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華信學院 王玉玲
我國物流發展起步晚,發展快,缺乏健全的制度規范,存在信息資源缺乏統一規劃、信息化水平較低等問題,導致信息離散,使我國物流業在全球化發展的進程中遇到極大的挑戰。而物流信息平臺建立了國民數據平臺,創建了資源共享平臺、協同運作平臺以及社會誠信平臺,最大限度地發揮物流資源的運作效率,降低因誠信缺失導致的物流運作成本高、履約實現率低等方面的問題,促進依托誠信經營改變物流產業規則,促進行業革新[1]。因此,物流信息平臺的構建研究受到國家與行業的重視,在行業發展需求及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激勵下,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開展區域物流信息平臺構建方面的研究,我國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的步伐亦正在加快。
繼西部大開發,國家提出中部崛起,“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上日程,而中原經濟區作為國家層面重點開發區域,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基地。國家對中原經濟區的定位中指出中原經濟區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可見中原經濟區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現代物流業的支撐,只有加快現代物流業的發展,才能助力中原經濟區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但由于中原經濟區農村人口多、農業任務大、經濟結構不合理以及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低等現狀,致使中原經濟區物流業的發展呈現出其獨有的特點。
近年來,中原地區產生并引進了一批規模大、有實力的現代物流企業,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帶動作用,但數量過少,尚不足以改變中原物流業的總體面貌。眾多物流企業設施落后,規模小,產業集中度過低,服務水平不高,難以滿足中原經濟區社會化物流的需要。從行業內部看,物流服務結構性供給不足,低端物流市場陷入惡性競爭,高端物流服務卻極度匱乏[2]。
目前,中原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起點低、規模小、標準化程度差,導致物流資源整合困難,物流運作效率不高;同時,由于兼容性差而不斷進行重復建設;公路、鐵路、航空自成體系,協同運作能力較差。其中,中原地處我國中心地帶,公路、鐵路發展相對較為快速,長期以來航運方面發展較為滯后。如今鄭州航空港綜合試驗區的建設,將為中原地區發展航運提供良好契機。
中原地區的物流發展集聚效應較強,仍然存在較為嚴重的行政壁壘,城市之間在網絡體系建設與產業空間布局方面缺少相互協調,缺乏對物流園區布局的統一規劃。物流節點的規劃主要是按照區域發展走向進行布局,缺乏基于產業鏈的區域供應鏈一體化模式的總體規劃布局。導致城市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區域發展呈現出不均衡的狀態。
由于中原地區的物流業相對東部發達地區而言發展較為緩慢、規模較小,大型的物流公司相對較少,中小型的物流公司較多。中小型的物流公司受其自身發展條件的限制,對物流信息化的認識尚淺、有待進一步加深。而《中原經濟區規劃》中明確指出加快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業務應用平臺建設的迫切性,為了適應中原地區經濟發展所需,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已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就業環境相對較差,雖然國家大力支持中部崛起,中原物流業有著大好前景,依舊有許多物流學子畢業后轉投其他行業。物流人才培養還不能完全滿足中原地區物流業發展的需要,人才短缺成為阻礙中原地區發展及區域物流聯動的重要因素,中原地區專業物流管理人才較為缺乏,制約了物流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
我國政府將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確定為振興物流業九大重點工程之一,凸顯國家對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的高度重視。物流信息平臺是物流信息樞紐,是對物流信息進行采集、傳輸、加工、存儲、發布和共享的載體。物流信息平臺能夠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信技術等對物流信息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完成各物流子系統物流信息的集成與協作[3]。目前,江西、黑龍江、上海等省級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初顯成效;市級物流信息平臺建設也逐漸增多,如泉州、南寧等城市正在探討其信息平臺建設保障措施及實施策略。同時,國家在《中原經濟區規劃》中指出中原經濟區需通過加快建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和業務應用平臺,提升鄭州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網絡交換樞紐地位[4]。因此,積極響應政府加快中部崛起及中原經濟區建設的號召,借鑒現有物流信息平臺的研究基礎,構建中原物流信息平臺的研究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中原經濟區的發展中新型農業現代化建設是其重要一項,現代新型農業的發展必將促使農產品的豐富化、特色化以及產量的提升;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優化生產布局,促進高效生態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加快優勢特色產業帶建設[4]。農產品產量的提升以及農畜產品其保質期較短等特點,需要物流信息平臺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務和優質的物流服務。這就要求物流信息平臺能夠及時地獲取農業物流需求信息,并根據會員企業的物流資源情況調配物流資源,達到物流資源的高效利用。
中原經濟區發展的相關文件中明確提出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堅持做大總量和優化結構齊頭并進,優勢主導產業要發展與壯大,落后產能要加快淘汰步伐。而做大總量的同時,需要考慮原料的采購運輸和產品的輸出問題,也需要發展現代物流,滿足新型工業發展的需求。信息化則是現代物流的重要特征和組成部分,只有依托于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物流信息平臺,才能提高信息采集、加工、傳輸、存儲及發布的效率。
目前中原地區物流業的總體水平依舊偏低,企業物流運作模式依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普遍現象;物流基礎設施能力不足的客觀情況尚存;仍然存在社會化物流需求不足和專業化物流供給能力不足同時存在的問題;物流信息化水平尚有待加強。需要通過構建物流信息平臺滿足各類物流企業的信息需求,加強中小物流企業的信息溝通,進行物流服務模式創新,加強對物流資源的整合,滿足物流需要的多樣性,促進物流資源利用的市場化和物流服務的社會化,實現對現有物流資源的優先整合,促進物流設施利用率的提高。
地方封鎖和行業壟斷對資源整合和區域聯動發展形成障礙,物流市場尚不夠規范等突出問題。亟需構建物流信息平臺打破部門間和地區間的分割與封鎖,改革現行物流業及相關行業的管理體制,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做好部門之間、地區之間以及行業之間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的協調和銜接;統籌國際與國內、全國與區域、城市與農村物流的協調發展;形成物流企業間戰略聯盟,合理協調物流資源,達到效益的最大化。
中原地帶在地理上具有良好的區位條件,基礎設施優良,從而為發展現代物流業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作為現代物流兩大基石之一的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不僅有助于推動中原經濟區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發展,促進優勢發揮、資源整合及產業集群;還有助于推動政府在物流行業的功能轉型,有助于推動區域發展成為經濟中心與物流中心,符合中原經濟區建設及中部崛起的發展需要。因此,遵循一定原則,加強對中原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的研究是中原經濟區建設的必然要求。
[1]詹川.長江上游區域物流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的構建[J].中國國情國力,2008(11).
[2]張曼玲.中原經濟區建設視域下的物流業發展策略研究[J].市場研究,2012(3).
[3]董千里,袁毅.區域綜合物流信息平臺的功能與構建研究[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02(02).
[4]國務院.中原經濟區規劃(2012~2020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