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萍
《英語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在英語課堂中,努力倡導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建構知識、提高語言能力,而且能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探究等,主動完成任務和實現學習目標,進而發展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積極地建構知識。因此,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與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下,進行自主學習,逐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就成為了我們研究的重點。下面,就以北師大版The broken computer一課的第一課時故事學習為例,談談我的嘗試。
這一課我給學生呈現了一個生動的故事,以Daniel在爸爸的電腦上玩游戲造成電腦故障這一情景引入,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為學生本課時的故事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本課的學習內容是一個非常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故事載體,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個載體,引導和指導學生進行獨立的以及合作的閱讀活動,使學生通過檢索信息、解決問題等方式進行初步的自主學習嘗試。
抓住興趣點,激發學習動力
在開課之初,教師通過和學生討論自己喜歡的音樂,引出如何用CD-Rom播放音樂CD這一話題。然后,通過教師演示如何使用英文描述過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自然地呈現本課時與電腦相關的詞匯和should句型。接著,教師拋出如何用電腦中的軟件做事情的話題,讓學生暢所欲言。運用電腦中的軟件做各種各樣的操作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這一環節的設計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原認知,同時擴展了與電腦使用相關的詞匯和知識,為下一步的自主閱讀打下基礎。
設計閱讀活動,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
呈現關鍵情境,激發自主閱讀興趣,培養閱讀技巧。小學階段的學生,更習慣參與聽說玩演的課堂活動,這類活動能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借助圖片讀懂故事是課標中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內容。課上,我首先通過呈現第一副圖片Daniel在電腦前一籌莫展的樣子,引導學生猜測,展開閱讀。
呈現表格,引導獨立閱讀,尋找關鍵信息。課上,我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閱讀故事找出關鍵信息并完成表格。學生通過獨立閱讀故事,找到誰提了怎樣的建議,理解了should/shouldnt句型使用的具體語境和目的,培養了自主閱讀、獨立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能力。
直觀呈現情景,引導理解和記憶,進行自主復述。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課文知識的趣味性,檢測學生自主獲取文章信息的效果,訓練學生記憶信息的能力,我借助多媒體制作課件,把課文中的人物和建議通過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動畫呈現出來,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設計表演活動,鞏固記憶課文,積累表達經驗。學生通過個體的學習初步掌握了給某人提出建議的句式,然后再通過在小組中做Role-play的活動加以鞏固,這種合作式的學習給學生提供了溝通和互助的機會,當某個學生分角色說句子遇到困難時,其他同學可以給予及時的幫助。
設計任務活動,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傳統的課堂教學較多地關注師生之間的雙向交往和互動,而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交往與互動則重視不夠,從而造成了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并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的質量。課堂上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小組就自主學習內容討論,目的在于激活思維,調動不同層次的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結構進行共同討論。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取長補短、互相解疑,共同掃清獲取知識的障礙,提高對知識的分辨和修正能力;同時在對問題質疑和討論中發展創造思維,學會合作學習。
在本課時的最后一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小組討論環節,針對如何更好地使用電腦這一主題進行討論和建議歸納,要求學生自主選擇要討論的問題,寫出建議,自由結成討論小組,歸納建議,完成建議書,分享成果。在這一自主選擇、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綜合運用語言,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總之,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英語交際能力目標的培養只有通過豐富的語言實踐活動才能達到。教師要注重從學生的學出發進行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在大量的課堂上語言實踐活動中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并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引導學生歸納學習方法,培養出具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
■ 編輯吳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