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萬里國際學校(以下簡稱萬里)創辦于1995年,隸屬于浙江省萬里教育集團,創辦者是徐亞芬女士與應雄先生。當時,第一批招生288名,到了1996年就發展到900多名學生,到了1997年就已經有1 800名學生。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家書院此次學校發展診斷活動就是到1997年動工開建的校區觀摩、學習與診斷。
一、學?;厩闆r
林良富校長介紹,浙江萬里教育集團既不像純粹的公辦校,也不像純粹的民辦校,應該是一類帶有自收自支性質的民辦校,但它把所有積累的資產登記為國有資產,即國家沒有投入一分錢,但集團積累的資金全部登記為國有資產。政府高度重視萬里的發展,例如時任浙江省省委書記的張德江同志就7次到校進行督導。
2003年,集團與英國諾丁漢大學進行了洽談,合辦了寧波諾丁漢大學,2004年正式招生。這也是中外合作辦學條例出臺以后,我國第一所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外優質大學。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后,在“公進民退”的選擇中,寧波政府部門也征求了集團的意見,最終決定集團的義務教育學校選擇公辦,高中學校由市教育局直屬改為民辦?,F在辦學轉制的系列工作進入尾聲,新啟用的學校名稱是“寧波國家高新區外國語學?!?。
該校汪陽合副校長介紹小學目前既有民辦的,也有公辦的。民辦的是寧波萬里國際學校小學部,公辦的是高新區外國語學校小學部。對高外小學部,學校制訂了三年規劃,16個字:生態課程、綠色評價、陽光校園、幸福師生。前兩者是學校發展的抓手,要創造生態多元的課程讓孩子茁壯成長;改進現有評價方式,讓孩子成長更健康。后兩者是追求目標。學校一直致力于開展自主課堂的改革。
教學處主任鄭水忠老師為大家介紹了學校省級課題“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課堂模式的實踐與研究”歷經三年多所取得的成效:第一,形成了學校教學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共識。小學的理念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學教相融、教學相長;高外初中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研學促教、評學論教。核心共識有:構建以生為本的核心文化,促進素質合作的深層次化,達到和諧發展。第二,提煉出了“三環六學”教學模式。高外初中有六個學,引學、試學、組學、展學、研學、固學。小學則將組學包含在展學中,即先組內學習再展學,所以是五個學。因為有的課如在展學之前進行組學的話,組內學生可能認為自己的想法不如組長的,就會全部改為與組長一致,所以,小學沒有將組學單列出來。第三,探索基于教改理念的主體模式下的變式與子模式群。研究最終的目的就是要超越模式,但是這個過程,先有主體模式,再有變式,最后才是理念支撐下的基本教學范式的研究。
鄭水忠老師也介紹了研究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包括:(1)課堂生成的內容多了,預設的內容就難以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即經常時間不夠;(2)學生小組圍坐引起的注意力分散問題;(3)教學評價問題,到底什么樣的課是一堂好課;(4)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科素養;(5)如何評價學生課堂上自主學習的程度。
初中部校長助理黃玉華老師介紹了初中部教改情況。初中部發展的路徑是從模式推動到要素推進,將自主發展教育思想具體化,制定具體明確的發展目標,例如,爭創一流競爭力的寧波優質學校。目前初中部已經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細化自主德育,優化自主課堂,活化自主研究,強化自主管理,深化自主文化。在這五年當中,初中部一直在追尋模式的轉變,初具三個模式:自主德育的一二五模式,自主課堂的三環六學模式,教科研訓一體化自主研修的教師培養模式。其中的突破口是自主課堂,圍繞自主課堂的變革,教科研訓一體化,立足于實踐,提出一些課題研修。
在推進的過程中,課堂發生了變化,主要是靠模式推動,這個模式承載著“讓教與學”的理念。在整個模式推動階段,學校尊重教師的自主創造和學科特質,采取要素組合的方式替代了劃一的模式結構,從而使教學更加具有靈動性。在研究白板展示的過程中,也經歷了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剛開始的白板就是簡單呈現,然后提煉結合,現在能脫稿進行闡述。從學生行為變化看,剛開始學生也很新鮮,抄點答案練一練,然后逐漸發展為脫稿表述。整條主線就是思維的發展、思維的碰撞與信心的提升。
二、學校觀摩情況
步入萬里的校園,除了一些綠植可顯示出建校的年頭,整體校園的規劃與建設絲毫不遜于現今新建的一些學校,既精致又大氣。書院研究員聚集在顧明遠先生為該校的題詞和親身栽種的植株之下,合影留念,并與郭華教授一起種植了一棵樹以紀念此次的相聚與到校診斷活動。
步入萬里各個班級教室,頓然感受到課堂的變革已靜悄悄地發生在這里,學校的教改理念和實踐居于全國的先列。學校為書院研究員展示了小學、初中各一節課堂教學,學生在小組圍坐的課桌前先自己獨立學習,然后各小組聚集到位于教室四周屬于自己小組的一塊白板之前,先將自己的學習結果書寫在小白板上,然后相互講解與提問。在各小組充分討論、修正的基礎上,教師把所有的學生集中在教室一側的一面墻之前,請大家針對這面墻上幾個小組的學習展示給予點評,并可提出自己小組的獨特見解??粗鴮W生在獨立學習時的沉靜凝思,在組內展示時的熱烈研討,在班級主講時的精練到位,可知學校在追求學生自主學習方面的成效。
課堂上,教師看似成了一位無所事事的旁觀者,“溜達”于各小組的白板前,一節課聽不到他的多少話語,但在課堂的“背后”,實則有教師多少的辛勤研磨與思考。例如,就學生文本式導學案中如何追求內容自主,方式、形式的自主,還有評價上的自主,教師有深入的研討與反思。小組主講,讓學生先獨立性學,然后小組內部獨立展示、質疑、補充,最后再進行全班點撥,教師有經久的演練以達成淡定的把握。小白板成為學生公開的一本作業本,也成為學生展示自主學習的平臺,同時也是教師研究學生的教學素材。兩位跟班聽課的該校的兩位年輕教師,就在學生公開的作業本前認真研究學生的做題思路,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
書院研究員們還到該校的美術教室領略學生在國家級、省級比賽中獲獎的版畫作品,領略學校在發展學生多元智力,促進學生自主選擇、個性化發展中的成果。該校美術教師韓名麗老師還將學生的作品制成小書簽,贈予到校的參觀者與學習者。這是很有意義的禮物!學校國際部全套引進澳大利亞南澳洲教育體系,在學前—10年級提供科學、英文、體育、社會和環境學、設計和技術學、數學、藝術七門課。所有課程以英文教授,外籍教師全部由南澳洲教育部選派,在課程設置和教材選用上,按照南澳洲教育課程標準和課程計劃實施教學。這些課程標準在所有英聯邦國家都適用,因此能達到與世界其他國家課程的緊密銜接。書院研究員還饒有興致地參觀了該校國際部幼兒園,與外籍負責人以及教師進行交流。
學校還在圖書館專設一個數學教育博物館,里面擺列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基礎教育數學教材、教具、主要論著等,富有研究價值和意義。
三、學校發展診斷建議
課堂觀摩、校園參觀之后,書院研究員們一起為萬里的發展諫言。大家一致認為萬里是在以內涵發展來提升辦學質量,希望萬里繼續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留下每一步的探索腳印,多以具體案例總結學校內涵發展之道,供大家借鑒學習。
俞正強:我簡單談點感受。昨天聽了“三環六學”教學的課,今天又聽了關于這個模式變式的補充。黃老師講了現在以因素推進,開始往“出模”發展。一個模式變成了因子推進,流程已經靈動起來了,但是靈動中保留了一些顯著的標志,如白板、小先生制。我覺得往下發展,白板也可能會發展成為理念的象征,它的理念就是交流、展示、診斷,白板從本來的一個環節變成一種理念的標志,這就超模了?,F在,我感覺是處于出模階段。這是很不錯的。
我與林良富很有共性,也有不同之處。我是不喜歡模型的,他是很喜歡模型的。其實,他考慮得更周到一些,一個東西要讓更多的人去接受,是要分階段的。通過出模、超模會讓更大面積的教師接受這個東西。如果我們沒有這個模,可能只讓三分之一的人接受。而且,他特別能堅持,一直在做這種工作,很扎實,他已經跳出了導學、先學后教這個框架,要素推進真是非常好的。從模式推動到因素推進,我聽了很受啟發。
我到良富這里學習很多次了,我覺得他們這個團隊很了不起。良富的思想有人去落實,有人去做,三個層面都搞好了。我覺得這所學校也是集中國教育影子的大成,中國各種教育基因它都有了:先公后私、全私、又私又公、先私后公、、又中又外等,這個標本是我們學校的寶貴財富。我覺得在這樣的變化過程中,良富有希望成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
馮力(四川成都行知小學校長):對剛剛起步的年輕教師來講,一定要有個模式,這個模式可以提高青年教師的整體水平,幫助他們盡快入模。學校在模式操作方面很清晰,每一步怎么走,都給了我們一個提示。我有個想法,西部地區的教育相對落后,我們希望把你們的經驗輸送過來,加強聯系。這次,我要感謝的是教育家書院郭院長給了我們這個學習的機會,感謝林校長及其團隊!兩天相處的時間很短,但是真正感覺到這個團隊是招之即來、來之即戰、戰無不勝的。他們在每一個環節的工作都那么周到,那么用心,教師的專業水平是很高的。
蘇虹(遼寧沈陽四十三中校長):今天非常開心,一直想來良富這個學校學習。這里我想談三點。第一點,這所學校有非常高的管理智慧。這所學校的確很大,我的學校也很大,但是我的學校是平面的大,只有初中,共有三個年級,每個年級班級比較多,差不多30個左右,共82個班。學生全部是初中生,都處于一個年齡段,他們的需求都是差不多的,所以,我研究的是教育的一個橫斷面的事情。但我們看到,萬里有不同的體制,像剛才說的那樣,涵蓋了中國教育史上很長的一段歷史,包括公辦的、民辦的、國內的、國際的、公轉民、民轉公、幼小初高甚至大學。它的管理是立體的。在這個立體的管理中,怎樣才能把這樣的學校做好?我們看到,良富在選人、用人、評價人、激勵人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理解人、尊重人。我們看到,在他周圍有一批優秀的管理者、教師成長起來,這是我們特別要學習的。我覺得下一步,良富可以把這些東西梳理一下,寫出來。管理的智慧,這在你身上是特別寶貴的財富,把它梳理出來,對我們大家、對中國教育會是很大的一個貢獻。
第二點,關于課堂教學改革。我一直也非常關注這塊,我認為,對于學校來說,如果改的不是課堂、關注的不是課堂、發展的不是課堂,它的效率、對教師的影響就不可能是全面的。我們的新課改是2000年開始的,我們從教的方式轉為學的方式,等全體教師都認識到的時候,應該是在2009年。但是2009年,能夠很堅定地、很執著地就說,是這樣的方向,那時候這樣的人應該不多。在這個過程中,改革推進是有難度的。作為一名校長說服你的管理團隊不容易,要引導一批人走進來其實更不容易。所以,我們在評價所有的模式、方式的時候,都要把它放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中。我覺得在當時提出以一種模式來推動教師思想的改變、年輕教師行為的改變,是非常有意義的。這種課堂改革不是停滯的。我們有了五年的實踐的經歷,所以我們才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深入下去。試想一下,我們如果只是看別人怎么做,聽聽別人是怎么說的,自己不去實踐的話,我們今天可能什么都說不出來。
第三點,目前的課堂首先有一個比較真切的兒童觀。他們是站在兒童的立場去考慮問題,這是一個巨大的特征。原來我們教師經常說,我都講了很多次了,學生還不會??墒墙處熃涍^這五年的改變,就不會這么想了。他會想,我要怎樣改變,使用什么方式才能讓孩子學起來,會起來。其次,有過程中的生成觀。原來我們是在死背,現在有很多的展示過程、交流過程。我們的教師會去搜集、尋找孩子們對問題的理解、想法,然后根據課堂生成調整課堂進度。再者,有多元發展的過程觀。我原來在學校也講過,我們的學生,將來即使賣菜,也要成為最會賣菜的那個人。教育不是孤立的,一定是需要各方面支持的,初中的改革尤為不易,是擔著很多風險阻力與壓力的。在這個過程中,既要確保有很好的成績,還要讓孩子們能感到學習的幸福、發展的愉快,我覺得這是一個很不容易的事情。但萬里初中做到了。
教學改革中,入模、出模幫助我們整個管理團隊對教育教學特別是課堂教學有一個更深入的探索。同時,這樣一種扎扎實實的科研方式,使每位教師走向學習之路。如果學校沒有統一的方式,教師往往就會各說各話,這時候我們是沒有辦法交流的。由于我們對一些東西梳理了基本的概念,所以,我們可以很好地進行交流。
教育在細微處,我們這幾天在這里感覺就是這樣,所有的活動都設計得非常好。我們無意中參觀了一個數學教育博物館,看到很多小孩子切蛋糕給邱老師慶祝生日??偸遣唤浺忾g就有小感動。我覺得在這里工作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馬麗娜(河南安陽市人民大道小學校長):從2007年開始,我就知道了寧波萬里國際學校。我們學校在北京開會的機會比較多,經常聽到教育部的領導、浙江省的領導或者其他地區領導說起這所學校。后來,在北京師范大學有幸認識了林良富校長,從與他交流的過程中,從他身上我們學到了很多教育的智慧。
昨天聽課給了我很多的震動。第一,校長到今天還敢上課,要是我可能就不敢上課了,不敢再上這樣的公開課了。第二,這么年輕的徒弟能上出這么高水平的課。我以前聽過很多次這樣的課,但是沒有人用這樣旋轉的方式,最后定型的方式,將三角形的高很直觀地呈獻給學生。今天走進學校,教室里孩子那幸福高興的臉,每一個孩子所做的動作都是由內而外洋溢出來的。教師的每一個動作體現出來的就是尊重孩子、關愛孩子、引導孩子。從這個學校我學到了很多,非常感謝。
作為教育家書院的一名成員,我想談三點內容。第一,關于問題的倒推。走到今天,我們有種什么感受呢?誰不是沒有理念的人?無論是網絡培訓還是教師培訓,都有各自的理念。但從昨天的課堂以及今天的發言看,我感覺你們是針對你們學校在這個歷史時期的教學問題而提出自主合作的發展思路?!叭h六學”教學模式是整個學校發展的抓手,它引領學校向深度、廣度以及改革的前沿和深水區邁進。其實,你們已經很優秀了,不改革按著老路完全可以走下去,為什么校長要這樣做呢?實際上,他有一種責任,在帶領大家將來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教育家。這是這所學校、這個課堂給我感覺比較深的一點。
第二,這所學校的教師做事特別實。在浮躁的社會中,還有這么一塊凈土,人們會沉下心來,去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在喜歡中讓自己伴隨著學校去成長,這是很不容易的。其實,在教學研究中,同樣的問題我們也遇到過。例如,如何進行小組合作,小組如何進行分工,每個人如何當組長,小組的差異性在哪里等問題,剛才從大家的匯報中,我們已經聽出來了。所以,這所學校不僅是為了做一個全國的、省級課題,而是用課題讓教師在研究中學會研究,在工作中用理念引領大家走向教育家成長之路。這里成長的不僅是一名校長,一兩位優秀教師,而是一批團隊,每個人能講,而且都講到點子上,說明這個研究做得很實。這樣持續做下去,對這所學校、對寧波的教育,會是很難得的一個財富。對于教師來說,無論將來這所學校發展到什么高度,怎樣變化,自己都是一名專家型的人才,走向哪里都是國家有用的人才。
第三點,學校的深化改革體現在方方面面。聽課期間,我走出去看了看,我與學生們進行交流,初一的學生,我能感到孩子的大氣、陽光、自信。
最后,我說一點建議。聽了林校長的課,可能這就是我們大家說的入模,入模之后要出模,從這個模式中要走出來的時候,我覺得還是應該把課堂再放開一些。大家都碰到這個問題,因為有國家的教學目標,如出現時間不夠用怎么辦,最后都要用考分來呈現質量,這個可能在以后的研究中也是一個問題。我們是不是應該再放一放,但是從理念上,咱們學校已經非常超前了。
馬新功(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第一小學校長):來到這里兩天的時間,收獲很大。原來聽俞正強的課、報告都比較多,昨天聽了良富的課后,我感覺他們的不同之處,如果向前追溯的話,正強同志更像老子、莊子,仙風道骨,鶴立獨行,良富更像孔子、孟子,厚德載物,育人為本。
來到萬里學校,感覺萬里學校是一個百寶箱,始終是以探索者、先行者的身份出現的。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是辦學模式,形式非常多樣,再一個,學校的管理。來到這里,我們感覺它始終緊扣圍繞課堂主陣地,又很好地圍繞自主發展與自主教育打造自己的核心文化。另一個,感受比較深的是,萬里教育與我們的教育有很多不謀而合的地方。他們在做自主課堂,我們也在做。他們搞自主德育,我們也提出了五句話,生活要自理,學習要自主,行為要自立,安全要自我,精神要自強。另外,林校長提出了學校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學生的發展等,而我們實施了六大工程:學生的自主發展、教師的專業發展、校長的職業發展、學校的品牌發展、家長的同步發展、社區的和諧發展。我們按照這六大工程推進我們發展性教育的工程。
有三點建議。第一,自主教育,你們報告中提到從小學的中年級開始實施。我聽了你們一年級的課程之后,感覺實際上自主教育從一年級入學就開始了。并且,自主教育從展示課中體現得非常充分。所以,不一定要等到中年級才開始自主課堂。
第二,黃助理提到了細化自主德育、活化自主研究等,我感覺如果能與課堂融合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可能會更加的系統。課堂在不斷地細化、深化,其他各方面也應該同步。
第三,現在由民辦向公立轉變。過去我們可能是全封閉的,家長是不能很好地參與到其中的,隨著公進民退,家長的作用應該得到充分的發揮。
郭華:我真心的表示感謝!我覺得模式,無論是入模、出模,還是超模,確實是良富的心得,非常好。以前,無論是蘇聯凱洛夫的五環學,還是赫爾巴赫的四階段,包括杜威的思維五步,實際上都是一種模式,有流程,有環節。但是所有人都沒有說一定要照著那個來,照著那個來就僵化了??梢?,一定要有個模式在那兒,但也要超越它。以小先生制為例,實際上,貝爾和蘭卡斯特提出的小先生制,也叫導生制,當時,因為學生很多,教師很少,教師就先教幾位層次比較好的學生,這些學生再去當小先生教其他學生。當時,因為要擴大規模,有這個迫切的需要?,F在,為什么還要采用小先生制?在新的背景下,重新使用小先生,會讓學生之間交流更通暢。因為是小范圍交流,就可以充分暴露每位學生的思維,就可以讓每位學生有機會去說。這在傳統的班級教學背景下,是不能實現的。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對經典授課制的改造。它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課堂的時空發生了變化,活動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學生的活動方式也隨之改變。牽一發動全身,這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有個比較大的變革,特別好。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定是兩方面同時伴隨的,而且是自身方式難以克服的。所以,我們才要多樣化,一旦單一、唯一就會僵化。我認為,教學按照教師的教案一步一步地進行確實很清楚,但事實上,有另外一種危險,學生有很多直覺性的東西,這種直覺的產生實際上不需要這么多層次做鋪的,可能一下子就抓住問題的本質,或者學習的要領。但是,教師硬要學生根據導學案一步一步走下來,可能就會把一部分具有創造性的學生框在框架中。這是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從教師的角度來看,他認為學生這么學下來是好的,就會這么一層一層地去做。但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需要特別攻克的,而教師的資質不同,大量的教師用這個模型的話,可能會產生力量平均分配的情況。所以,我們在用這個模型的時候,要進一步討論,六學中哪個部分是最重要的,哪個部分可以一帶而過。
我看你們的評價做得很好。但是,并不是每節課都需要量化,這完全沒有必要,很多時候,一節課最重要的那部分清楚就可以了。
林良富校長最后代表學校向書院郭華教授和研究員們表示感謝,認為大家的診斷點評使得他們對目前進行的課堂教學改革以及下一步的辦學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而且,大家對團隊力量的肯定,使他特別高興。林校長說他既然是教育家書院的一員,這所學校自然成了教育家書院的實踐樣本,所以,在教育家書院的強大的支撐下,他們學??隙〞k得更好!
(責任編輯:林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