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林,顧琳琳,楊瑞貞,黃英蘭,李秀冬
考試是檢驗學習效果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方法,對影響學習態度和規范教學行為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形成性評價是隨著教育評價不斷完善提出的一種新的評價方式[1]。但目前《護理學基礎》的考核方式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結果輕過程,重分數輕能力的弊端,主要表現為考核方法單一,多以終結性評價為主。考核內容局限于課本,記憶性題目偏多,難以調動學生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不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習與教學過程的真實情況。對此,在認真剖析《護理學基礎》課程考核現狀的基礎上,對考核評價體系進行了改革,以期對教師授課、學生學習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達到活化教師思維,改進護生學習方式,激發她們的學習熱情,培養她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最終實現推動護理專業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目的。
1.1 對象 選取護理專業本科2009級護生170人為對照組,2010級護生129人作為試驗組。兩組護生在年齡、性別、入學復試成績和前期課程學習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生的教學內容和課時數均相同,由同一組教師授課。
1.2 方法
1.2.1 考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考核評價體系:考核成績滿分為100分,理論考核分數占總成績60%,實踐考核分數占40%。理論考核采用閉卷筆試的方法,由學校期末統一安排考試時間和地點。教研室組織有關教師按考試大綱進行命題,形成A、B兩份試卷,抽取其中一份試卷進行閉卷考試,卷面分為100分。實踐考核采用期末抽簽考核的方法,每位學生從確定的考核項目中抽取1項,按學號順序依次進入考場。教師獨自監考,考生完成考核后立即退出考場,不得逗留。試驗組采用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考核成績滿分為100分,理論考核分數占總成績的50%,由期中考核(占10%)和期末考核(占40%)兩部分構成;實踐考核分數占總成績的50%,由階段考核(占20%)、期末考核(占20%)和平時考核(占10%)3部分構成。
1.2.1.1 理論考核實施方法 ①期中考核:在每學期7周~9周,應用《護理學基礎》精品課程的在線測試系統[2]每位學生隨機抽取試題1份,測試題目不同,卷面分為100分。該系統能自動進行判卷及成績統計,學生在課余時間開卷考試。② 期末考核:采用教考分離[3],題庫抽題的方法:按大綱要求,從題庫中選取各類考題,形成A、B兩份試卷,抽取其中一份試卷進行閉卷考試,卷面分為100分。
1.2.1.2 實踐考核實施方法 ①階段考核:根據教學進度和內容,每學期安排2次。以小組為單位,每個小組隨機抽取1名成員參加考核,其成績即為該組所有成員的成績。考核時所有學生在現場觀摩,最后師生共同點評。②期末考核:每位學生的考試項目由抽簽選定,考試項目包括每個學期的所有操作項目。教師和組長共同監考,成績取平均值。組長根據每個實訓室成員的個性品格、平時實驗技能及態度選出。組長考試則由兩名教師監考,成績取平均值。③平時考核:由組長協助教師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實驗態度、回答問題積極程度給出成績。
1.2.2 評價方法 ①自編考核評價體系滿意度問卷,包括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2個維度,14個條目,每個條目設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一般、比較不滿意和非常不滿意5個選項,分別計5分~1分,預調查得出總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38,2個維度Cronbach’sα系數分別為0.667和0.785,95%置信區間(0.189,0.383)。②自編考核評價體系的實施效果問卷,包括興趣態度、自我認知和專業認知3個維度,11個條目,每個條目設非常符合、比較符合、一般、比較不符合和非常不符合5個選項,分別計5分~1分,預調查得出總量表 Cronbach’sα系數為0.881,各維度 Cronbach’sα系數為0.840,0.842,0.847,95%置信區間(0.302,0.526)。③中文版加利福尼亞評判性思維傾向測量表(CTDI-CV)[4],包括尋找真相、開放思維、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評判性思維自信心、求知欲和認知成熟度7個維度,70個條目。④護理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量表[5],包括學習動機、自我管理能力、學習合作能力和信息素質4個維度,30個條目。
1.2.3 資料收集方法 課程結束后,研究者親自發放調查問卷,向調查對象統一講解調查目的、要求和問卷的填寫方法等。所有問卷均為匿名、獨立填寫,填寫完成后當場收回。兩組各發問卷170份和129份,收回170份和129份,回收率均為100%。
1.2.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進行統計描述,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護生對考核評價體系滿意度、考核成績、實施效果、CTDI-CV、自主學習能力比較(±s) 分

表1 兩組護生對考核評價體系滿意度、考核成績、實施效果、CTDI-CV、自主學習能力比較(±s) 分
組別 人數 滿意度考核成績總成績 理論考核 實踐考核試驗組 129 63.58±2.52 19.88±3.03 26.16±2.68 84.52±總分 理論考核 實踐考核4.42 84.52±4.42 86.55±7.69對照組 170 53.56±3.91 19.56±4.16 24.05±4.18 75.81±5.16 80.74±12.83 82.01±7.56 t值 13.10 0.49 3.58 8.19 1.81 3.81 P<0.01 >0.05 <0.01 <0.01 >0.05 <0.01組別 實施效果總分 興趣態度 自我認知 專業知識 CTDI-C總分 自主學習能力總分試驗組 50.79±2.98 19.73±0.45 17.68±1.73 14.02±0.96 276.25±37.56 113.59±14.22對照組 41.69±3.82 15.87±2.05 13.24±0.97 11.69±1.87 267.84±34.44 108.55±13.17 t值 15.51 12.48 12.38 8.28 1.33 2.10 P<0.01 <0.01 <0.01 <0.01 >0.05 <0.05
《護理學基礎》是為學生提供從事護理工作必需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情感的護理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主干課程。提高教學質量,除了要轉變教育理念、不斷充實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積極改革考核體系也是一項根本性措施。
3.1 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有利于提高護生的滿意度
從表1可見,試驗組護生對理論及實踐考核體系的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實踐考核體系的評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使考核由期末延伸到平時,將教、考、學三者有機地融為一體,使考試具備了知識考核和能力開發與評價的雙重功效。考核內容比較全面,并且突出了學習的過程性,既考查了理論知識,又注重了實踐能力。考核方式多元化,成績構成更合理,改變了一紙定勝負的局面,更能反映學生學習過程的真實情況。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的理論基礎是形成性評價,評價的結論對整個教學過程提供診斷性意見,通過反饋不斷完善評價體系,使學生的滿意度顯著提高[6]。
3.2 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有利于提高護生學習的興趣態度、自我認知和專業認知 在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中,學生是主角,同時處于考核與被考核的角色。在評價中學生有發言權,并非在整個教學過程結束才看到自己的成績,學生對自己的成績有疑問,會主動向教師反映,整個考核過程都提供給學生質疑的渠道,有利于提高護生學習的興趣態度[7]。在實踐考核中需要從操作者、病人和考核評價者等多維度思考,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與情感溝通,自我認知和專業認知得到了發展。
3.3 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提高了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多元化考核體系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對學生平時的學習效果和質量進行評價,使其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然后通過主動學習解決問題并彌補不足。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高,自主學習自信心增強,同時培養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自覺性,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最終實現從知識到態度最后到行為的轉變。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促進護生之間經驗和信息的傳遞及信息計劃的合理制定,配合教師的適度指導,加強了學習的外部監管力度,也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動力。調查顯示,試驗組護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影響不明顯:CTDI-CV總分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單靠考核體系改革不足以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還應該從課程安排、課堂設計及授課方法等其他方面來提高。
3.4 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有利于提高護生的實踐考核成績 由表1可見,試驗組的實踐考核成績和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具有過程性強、參與性強和針對性強的特點,有利于積極的學習環境的形成,護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監督,形成“比操作、學知識”的良好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護理學基礎》的重視程度,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有利于學生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和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考核成績。
綜上所述,多元化考核體系的實施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起到了良好作用,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同,整體優于傳統考核評價體系。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和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的綜合評價,是基于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持續觀察、記錄和反思而做出的評價。作為一種課程考核手段,目前尚未成熟,需要更多的實踐研究來補充與完善。
[1]McWilliam P,Botwinski C.Developing a successful nursing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J].J Nurs Educ,2010,49(1):36-41.
[2]楊曉,劉成鳳,高鵬,等.建構主義視野下《護理學基礎》精品課程的建設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6):415-417.
[3]柳佳良,楊瑞貞,劉典恩,等.醫學院校本科護理教學管理中實施教考分離的思考[J].護理研究,2014,28(2B):623-625.
[4]彭美慈,汪國成,陳基樂,等.批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的信效度測試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644-647.
[5]張喜琰,李小寒.護理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測評工具的研制及現狀調查[J].護理研究,2009,23(3A):639-640.
[6]曹妍,祁贊梅,曹雅明.形成性評價在醫學教育中應用現狀與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2):23;69.
[7]Kohl C.Refocusing formative feedback to enhance learning in pre-registration nurse education[J].Nurse Educ Pract,2008,8(4):22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