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雪暉
摘 要:如何科學、全面地測試、評價學生“說”的實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探索一種既有一定可行性,便于教師操作,又能發揮測試應有的功能,體現培養素質人才的口語測試操作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就英語口語測試操作模式在小學的實施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英語;口語測試;評價;分級;分流
一、問題的由來與分析
在我多年的實際教學和評價中,英語口試并沒有在農村小學中高年級中實施。由于口試程序的繁瑣性、社會對口試忽視性、教師工作的繁重性等原因導致教師往往單憑一張由聽力測試和筆試兩部分組成的測試卷來評判學生,這樣不利于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
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一)在教學中融入評價
1.必修項目
必修項目是每位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主要包括單詞和課文兩個方面。鑒于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每個項目中又確定了三個目標:A級——通過目標;B級——提高目標;C級——挑戰目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學習目標。必修項目的評價由各小組長實施,評價結果及時填寫在綜合評價表中,教師通過分析綜合評價表就可以了解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間接了解學生口語表達的現狀。
2.選修項目
(1)文化博覽。介紹國內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中西方文化習俗的差異等。介紹的文化信息盡量與教材內容相關,介紹時可以使用中英文相結合的方式。
(2)主題匯報。從教師提供的本學期的話題中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準備匯報內容和相關問題,經過老師或學生的修改后進行訓練,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后在全班進行匯報,并提出問題讓其他學生回答。
(3)趣味繞口令。收集自己感興趣的繞口令,分析其主要訓練的語音和練習過程中的難點,并思考如何有層次地引導其他學生進行練習,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堂操練。教師則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記錄下學生的表現。
(4)故事萬花筒。通過一人表演多個角色或小組表演的形式,展示故事的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故事可以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傳統故事,也可以是自己創編的內容。
(5)英語朗讀之星。選擇符合年級特點和難度適合的小短文,在熟練掌握短文內容的基礎上,清楚、準確地朗讀短文。
(二)在分流后分級評價
1.分流口試。一方面,學優生在課堂上積極舉手發言,經常可以展現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選修作業上,他們也經常超額完成任務。這樣的學生就可以直接“免試”。另一方面,教師對暫時落后生存在的問題也一清二楚,每天都在采取積極有效的補救措施,所謂的口試也沒有任何必要,只要他們堅持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也可以“免試”。
2.分級口試。分流后剩下的學生群體,采取設置分級項目、學生自主選擇的做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照評價項目的不同特點和要求,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形式。我在不同的時間安排不同級別和形式的口試,這不僅可以有針對性地發現不同級別口試中的問題,還能加速評價的進程。
(三)在評價中分解目標
很多教師實施口語評價的目標過于單一,基本是為了給學生打一個等級,寫幾句評語。其實,通過評價教師得到的不僅是一個等級和一段評語,還有評價過程的樂趣、發現問題的興奮和解決問題的滿足感。為了能使口試得以長期實施,我嘗試分化目標的辦法,就是讓評價建立在多重目標上。除了完成評、書寫評語這個目標外,還要將評價與教學研究結合起來。把不同學段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狀況作為長期研究的內容,為在不同年級段開展口語評價活動提供持久的動力。
三、解決問題的成效
1.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口語水平
本套測試模式為學生提供了學以致用的實踐機會。以口試為契機,開展以聽、說、做、唱、玩、演的活動為主線的英語學習方式,幫助學生了解自己,體驗成功,找出差距,從而明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切實幫助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2.輕松地創設濃厚的口語學習氛圍
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缺少的就是英語氛圍,光靠課堂40分鐘的英語學習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課后時間創設學英語的環境,讓學生及時鞏固,消化。在實施本套口語測試辦法前,學生很少在課后主動讀英語、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有的也只是“被逼無奈”下的無效學習。但是在實施口語測試辦法后,學生有了“比一比,看誰讀得流利”“賽一賽,看誰讀得速度快”的念頭,“比”“趕”“超”始終縈繞在英語學習中。不用老師呵斥,不用家長催促,加上適時地“口語測試”評比,學生讀英語的勁頭越來越足。
參考文獻:
[1]劉衛華.小學英語口語測試初探[J].才智,2011(12).
[2]宋榮霞.小學英語口試方法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小學版,2008(01).
[3]鄭雪貞.小學英語口語測試的實踐與反思[J].廣東教育:綜合版,2008(04).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