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生財
摘 要:提高課堂效率是教師教學的主要目的,旨在采取多種措施,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新課程;課堂;效率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關鍵在于課堂,而課堂效率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學習,教育教學形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作為教育組織者的教師,是課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環,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關鍵因素。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學效率呢?
由于教學過程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相互配合的一個復雜過程,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提高課堂效率,一個方面在于教師的正確引導,另一方面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所以本人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來談談如何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
一、作為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備好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新課標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做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所以,充分的課前準備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整個的課堂設計,并對課堂作好必要的預設。而且要抓好教學點。抓好教學點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教學點是知識、能力以及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綜合表現。任何一堂課都必須有明確的教學點,而這個教學點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目標明確,極易操作。教學點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知識點,這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根本點,教師應圍繞這個點,重點突出,難點解決,牢牢把握知識和能力的結合點。二是能力點,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形成的基本能力,包括知識的掌握能力以及課堂動手能力和靈活應用課堂知識的能力。三是非智力因素點,是指那些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能影響學生學習的一些因素,主要指學生的愛好興趣、情感等。教學點的確定必須根據教學大綱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確定好教學點,從而使教學不走彎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還要善于根據具體教學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方法。作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教師要重視民主平等氛圍的營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獨立思考、自由表達、愉快合作,讓學生在心理上處于興奮的最佳狀態,讓學生充滿求知的愉悅感,調動起學生的良好情緒,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體精神。所以,改進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抓手。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轉變角色和觀念,教師角色、觀念要轉變。教師的角色應由知識的灌輸者、守護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在這個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學定教,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課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場所,而是學生自主發展的舞臺。教師一定要及時轉變觀念,才能真正實現從傳統到高效課堂的意識轉變。師生關系要轉變。教學過程中最活躍的是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所在。每一名教師都應該真心地走進學生,真情地親近學生,深入地了解學生,平等而理解地對待學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構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也只有在這種師生關系下,才會實現真正意義的和諧、高效教育。教師只要真心熱愛學生,就能贏得學生的信任。只有讓學生感到你愛他,學生才能信任你,你講的話才有感召力,同時學生也會向你敞開心扉,使你的教育教學工作有針對性,有實效。
二、作為學生,要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
教師要培養課前預習習慣。預習不止是把書本看看,還要思考一些基本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行嗎?跟以前的知識有什么聯系?等等。預習了,聽課就有的放矢,會抓重點,攻難點,課堂自然就更加高效,負擔也就相應減輕了。而且要培養課堂學習習慣。上課要做到“聲聲入耳、字字入目、動手動腦、用心學習”,討論問題時要主動參與、積極發言、積極思考,達到課堂高效收益,從而減輕訓練時的負擔。還要培養課后鞏固習慣。堅持先復習后做題。復習是鞏固和消化學習內容的重要環節,把所學知識認真復習一遍,該記憶的記住了,該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業,效率就會大大提高,自己的學習負擔也就減輕了。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宋波.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有效教學[J].文理導航,2012(03).
[2]董洪亮.教學組織策略與技術.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編輯 薄躍華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