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磊
一、自主創新性學習是統計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需要
最近幾年,為了進一步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許多高等學院對統計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新形勢的要求相比,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不夠。學生學習統計的核心目標是發展自己的“統計意識”。統計意識絕非等同于算算平均數、畫畫統計圖等簡單技能,而是一種需要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感覺,使學生遇到有關問題時能想到去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能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學生畢業后能較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我國的統計教學目標雖然說重視應用教育,但當前我們仍然只是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統計理論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不注重培養他們利用統計眼光看問題的意識。
2.師生缺乏充分的溝通和合作。現在的統計教學中最主要的交流形式是教師講和學生聽,以教師為中心,“重教輕學”的傾向依然存在,在教學過程中大都是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提前準備好要講的內容,在課堂上引著學生朝自己預先設計的方向發展,即使穿插提問,也往往是一些沒有多大思考余地的問題,教學過程中很難平等地進行交流。這樣就無法調動起來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束縛了學生學習統計的主動性。
3.實踐教學薄弱。統計學是一門方法論的科學,是一種定量認識問題的工具。作為一種工具,它必須有其用武之地。否則,統計方法就成為無源之水,無用之器。我們培養出的學生既要具備一定的統計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又要具備能夠運用現代統計分析手段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我們目前的統計教學還是只注重理論教學,不重視實踐內容及學生靈活運用統計方法的能力,致使學生參加工作后動手能力比較差,用統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偏低,不能活學活用。
要提高學生學習統計的主動性,就必須在現實的統計教學中進行兩個根本性轉變:一是由關注教師的教轉為關注學生的學,“教為主導”要著眼于“學為主動”,變教師的自我表現為學生的“主體參與”,從學習的效果來評價統計教學質量。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體現在如何指導、組織、幫助、激勵學生去學習統計。
二是由傳統學習轉變為自主創新性學習。要求教師在統計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創新性學習,創設可操作、可探索的教學情境,指導學生選擇現實中的數據,善于借助現代信息技術解決實際生活的問題,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增強統計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具備自我發展的能動性。
二、構建自主創新性學習的統計教學模式
(一)改進師生關系在自主創新性學習的統計教學模式中,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是基礎。統計教學活動的本質是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學生是統計學習的主人,教師是統計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與學生都是統計教學的主體,都具有獨立人格價值,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師生關系是一種平等、理解、雙向的人與人的關系。教師需要“蹲下來與學生交流”,采取平等、寬容的態度,積極引導、幫助、鼓勵學生學習,努力營造生動活潑、主動探索的課堂氛圍,盡可能發揮學生學習統計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大膽想象、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發揮自己多方面的潛能。無論知識傳授還是創新意識的培養,都需要建立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上,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能夠發展自己的潛能,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他們的情感和意見,理解每一個學生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達到師生關系的和諧。
師生間關系和諧了,勢必帶來教師和學生的互動。統計教學活動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互動,就不存在統計教學。這一互動,從教師角度講應該是教師圍著學生轉,圍著學生活動轉,主動地服務于學生的主體活動。另一方面,從學生角度講,學生在教師有效“導”的基礎上,主動地參加教學活動,在活動中,展示自我,積極與同學合作,主動地參與討論,認真地思考,從參與學到探究學,體現主動創新能力。
(二)更新統計課堂教學模式
在自主創新性學習的統計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是這一模式實施的主要途徑。有效的統計課堂教學應當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欲望,引導學生積極從事自主學習、的思路,最后小組內形成一個基本一致的結論。
組間交流。在統計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創造機會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對自己的學習過程的調節和學習效果的恰當評價。組間交流是小組討論完成之后進行的。一般由一個小組選出代表發表本組看法和意見,其余組員加以補充,對有爭議的地方可以展開辯論,在辯論中產生思維碰撞,既可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頭表達能力和判斷能力。
(三)完善統計教學質量評價機制
建立科學有效的統計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是構建自主創新性統計教學模式的保障。在統計教學中改進評價機制,對于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勵廣大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新氛圍、調動廣大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評價內容和評價主體都要多元化。評價內容除了關注基礎知識外,還要關注學生的興趣、意志、心理素質、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創新行為、創新能力等。評價主體除了教師評價外,還要有學生自評、他人評價等。
統計教學質量評價機制還包括對教師評價的問題。對教師的評價,同樣要建立多元的評價機制。對教師的評價,學校或教師主要從教師自主創新性學習理論素養和進行自主創新性學習及教學能力評價兩方面來進行,學生主要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情感、教學模式和教學質量做出自己的評價。這樣也可以激發教師統計教學的積極性,促使教師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