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柳為為
摘 要:課內語文學習法講究的就是“讀問試評”四個環節,而在這四個環節中,以“讀”為基點,延伸發展,同時在“問試評”的過程中穿插“讀”,將讀深化,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可以自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關鍵詞:課內語文學習法;讀問試評;學生;主導者
課堂是學生在學校學習語文的主戰場,也是教師從事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作為語文教師要想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就必須改革課堂教學方法,事實上對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我們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其中有些新方法、新模式在語文實踐中取得了成功,但也有一些把語文課堂搞得花里胡哨,把教師引入“歧途”。對于學生令人擔憂的語文成績,人們開始呼吁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保持語文教學的原有特色。但這里提到的“樸”“真”又不同于往日里的“滿堂灌”,那么這個“樸”“真”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基于人們對“樸”“真”和新課程的理解,構建了“讀—問—試—評”的課內語文學習模式,引導學生自己讀書,獨立思考,大膽嘗試,積極參加課內語文實踐活動。下面簡單說說課內語文學習法的四大環節——“讀”“問”“試”“評”。
一、讀
讀是學習語文的根本,語文教學必須引導學生充分的讀書。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弊寣W生在讀中感知領悟,在讀中與文本對話,在讀中與作者對話,在讀中感受文本的靈魂,掌握文本傳遞的道理,體驗文本所呈現的意境和人類美好的情感。
讀不是機械的,像小和尚誦經那樣有口無心,而是有技巧有目的的。語文課堂應是充滿讀書聲的,所以我認為讀的目的有以下幾方面:(1)讓學生養成讀書的習慣?,F在的學生大多不愿意朗讀,上早讀課也是敷衍了事,老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朗讀,學生卻滿不在乎。因此教師要讓一遍一遍地認真朗讀,從而養成終身受益的讀書習慣。(2)讓學生學會朗讀。讀不是空洞的,不是毫無表情的,而是用普通話有感情的大聲的流暢的朗讀。(3)讓學生通過朗讀感知和深入地理解課文,這里就需要老師在課堂上教給學生讀的方式方法。
新課標不要求老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行使話語權,而是要求老師為學生讀課文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所以教師將圖畫、音樂等多媒體引進課堂。學生可以自己讀課文、讀注釋,教師只需三言兩語、點撥重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睂W生如果把課本中的優美篇章,讀熟讀爛了,那么語文成績一定能提高。
二、問
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困難和疑惑,肯定會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教師就應鼓勵、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困難和疑惑,大家討論解決,也可以說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聽取別人的意見。當然教師也要預設問題,提學生沒有提的問題讓學生來思考。學問學問,學與問相輔相成。一位杰出的教師,必然可以想學生之所想,做學生之未做。
問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問”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思考習慣和問題意識,讓學生敢問會問;“問”的過程要求教師備課要精心,要有預設問題;“問”的效果是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課堂上學生敢問、教師敢答,引導學生發問的態度和膽識,必然可以活躍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能飽覽群書,課堂上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問答自如。
三、試
“試”也是四個環節中較為重要的一點,它是決定一堂課質量高低的關鍵環節。一節課中,教師的點撥講授完畢,就需要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實踐出真知,學生在學習語文的時候,應該能夠嘗試自主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能夠嘗試解決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有了這些實踐,學生必然會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和成績,如果每堂課都是老師在“滿堂灌”,不給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那么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每堂課教師能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去嘗試并加以鼓勵,那么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真正做到課堂以學生為主。
四、評
評是對“試”的評,學生“試”的怎么樣,大家都來評一評、議一議。評的內容有很多,可以評文本、評朗讀,還可以評學生的嘗試情況等。所以說評可以拾遺補缺,可以深化認識,可以生成新的理解。學生在評的過程中可以獲得學習的樂趣、學習的成就感。當然在“評”的環節中,評什么,何時評,教師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主要是讓學生從中學會舉一反三的本領。不一定放在一節課結束的時候,可以隨課堂教學的進度隨時展開。
綜合來說,“讀”是“問”“試”的基礎和前提;“問”是對“讀”的深化和擴展;“試”是解決“讀”與“問”中的問題,檢驗課堂學習的得與失;“評”是對“讀”“問”“試”過程與結果的評價。“讀—問—試—評”既是課堂教學的四大環節,又是學生學習語文循序漸進的四個階段。在這個模式的規范下,教師在教學中只能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角色,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才是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教師的教學必須以人為本,貼近學生,做好引導,而不是“滿堂灌”。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和創新精神;可以增加學生知識積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當然,教學有法而無定法,這四個教學環節可以因人而異,適時教學。
參考文獻:
[1]盛書山.語文教學簡約高效之路.江蘇教育出版社,2013-12.
[2]戴汝潛.蔡澄清中學語文點撥教學法.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09.
[3]吳立崗.教學的原理、模式和活動.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4]劉文霞.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3-01.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