達受影響而發生變化,容易產生從眾心理,形成一種集體心理。對社會現象、現實問題反映比較敏感。高職學生理想獨立勇于維護自身利益。一旦網絡信息涉及學生自身利益的問題都極易造成學生關注和共鳴,進而引發起各類網絡輿情,甚至可以導致一些群體突發性事件。為此對高職教育園區的學生采取跟進式管理。(1)輔導員跟進學生的思想工作,及時理解學生的想法,掌握思想動態。(2)任課教師跟進課堂啟發式教育,在講授專業文化基礎知識課的同時,培養學生利用網絡主動學習獲取課外知識,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3)跟進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營造和諧、綠色、積極向上、學術氣息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得學生置身于校園感受的是正能量。
(二)規范學生上網行為
組織高職學生學習有關國家、省、市、校發布的互聯網絡管理規定,在網絡這個虛擬社會中必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加強學生的自律性。并以知名度高、學生崇拜、社會影響力高的專家為主,開設學生喜愛、高度關注并踴躍參與的專題講座、通識課程、品牌論壇、使得園區校園網絡成為弘揚正能量的重要陣地。
培養學生文明的網絡行為。網絡作為推動素質教育的重要平臺,在網站建設中不僅需考慮內容豐富多彩而且要貼近實踐、貼近師生和貼近生活,成為師生溝通交流平臺。只有學生能自覺抵制不良信息,才能不斷減輕和消除網絡的負面影響。
(三)提高學生辨別網絡虛假信息的能力
互聯網上虛假信息及不良信息往往引發錯誤輿論導向。如何提高學生判斷網上不良信息能力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研究重要課題之一,從客觀上分析一些交互性比較強的網站上,存在網絡信息人為操作,產生的虛假信息極大地損害了網絡媒體的公信度。為此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需不斷建立獲得正確媒體信息和判斷信息價值的知識結構,其次增強自身對是非、美丑、正誤的判斷能力,逐漸培養對網絡信息的辨析和選擇能力。熟練掌握在網上如何獲取有效及健康的信息方法,使學生成為網絡媒體的主動參與者,而不只是網絡媒介信息的被動接受者。
學生學會將獲取的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去選擇和辨析哪些是自己所需要的網絡信息,運用好網絡這個先進的工具進行文化知識的學習和學科知識的研究。并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理念、對待事物的看法與態度及時與他人溝通與交流。
高職教育園區網絡輿情監測與管理體系的建立,為校園穩定并高效地開展教學、科研提供有力保障。網絡新技術飛速發展,迫使網絡輿情監測與管理也要以更新的技術及更快的反應速度來應對復雜的變化,對園區網絡輿情監測與管理還需不斷地加強理論研究,并不斷地開展實踐研究。
參考文獻:
[1]李榮素,趙衛利.高等職業院校網絡輿情特點及管理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20).
[2]伍海江.面向網絡輿情監測的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2.
[3]王健.高校網絡輿情的監測與引導[J].信息網絡安全,2009,(3).
[4]許鑫,章成志等.國內網絡輿情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