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楊玉娟 楊詩茹
內部審計通過評價和審查活動來實現組織目標。其為一種客觀、獨立的評價和監督活動。伴隨現代企業制度的完善與經濟體制改革創新,內部審計工作在國有企業中也發揮出很大的作用。經過長期發展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但也不得不承認一些問題的存在,如內部控制制度未能有效運行、財務信息失真、運行效率低下等等。對此,本文提出具體措施,希望從實際問題入手,以治理的角度提升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
改革開放后,雖然國有企業經過一系列治理,但是仍有一些問題存在,如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經營者形成機制誤差嚴重、監事會機制不夠健全、董事會職責不清等等。在內部審計與企業治理的雙向關系的前提下,企業治理存在缺陷會對內部審計產生負面影響。縱觀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發展現狀,還是有諸多問題的。在財務審計方面,還局限在財務合規性審計的現狀,并且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素質偏低、內部審計工作職責范圍受到限制、企業領導認識內部審計不足等多個方面。企業內部審計與企業治理之間的關系是雙向的,企業治理效率受到內部審計發展的影響也是在所難免的,因此企業治理缺乏完善性。
對于現階段我國企業內部審計模式存在的問題,借鑒國外審計先進、豐富的經驗,對設置分析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模式是具有深遠意義的。內部審計工作的基礎就是內部審計模式,要想在國企中使內部審計充分發揮作用,離不開有效、科學的內部審計組織模式。在對內部審計模式進行設置時,可按照如下方法,以確保將內部審計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內部審計人員的規范以及素質決定了內部審計的質量,一些審計人員存在保守的心理,以自身多年的經驗以及知識裹足不前,這都會對審計質量形成障礙。創建、完善內部審計規范對審計行為的約束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審計理論的完善以及審計質量的控制促進審計人員熟練掌握經濟管理知識、熟知我國經濟改革方針政策以及國家法律法規,從而將審計人員的知識面有效拓寬,從而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除此之外,還應注重審計人員的風險、責任等意識的培養,并且發揚、宣傳敬業勤勉的工作態度與精神。
將工作程序積極轉變,并在經營管理的整體過程中貫穿事前預防、事中監督、事后審計的工作模式,以確保國企預期效益。為提高經營管理效益,應該嚴格防范損失、風險等事故的發生,應主動轉變事后審計的傳統方式,將審計的工作重心放在監督與管理上。
在樹立管理服務理念、轉變目標定位的基礎上,還應給予內部審計實效性以足夠的重視。除此之外,為了確保設計意見得以落實,審計人員在提交審計報告后,還應后續調查和跟蹤執行審計意見。在社會經濟和計算機信息化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還應在內部審計中運用風險分析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去規范化、信息化內部審計工作,增加對企業內部審計科技投入資金的力度。當然,要想擔起形勢多變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重任,離不開現代化科技手段。
國家審計職能的延伸就是內部審計,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內部審計僅僅負責監督職能,對于企業價值的提升不聞不問,那么企業內部審計是無法跟上形勢的發展,企業的發展也必然受挫。因此,為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應將目標定位為管理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的強化中融入監督,這樣才能在新時代下實現企業的經營價值。
現階段內部審計法律制度缺乏規范性且較為粗略,僅僅對原則性條款進行注明,而內部審計的保障程度與嚴肅性卻沒得到重視。國家雖然陸續頒布了內部審計相關法規、條款,但較為籠統的制定缺乏操作性,特別在經濟管理方面不夠細致,這樣就導致依據不足。對內部審計部門缺乏全面、正確認識,且企業制度也有待完善,缺乏規范性。
直接歸屬于企業的、獨立的監督管理機構才是健全的內部審計機構。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模式多樣化。某些內部審計機構制度不完善、且層次較低,這也是該企業不重視內部審計部門所致。在企業經營管理中,能否充分發揮出內部審計職能,該審計僅對特定經濟事項開展工作,審計報告不能給企業管理人員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出具的審計報告缺乏防范性與預見性。這樣就降低、削弱了內部審計在國有企業中的地位和作用,這就使得管理人員無法認識到內部審計部門的重要性。
因設計市場經濟的利益公平,對于審計工作而言,審計獨立性尤為關鍵。形式上的獨立與實質上的獨立是審計獨立性的兩個方面。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確保獨立性,同時也是確保審計質量的重要基礎。審計獨立性得到確保,才能將公正、公平融入評價和鑒定中去。但是,某些企業設置內部審計部門僅僅是為了迎合法律法規要求,其本質體現了管理人員的主管意識。而且審計人員與審計機構的經濟利益密切相關于企業自身,因此,內部審計職能被大大削弱,內部審計工作也很難獨立開展。
縱觀國企內部審計工作標準,內部審計人員審計技能、方法及知識理論等仍有待提高。高素質的審計人員才是現代國有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首先審計人員應有良好的道德素養,如秉公辦事、實事求是的品質。其次就是用掌握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現代信息手段的應用。最后,也是最基本的,必須具備會計與審計專業知識。在進行人才的培養時,策略如下:
一是應將審計轉變為電算化,要對掌握計算機知識與審計知識的專業人才加以選用;二是系統地培訓內部審計人員操作技能與專業知識,尤其要注重道德修養,加強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三是在選取人員時應嚴格篩選,加強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從業限制。
順利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前提就是法律法規的完善與健全。國企應針對內部審計制定出工作規范。在制定時基于我國國情,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使內部審計管理體系具有實效性。在處理違法違紀行為、經濟活動評價等方面,讓內部審計人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在現代經濟體制下,內部審計組織機構的設置層次及地位決定了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強弱,所以,在對機構進行設置時可通過改變形式來增強內部審計獨立性,如上級內部審計部門管理下級內部審計機構的形式。為便于從機構上落實審計獨立性,在管理權限上不應受到其他部門的約束,這樣也會提高工作效率。國企還需將應有的權限賦予內部審計機構,充分發揮出審計的評價、建議等作用,讓內部審計在國企中作出貢獻。
我國國企自我約束機制與監督機制的重要組成就是內部審計,同時它也是國企實現價值目標、規范管理、依法經營的關鍵保障。本文立足于國企治理角度,提出企業內部審計問題,并且提出了相應解決措施。當然,要想做好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離不開國家與企業的重視,因此,應從觀念和行為上對審計工作加以重視,為其提供良好氛圍并且使內部審計的作用得以更好地發揮。
[1]熊娟,陽秋林,孔東冬.企業內部審計在內部會計監督中的應用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湖南社會科學,2012(5).
[2]屈耀輝,時現.中央國家機關內部審計機構勝任能力實證研究——基于中國內審協會2010年的調查數據[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