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裕虎
摘 要:分析了初中語文新課改下情景預設的現狀,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從注重導入懸念、注重聯系生活、注重依托訓練三個方面,提出了提高初中語文新課改下情景預設效果的對策,希望對促進初中語文新課改的穩步推進有所裨益。
關鍵詞:情景預設;初中語文;課改
隨著初中語文新課改的穩步推進,情景教學越來越受到學校和教師的廣泛關注,對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做好情景教學的一個條件就是要對情景做好預設,從而確保情景的設置符合教學的整體要求。
一、初中語文新課改下情景預設現狀分析
隨著初中語文素質教育及新課改的逐步普及,學校對情景教學方式的重視程度愈加提高。但從情景教學的現狀來看,不重視預設工作或情景預設效果很差等問題,仍然困擾著初中語文教學課堂,這值得我們給予高度重視。
在有的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采用了情景教學方式,希望吸引更多學生的注意力,但教師在情景設置前不進行預設,情景設置的隨意性很大,很多時候只是憑借自己的教學經驗或現有的教學資源進行情景設置,這導致所設置情景同教材內容經常出現不匹配、不合適的情況發生,學生不能很好地融入情景之中,這勢必導致情景教學整體效果不能達成。
有的教師雖然在情景教學前也進行了預設,也考慮了學生的實際需求特點、教材內容情況、教學進程等諸多要素,但對所預設情景沒有事先經過充分考慮論證,沒有認真分析其同教材內容是否符合,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真正個性需求,沒有為學生創造出展現自身職能的適宜情景,這也造成學生不能很好地融入教師所設情景中或者參與的情景同教學所需并不相符,從而也影響了情景教學的整體效果。
二、提高初中語文新課改下情景預設效果的對策
面對初中語文情景教學預設中存在的問題,必須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才能確保預設情景符合語文課堂教學的要求。
1.注重導入懸念
在情景中導入懸念,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融入情景之中,引發學生更深一步的思考,并使學生能夠一直保持非常高的學習興趣。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預設情景時,可以考慮在所設情景中增添一定的懸念,使學生可以津津有味地參與到情景之中,而不是被動接受情景而喪失了學習的樂趣。
《鄉愁》一文是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代表作,充分表達出海外游子們對祖國大陸那種深深的眷戀和思念之情。語文教師在預設此文教學場景時,可考慮先以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或劉德華的《中國人》等歌曲為開場序曲,使學生在聆聽歌曲、欣賞歌詞的同時,加深對文章中海外華人那份赤誠的共鳴,從而激發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學生就會產生很強的對文章進行了解的渴望。將學生的情緒醞釀好之后,老師就可以正式進入課文的教學。在飽含熱情地對文章進行朗誦的同時,教師可配之以優美凄涼的民族音樂,如《二泉映月》等,以增強全文的感染力,再次將詩人蘊藏至字里行間的那種熱情渲染至極致。這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存在懸念的場景,如一首音樂、一段文字、一幅畫面、一個視頻等,從而使學生在教學的最后進入深深的思考和回味中久久難以忘懷。這種以懸念貫穿教學始終,以回環往復的情感為依托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充分融入整個教學情景中。
2.注重聯系生活
初中語文新課改更加重視學生所學同實際生活間的相互融合,使學生通過學習語文知識,增強對身邊實際生活的感受力和認知能力。為此,在對語文教學情景進行預設時,應注重將教材中的內容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從而強化學生對生活的實際體驗,進而增強對文章的理解力。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提倡教師用豐富、形象、生動的語文,將學生帶到文章情景中來,在心中產生更大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感。
例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一文教學時,教師可安排學生先就平時生活中對暴雨、烈日的實際感受談談自己的看法,說一說在這種惡劣極端的環境中,人的生理、心理會產生哪些變化。如果要在這種環境下繼續工作,需要怎樣的毅力才能夠實現。完成這些步驟后,學生就可以對祥子當時的心境產生更深一步的理解,對課文的理解掌握也會更好。又如,在進行《故宮博物院》教學前,可先讓曾經去過北京參觀過故宮的學生談一下自己當時的體會,講一講在參觀完故宮后,是否被其宏大所震撼,對故宮中的哪些建筑物的印象最為深刻。這樣,學生就將課文中對故宮的描寫同曾經的生活相聯起來,對故宮的偉大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
3.注重依托訓練
初中語文新課改的實施,不僅是要對過去傳統語文教學方式進行完善革新,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質能力,克服“灌輸式”教學的弊端,更為重要的還是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語文的習慣,從小培養學生較強的語文修養。為此,在預設情景時,教師應多為學生提供一些能夠自己實際動手的訓練機會,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獲得最為真實的感受。
例如,在《小橘燈》一文教學時,由于很多學生之前并沒有見過小橘燈是什么樣子,無法理解出小橘燈那微弱的燈光卻照亮出光明的前途那種意境。為此,教師可先向學生展示小橘燈的真實實物,再安排學生通過獨立或分組的方式,自己動手做一個小橘燈出來。之后,可以安排學生在黑暗的環境中點亮小橘燈,看一看是不是雖然小橘燈的光亮微弱,但卻可以為黑暗中的人指明前進的方向。接著,老師讓學生談一下自己對小橘燈的看法,講一講通過制作使用小橘燈,對作者冰心在文章所表達出的那種“對舊中國的控訴、對新中國的熱愛之情”是否獲得了真實的感悟。通過人人參與制作、人人暢談體會的方式,每名學生都可以獲得對《小橘燈》這篇文章很好的學習效果。
情景教學的應用,為初中語文課堂營造出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受到了教師學生的廣泛歡迎。為此,必須高度重視對情景的預設工作,使預設情景同語文教學內容更加契合、更為貼切,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努力促進初中語文新課改取得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明生.初中語文情景教學問題研究[J].科教文匯,2012(02).
[2]劉國治.淺談情景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與評價,2012(06).
[3]張海平.初中語文課堂預設與生成[J].文學教育,2012(08).
[4]曹朝霞.論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2008(06).
編輯 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