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
[摘要]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與對外交流的加深促使中國經濟融入國際經濟的大環境,而且將在世界經濟大環境中發揮自己的作用,這也使得世界各國對國際型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及質量要求不斷提高。高職高專培養經管類國際型人才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從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科研機制、教育主體、管理體制等方面創新,使其與培養國際型人才的教學需求相適應。
[關鍵詞]高職教育教育國際化國際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C9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4)11-0099-02近些年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正在興起,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正呈現革命性突破發展,引發這種革命性突破的關鍵是人才。尤其是國際高端人才的培養和聚集,將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乃至一個企業在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經濟競爭中的命運與地位。因此,人才培養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種背景對我國高職高專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關于高職高專經管類專業國際型人才培養的課題已成為高職高專理論界、教育界的一個急迫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高職高專國際型人才的含義
國際型人才可分為國際技術型人才(主要指研究型人才)和國際技能型人才(主要指應用型人才)。這兩種人才的國際性要求大體相同,但又各具特色,后者更側重于實踐應用型人才。高職高專培養國際型人才的重點是培養國際技能型人才。國際型人才主要是指能夠適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具有國際意識和開放精神,具備參與國際交流、競爭與合作所必需的基本素質,并且擁有國際認可的高水平職業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二、高職高專經管類專業國際型人才能力培養的重點
(一)健康的身心素質
身心素質是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合稱。身體素質是指大學生應具備的健康的體格,全面發展的身體耐力與適應性,合理的衛生習慣與生活規律等。心理素質是指大學生應具備穩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堅強恒久的意志力量,鮮明獨特的人格力量。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是高職高專經管類專業國際型人才應對激烈的競爭工作環境所必須具備的兩個前提條件。沒有健康的體格,是不可能去應對激烈的競爭環境所帶來的挑戰的;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不可能處理好人生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與挑戰的。
(二)科學合理的學科知識結構
高職高專經管類專業國際型人才不僅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以及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實用的知識、信息的能力,而且要能運用邏輯思維將各種知識、信息予以整理、整合,從而得出新思想、新思路及新觀點,提出解決問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辦法和對策。高職高專經管類專業國際型人才應該具備的科學合理的學科知識結構包括:1.廣博的各學科基礎知識,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法律、計算機、英語、公文寫作、演講口才等方面的知識技能;2.扎實的專業知識,包括高職高專經管類專業所有的專業課程知識;3.與國際經濟貿易實務相關的各種知識,包括世貿組織的各種規則、涉外的各種法律知識及各國的相關法律法規等;4.涉外交往中的各種社會知識。高職高專經管類專業國際型人才要盡可能多地去掌握各國不同的宗教信仰、風土人情、歷史傳統、思維方式及風俗習慣,這樣才能在涉外交往中游刃有余。
(三)國際水平的職業技能
高職高專經管類專業國際型人才必須具備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高水平職業技能,具體體現為掌握滿足跨國企業經營管理需要的各種實用的技能并獲得國際認可的具有較高含金量的職業技能資格證書。
(四)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
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是高職高專經管類專業國際型人才的必備素質,具體包括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了解和掌握交往國對象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歷史傳統等,能正確判斷交往對象的情緒心理,從而采取合理的舉措,達到與交往對象建立良好關系的目的。
(五)持續發展與創新的能力
大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高等教育應該提高和注重的問題。可持續發展能力指的是高職高專經管類專業國際型人才能在國際交往的工作實踐中,通過不斷學習實踐,達到提高工作技能、學習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自我、實現自我的目的。
三、高職高專經管類專業國際型人才培養的策略
在國際化人才培養上,不僅要教授學生全球市場競爭中需要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還要增加學生的國際知識與國際經驗,為此高職院校應全方位創新教育模式,培養更多的國際型人才。
(一)教學方面的國際化
1.實施跨國交流學習
跨國交流學習培訓是提高高職高專經管類專業國際型人才素質能力的重要途徑,是高職高專學校提高辦學質量的重要手段。縱觀國際國內一流的高等院校,都已經通過實施跨國交流學習培訓這種辦學形式,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和能力。高職高專經管類專業學生可以通過跨國交流學習培訓,達到快速與國際相關專業進一步接軌的目標,以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高職高專學校實施跨國交流學習包括與國外學校聯合辦學、在國外學校設立分校、通過網絡教育資源實現跨國交流學習等多種形式。
2.教學內容的國際化
要想實現高職教育國際化的目標,至關重要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國際化的內容。可以通過開設專門的國際教育課程或者是在已有課程中增加一些國際方面的內容來實現。
3.實行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國際化
培養高職高專經管類專業國際型人才,還需要廣泛開展國際化校企合作。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結合,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通過與國內外的跨國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可以為高職高專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提供國際化的實訓平臺,能使培養出來的學生掌握先進的國際經營管理理念。
(二)科研方面的國際化
科研方面的國際化創新可以嘗試通過以下方式進行:1.鼓勵學生參加國際間的專業競賽并給予支持與資助,比如每年持續不斷地組織學生參加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GMC)等;2.全力支持教師參加各類國際性的學術會議, 國際學術會議提供了一個面廣量大的短期交流機會;3.與國外高職院校合辦高層次的國際會議、培訓班以及研修班,通過國際合作進行科學研究。
(三)師生方面的國際化
1.生源的多元優化
一是改革高職高專招生對象,可面向社會招錄有志于提升專業技能的青年,實現生源多元化,建立高職學員學分制,實行普通高校、高職高專成人教育的學分轉換,打通生源轉換通道,為有興趣的學生提供更多機會。二是開展高職高專學員的國際交流活動。
2.教學團隊的國際化
高職高專培養經管類專業國際型人才,還需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進行創新,因為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是保證教育國際化的基本條件。一是通過直接聘請高水平外籍教師的途徑充實教師隊伍,直接引進原汁原味的優質教學經驗。二是通過安排本國教師到國外進修、學習訪問等增加與國際教師的交流,以此加強本國教師的國際觀念、國際意識。三是通過聘請國際專家參與學校的教學管理,把國外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引進來,可以直接促進高職高專教育國際化的發展。
(四)管理支持方面的國際化
1.高職院校的管理者要有國際化的、開放的、服務全球的意識和態度,為了適應國際化的需要,要積極、大膽地進行教學管理體制機制及運行的創新,要以提高國際型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科學地配置各種教育資源,推動國際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的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的創新,要加強人才培養質量保障機制的建設,激發教師及學生的潛能,更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推動制度創新,完善學歷、證書互認制度。我們可以學習國際合作教育的先進做法,進一步完善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學歷、學位、學分互認制度,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職業技能標準,實行高職學生教學質量評估標準的國際化,構建更多的國際職業資格考試與職業資格證書授權的相關認證機構。
四、結束語
高職高專培養經管類國際型人才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需要從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科研機制、教育主體、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創新,使其與培養國際型人才的教學需求相適應。
[參考文獻]
[1]程琴.國際化辦學的思考[J].現代商貿工業,2010(9).
[2]劉希玲,叢森.高職高專其他語言類專業國際化辦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27).
[3]歐陽莉.基于國際化人才培養視角的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改革思路[J].經濟研究導刊,2010(6).
[4]趙金瑞,李大偉.芻議國際合作視角下的地方高校師資培養[J].當代教育科學,2012(1).
[5]謝文武,吳婕.商學專業國際化教育的手段、方法與效果評價[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2) .
[責任編輯:覃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