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智+易曉丹+榮順杰+劉宏霞
教育的終極目的是實現人的發展。依據義務教育階段的任務,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經過幾年來教師的教育實踐探索,我校明確以“奠定學生發展基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辦學指導思想,將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為學生未來的健康發展夯實基礎作為努力的方向。
在現行的考試制度與評價制度下,中學生的負擔較重,特別是初三年級的學生,面對升學壓力大,時間緊、任務重的學習環境,競爭殘酷的社會現實,容易因為過重的課業負擔產生不易于學生健康成長的各類問題。因此,想要立足學生發展,必須使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中解脫出來。
基于此,我校教師在工作中不斷探索,逐步確定了以下方法來提高師生教與學的有效性,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突出因材施教的針對性,從而使教育能夠滿足每一個學生成長的需求和發展的期望。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高效課堂是以科學施教為前提的,高效課堂=效率+效益+效果,即效率要高,效益要大,效果要好。構建初三年級高效與精彩的課堂,我校教師在實踐中把握以下幾個關鍵“點”。
1.了解學生情況是高效教學的立足點
作為教師,在復習課前應知道哪些是學生在初一、初二年級學習時所熟知的,哪些是陌生的,哪些是漏洞,哪些是易錯的,最大化了解初三學生的現有情況。教師結合自己所教班級學生情況,設計調查問卷,通過問卷,了解學生的優勢、不足與薄弱章節,進而開始有針對性的復習計劃,達到初三年級的高效復習。
2.激發學習興趣是高效課堂的保證點
初三的物理與化學,是對教師教學有較大考驗的科目,也是學生容易形成突破的科目,有經驗的物理、化學教師堅持“將實驗教學進行到底”的思想,讓學生在做中理解所學知識:實驗教學是將課本的理論付諸于實踐的最好體現,它生動、活潑、有趣,容易吸引學生;需要教師演示實驗和學生一起來做,盡量讓學生多參與;學生分組實驗必須由學生自己親手完成。
3.“精講”“精練”是高效教學的效益點
精講就是選擇最優的教學手段,言簡意賅地講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在初三的復習課上,會將部分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就是所謂的“留白”,一是避免“滿堂灌”,使學生自主支配時間,二是讓學生做好課堂的延續工作,將課堂的知識消化,三是易于使高水平的學生形成主動的合作,在同伴教育中有思維火花的展現。
4.課后反饋活動
為了快速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舊有知識,我校教師注重課后的反饋活動。一是借助批改作業后的面批和測試后的答疑,快速解決學生的疑難雜癥,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二是借助知識總結和學習小組的交流、優秀作品展示,給學生提供可以學習的榜樣,讓正能量和向上的學風在班級形成;三是通過分層換卷子活動,使得在某些章節有漏洞的學生得以解決問題,讓學有余力的學生有機會探究更深層次的問題;四是借助家長會,讓家長熟知學生在學業上的情況,使得家長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中來,而不是一味追求成績。
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減負不是真的減少學生的學習內容而是要學生更加自主學習,教師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教學生會學,授之以漁才是最好的方法。
1.教師學法指導
為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初三各備課組分別依據本學科情況,對年級學生進行整體分析,再分配教師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輔導:一是以講座形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二是借用年級宣傳欄發布學科學習方法;三是邀請我校已經畢業升入高中、甚至大學的校友回來介紹相關學科的學習經驗。
2.學生學法巡講團
為了將年級優秀的學習方法推廣,我校各年級組經常組織優秀的學生進行學法巡講,讓各班學生進行推選和報名,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形成可以推廣的學習方法,形成年級學法巡講團,利用午間或年級會時間,讓這些學生以講座形式分享他們的學習經驗,發揮同伴教育的作用。學法巡講課題眾多,如“聚沙成塔,語文總結那點事兒”“思考與討論——數學學法”“搭上‘物理快車,你也可以”“閱讀,詞匯,right now”“化學學習→積累+落實+總結”“興趣和習慣是最好的老師”。
3.創建學習共同體
教師借助量化評比表、學習小組、任務驅動、活動分組、志向聯盟、互助小組等多種渠道,促進班級形成了若干個相對穩定學習共同體,正是這些學習共同體的創建和引領作用,使得該班集體在班級建設、學風營造、活動開展等多方面都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突出因材施教的針對性
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學科的學習效果不同,因此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有效的學法指導。最有效的指導即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對于不同程度水平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訓練強度和要求,使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有機會在原有的學業基礎上進行全方位提高。
1.分類指導
第一群體:對優秀生的指導。
優秀生群體是基礎較好,學習習慣優秀,有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各科相對來說比較均衡的學生群體。對優秀生的輔導,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優秀生在自主時間還要進一步學習,只是學習的知識和范圍更廣、更豐富,可以不拘泥于課本與考試的要求,因此,我校進一步拓展優秀生的知識結構,培養他們思維和創造性的能力。
以課內知識為基礎,我們鼓勵優秀生拓展學習課外知識。這里并不是指學習難、偏的知識,而是豐富優秀生的知識體系,培養他們思維、分析、邏輯等綜合能力。
培養優秀學生思考和質疑的能力。在實踐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優秀生多提出自己的問題,并且通過閱讀和提問的形式解決自己的疑問。
引導優秀學生加強自主合作。高水平的優質合作有助于創新思維的生成,不僅從同伴教育中汲取養分,不斷深入學習,形成穩固的學習共同體,而且形成優秀生效應,帶動班級其他學生共同進步。
第二群體,對中等生的指導。
這些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主動性、積極性較高,但是學習效果不好,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或是時間安排不合理。一部分中等生是成績比較穩定,學習比較踏實,但缺乏競爭意識,易自我滿足;一部分中等生是成績一直穩定,但缺少進一步提高的愿望。我校教師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鼓勵與激勵,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平時對于中等生的關注較少,他們往往是被忽視的群體,因此我校教師給予中等生更多的關注與鼓勵,這是他們學習興趣的發源點之一。
學法指導。一部分中等生成績維持在中等水平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時間管理,因此我校各學科教師根據學科特點給予學生一定的預習、復習、考前復習指導。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處于中等水平并沒有關系,不是最好的、最優秀的也沒有關系,但我校教師經常引導學生要目光高遠,相信自己的巨大潛力。
第三群體,對潛能生的指導。
潛能生往往是對學習興趣不高,基礎不好,習慣不好,經常被批評的群體。因此,教師對基礎薄弱生,要盡可能早地發現學生暴露的薄弱問題,我們經常采取“降低難度、緩解坡度、縮小臺階、盡快反饋”的復習策略,盡量不讓潛能生與中等生和優秀生做同樣的復習內容。對復習中涉及易錯、易混淆知識點,我們也及時幫助學生查漏補缺,避免“走馬觀花”和“不深不透”。
激發興趣。潛能生一般不喜歡學習,因為太難了學不會,所以久而久之就對學習失去熱情,因此,教師重視增加潛能生的成功體驗與進步過程,這樣才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夯實基礎。對于各個學科的學習而言,在自主輔導過程中,我校教師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基礎學習。
引導學生養成學習習慣。初三年級的學生需要很多的記憶、背誦、理解、復習。對于潛能生而言,自主學習的時間很重要的就是完成課內要求的任務。
克服學生自卑心理。潛能生一般都很自卑,因此,教師在與學生個別輔導的時候還是要經常肯定學生的優點與進步,讓學生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我校體育教師針對意志品質較薄弱的學生,開出具有特色的“診斷書”,引領學生找到體育中考項目中的落后環節,通過“找不足、樹信心、立志向、提成績”等環節,進行小班教學,大面積提高了潛能生的成績。
2.分層教學
實行課外分層教學。以學生意向問卷調查、學業水平綜合測算、學習能力調查評估三方面為考量標準,利用每天第八節1小時綜合探究課時間,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不同能力與程度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指導,使學生在相同程度的同伴中合作學習,教師有針對性地教,學生有針對性地學,實現學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專家講座制度。為滿足學有余力的學生在相關科目的學習需求,我們聘請西城區乃至北京市高水平的教育教學專家,在初三年級相應的中考科目上給予優秀學生指導。
我校教師認真落實初三年級這個特殊背景下的各類學生分層指導,尋求學科質量增長的新空間。在實踐中,教師善于引導學生樹立信心,做好分層推進管理,逐步優化“分類指導、分層輔導、及時跟進”的措施,滿足每一個學生成長的需求和發展的期望。
■ 編輯王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