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利娟+喻麗
摘 要:在音樂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可以創設精彩的音樂課堂,大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豐富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關鍵詞:多媒體;興趣;情境;想象;表演
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越來越難以滿足師生的需要。因為學生對單一的聽老師演奏演唱或放磁帶錄音感到枯燥、單調,這樣往往使得學生在上課時熱情不高,注意力容易分散。而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片、動畫、視頻、音頻于一體,有機地把光、色、音、像結合在一起,聲圖并茂,視聽并舉,使學生能直觀感受音樂所表現出的美,并進一步展開豐富的音樂想象。因此,在音樂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豐富想象力、創造力、表現力,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良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
一、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主要是對新異事物的好奇,而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制作出五彩斑斕的畫面,播放出美妙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一個美妙的情景中去,使學生獲得“人在畫中游”的效果,從而讓學生獲得鮮明深刻的印象,激發起學習的興趣和思維的浪花。我在教一年級上冊《什么動物出來玩》時,借助電腦動畫展現一個這樣的畫面: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天藍藍的,云白白的,草綠綠的。在青青的草地上,有一群快樂的“小兔子”正在嬉戲,它們跳呀跳呀,玩得可開心啦!不遠處的花叢中,蝴蝶在翩翩起舞,池塘里,魚兒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樹叢中有著一群美麗的小鳥,它們飛來飛去,喳喳喳喳地歡快地區叫著。牛兒在田里快活地吃著青草,不時抬頭心滿意足的哞哞地叫上一聲……一群活潑可愛的小朋友手拉著手在盡情地嬉戲。看到這些,小朋友深深地沉浸在創設的情景中,好像自己也來到了郊外,和“小兔子”“小鳥”一起載歌載舞……在這種音畫同步的世界里,學生情不自禁地萌生出喜愛音樂的興趣及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有了這種愿望,對這首歌的學習就成為一種愉快的享受。
二、運用多媒體,理解音樂,誘發想象
音樂總給人一種抽象的感覺,要使這種抽象轉變成直觀的、具體的、學生易接受的,就要老師的幫助。有一句這樣的名言:沒有想象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而沒有想象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是知識的源泉。”在音樂教學中,我總是通過直觀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理解音樂,進行合理的想象。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歌曲《云》時,結合這首歌曲中自然科學知識的學習,我運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現“水在大自然中循環”的動感畫面,同時,配著輕輕的背景音樂,教師慢慢講述:“地上的小水珠受到太陽的照射以后變成水蒸氣冉冉上升,它們越積越多,變成了云,云在空中飄呀飄呀,受到冷化作小雨點落下來。”接著我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小雨點落下來,除了能澆麥田,還能澆什么呀?”學生的答案各不相同:蔬菜、瓜果、樹木……然后,我選用一段極富動感的前奏音樂又一次打開學生的想象大門,在舒緩的音樂中,學生感到“花朵在綻放”“小樹在長高”“水蒸氣在上升”……于是,他們自覺地創編出了許多富有童趣的滲入自己理解的動作,在創編中,學生不僅學唱了歌曲,懂得了雨點來自云這一科學道理,還培養了創造性、發散性思維。
三、運用多媒體,模仿表演,表現音樂
“歌詠不足,則手舞之,足蹈之。”例如,在一年級的《聽音樂找動物》的學習中,我運用多媒體課件放映出大森林的一些畫面,營造出與音樂相符的環境氣氛,并帶領學生看著美麗的動畫用優美的聲音歌唱。在盡情地唱完后,我又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愛好每人扮演一個自己喜歡的角色。有的學生喜歡扮演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小鳥,飛來飛去;有的學生扮演可愛的小貓,喵喵喵喵地叫著;有的學生兩手指豎起放在頭頂,扮演可愛的小兔子;有的扮演小鴨一搖一擺地走路,他們邊演唱邊自由地舞動,全身心地融入了音樂情緒中,生動地表現了音樂作品的內涵。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又起到了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作用。
與傳統的教學相比,教師一招一式地教學生,學生的積極性不太高,當利用電教手段后,效果就大相徑庭,給學生放一段與教學內容相關或相同的舞蹈錄像資料,讓學生觀看并自由模仿,然后再利用學到的動作,自己根據歌曲進行動作的創編。將教學融于多維互動的學習活動之中,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生動直觀,既促進了教師的教學,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利用多媒體教學,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音樂世界,讓他們充滿了好奇,而且能優化教學過程,使師生雙邊活動有機結合,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創設了新課程理念下精彩的音樂課堂。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