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理念的改革新聞傳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手法上,要與時俱進,時時開辟第二課堂,建立一批學者實踐型團隊,樹立辦學特色,建立自己院系的“全媒體試驗田”引導教學輿論,提升教學空間。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教學;改革
在人類信息時代的歷史進程中,各異的新奇信息被挖掘,通過由繁到簡的傳播手段推動著人類信息文明的“品牌建設”,不同的前沿媒介被開采,通過“五光十色”社會畫面的映襯,逐漸貼上屬于自己的“媒體標簽”。做為象牙塔內媒體研究領域前沿的弄潮兒,作為培養優秀傳媒人才的“孵化基地”,在今天這樣一個紛繁復雜的媒體格局中,我們如何準確合適的找準自己的教學定位?等一系列問題的反思,解決、創新、發揚就顯得迫在眉睫。
一、教學手法的與時俱進
1.打破常規,與時俱進。如果要談在大學領域中哪一門知識更新的速度快而頻繁,那么傳媒領域可能首當其沖。也許昨天在課堂上教授的內容,今天就可能出現在歷史教科書中。這就要求我們這些傳媒系的教師,要在“新鮮”的傳媒思維的指引下,站在新媒體時代的橋頭,傳授優秀有價值傳統媒體知識的同時,融合更多的新媒體知識,并逐步建立起來知識體系和知識結構,以變化的眼光來看待不斷變革的媒體,讓自己的教學“永葆青春”。
2.全才專才,一個都不能少。一般而言,新聞傳播學院都會設有播音與主持、新聞采編與制作、廣播電視編導、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等幾個常規專業。但在實際的教學互動中我們發現,主持與播音的學生往往在面對一篇新聞稿件時候,缺乏自己獨立的新聞判斷能力,廣播電視編導的學生,往往寫不出有深度的稿子,學新聞的學生倒是會寫稿,但是遇到實際操作剪片子,面對非編機器的時候通常是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這樣的現象絕對不是個體。傳媒領域有它的特殊性,在傳媒的大樹下,各專業好比各枝條,彼此都是相連的。
3.線上線下同時互動,時時開辟第二課堂。新聞傳媒行業知識的傳授主要是在大學課堂上完成的。但由于傳媒行業的廣泛性,互動性,參與性等特點較強。這就造成了許多的隱性知識,很大一部分就藏在我們的微信里,躲在我們的微博中,擺在我們的搜索引擎上,放在我們口袋的手機里,通過各種各樣的媒介傳播工具,來驗證這我們書本上知識的真偽性,創新著我們傳統的傳播學習報道理念。時時進行學術互動,時時進行交流補充,線上線下,時時開辟第二課堂。
4.老師學生,都需要在課堂上“領銜主演”。現如今的大學課堂上,最缺的就是互動二字。老師在講臺上“領銜主演”,戲份十足,學生在底下則扮演著“群眾演員,戲份一閃而過。拋開其它因素不談,這種情況出現在新聞傳媒的課堂之上就顯得有點本末倒置了。傳媒本身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互動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傳播的最大價值。兩者應當有機的互動起來。才能實現傳媒教育的最大化。
二、教學的“經營”與“管理”
1.循序漸進,鼓勵創新。中國傳媒大學教授任金州在講座中多次提到,在傳媒院系的的教學安排下,教師和學生大致應該按照這樣的教學步驟去進行。即一年級要把基礎課夯實打牢,為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年級應開設部分專業課,有能力的同學,鼓勵他們走出去實踐,在實踐中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循序漸進,在不影響整體教學目標的情況下,靈活多變,幫助有創新的科研項目實現,鼓勵有創新想法的教師的成長、幫助有創新的同學們健康發展,鼓勵有創新的作品快速成熟。
2.建立一批學者實踐型團隊,樹立辦學特色。搞理論的一遇到實踐頭就大,搞實踐的卻停留在技術層面,很難走進思想的前沿陣地。這樣的“麥田怪圈”現象在我們新聞傳播院系尤為普遍。本科院校和本科院校之間“打擂”,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之間“掰手腕”,本科和研究生學院“同場競技”,形成良性循環的教學模式,在打造特色專業的同時樹立起自己的辦學特色
3.立足“媒介融合”,適時開設“邊緣學科”。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復合型傳媒人才的出現是大勢所趨。學傳媒的如果只懂傳媒行業的知識,對于其它領域的知識毫無涉獵,那么造就出來這樣的傳媒人才是不合格的。我們的同學應該努力成為“百事通”,以傳媒這個小圓圈為中心,向外延伸畫出無窮大的圓圈。讓我們不僅懂得傳媒本身,更懂得傳媒與其它領域的關系。
4.建立自己院系的“全媒體試驗田”引導教學輿論,提升教學空間。微信、微博、論壇、QQ空間、博客、網站、飛信、默默、手機報、貼吧、郵箱等,在這樣紛繁復雜的社交溝通軟件的背后,潛伏著巨大的輿論能量。新聞傳播院系應該站在時代主流媒體的角度,利用這些現代的社交工具,傳播自己的聲音,表明自己的立場,引導自己的教學,從而形成教學輿論。
參考文獻:
[1]趙相林.對法學本科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2,(7).
[2]陳浩天.能力本位的參與式案例教學:緣起、過程、檢視——基于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認知考察[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3]陳浩天.農戶個體差異與惠農政策嵌入的相關性研究[J].農村經濟.2014(3).
[4]陳浩天.城鎮化布局下的村際治理:論域潛變與構架前瞻[J].湖北社會科學.2014(3).
作者簡介:田小瑞(1985-),女,河南新鄉人,新鄉學院助教,碩士,主要從事新聞傳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