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海源
摘 要: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在強調學生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更多地關注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提升,將培養實踐操作技能并且具有較強的知識運用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的人才作為教學目標。在計算機專業課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靈活任務驅動教學法,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實踐操作能力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專業課;任務驅動教學法
隨著中職計算機專業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多樣化的教
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成為教師熱議的話題。如何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有機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呢?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較好的選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點
1.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就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課堂教學,教師的教學思路清晰,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針對教學目標有成效地展開師生互動,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辦公軟件教學中講Word中的圖文框、文本框、圖片、自選圖形的使用時,首先選擇制作精美的賀卡展示給學生欣賞,然后引導學生認真分析這張賀卡的結構組成,揭示圖文框、文本框、圖片、自選圖形等有關概念,從直觀形象的認識到抽象理論知識的理解,學生容易把握。接著圍繞賀卡的制作步驟,滲透圖文框、文本框、圖片、自選圖形的使用方法,通過具體的操作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就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學生課堂任務的意識,學生會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當學生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會積極主動地查閱相關教材、資料等;有時通過同學間相互交流、討論即可解決,有的則需要教師加以點撥指導。這樣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變革傳統的教師手把手地教,學生一步步地學,課后一無所知的尷尬局面。通過任務型教學法,學生能體會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意識。
3.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綜合應用的能力
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學生既是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掌握必備的操作技能,也是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這樣就把所學知識和應用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計算機作為一種現代化工具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原則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核心便是“任務”的設計和編排,這關系到整個課堂的成功與否,對課堂教學效果起關鍵作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需做到以下幾點:
1.“任務”設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
“任務”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任務的難易程度,符合學生特點,并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對每一節課的多重“任務”設計時,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原則;對于操作性問題設計時,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注重它的可操作性,設計出只有通過上機操作才能完成的“任務”。這樣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達到學會知識的目的。
2.“任務”設計要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易于把握
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不僅需要學習必要的實踐知識,還需要從理論上有較深的研究。因此,有限的時間內學習較多內容,有時每堂課的重、難點有2~3個,這需要教師認真把握每個重、難點,逐步分散難點并考慮“任務”的大小、知識點的難易度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說來,每個“任務”中涉及的知識點不宜過多,“任務”的規模宜小不宜大,前后“任務”之間要有一定的聯系,以達到認識新知識復習舊知識的原則。
3.“任務”設計要注重方法滲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防止思維的絕對化和僵硬化。因此,“任務”設計時要體現思維方法,弄清思路,明白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潛移默化中滲透處理問題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在掌握知識、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時開闊思路,增加完成類似“任務”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在“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更多的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針對教學重、難點組織實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王建平.任務驅動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2).
[2]張建文.中職計算機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初探.陜西教育:高教版,2007(07).
[3]馬俊平.對目前中職計算機教育改革創新的思考.西北職教,2007(03).
[4]虞鳳娟.“任務驅動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福建電腦,2009(03).
編輯 張珍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