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蓉
摘 要:大家都知道唱會歌曲很容易,唱好歌曲卻很難,唱好歌曲是我們音樂教師的責任。音樂課的基礎價值在于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共鳴,讓音樂來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基礎。那么,如何上好一節成功的音樂課呢?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我認為要上好一節音樂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關鍵詞:音樂;歌曲 ;學習
一、把發展歌曲興趣(喜歡唱歌)作為共同目標
在平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通常是先唱會歌曲再來進行藝術處理,后來我發現這樣的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效果不是很好,學生就出現不想聽的情緒,通過實踐我發現在教學時應該在唱歌曲的第一個音的時候就注意它的感情。歌曲的藝術處理要貫穿歌曲的始終,不要一味的根據歌詞去處理,同時還要根據歌曲的旋律來對歌曲進行藝術處理,包括力度,速度,感情。學生每唱一次,老師都要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從歌曲的力度上,速度上,情感變化上分別進行討論,進行體驗。這樣,取得了雙重效果,課堂氣氛也很活躍。
二、教師的教學如何,能否引起學生的共鳴
將學生的整個積極性調動起來,是音樂可取的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首先老師在教時就要對音樂作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為無論什么題材、體材都體現了作者獨特的審美情趣和愛憎情感所以學生只有通過教師生動、形象、準確、富有情感的音樂語言把學生引入到作品中去,使他們進入角色,領會作者創作時的心境,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三、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獨特而明顯的
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體驗不同,音樂感受力不同,因而存在不同的音樂想象力。這些差異會直接影響學生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和創造。因此,要想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必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加強觀察、加強生活和情感的體驗,用豐富的想象力去欣賞音樂作品。
四、對于一位音樂教師來說,從事音樂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現在的中學生大部分都喜歡聽流行曲,課本里的歌曲他們都不感興趣,于是有許多同學上課不認真、搞小動作,有的在抄流行曲;甚至有的學生還當著我的面大聲喊:“這首歌不好聽,來段流行曲吧!”面對這不良現象,我覺得無奈,于是我深入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放下老師的架子,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和學生平等、自由地對話,增進了解,提高學生對我的信任。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我從中發現了許許多多實實在在的問題,也解決了許多學生的困惑。漸漸地,他們上課的紀律比以往好多了,我還深刻地記住他們有一次我病假幾天沒上班,好了后當我走進教師,同學們居然鼓起掌來,我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這樣做使我明白,作為一位教師要全身心地、滿腔熱情地去愛學生。
五、進入中學階段學生們比較愛面子,在音樂課堂上學生都不愿意站起來回答問題和展示
在課堂中常會遇到一個問題提出來全班沒有一個人搭理你,課堂冷場的尷尬局面。后來我建立了學習小組,在課堂上多以小組形式參與教學活動,如:小組間進行輪唱;分段分小組唱;小組間相互對比唱等等形式,結果不僅改變了不回答問題的現狀,而且使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都大有提高。
21世紀,社會、經濟、科技、文化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是時代和未來對教育的要求,每一個學科都要適應這個要求,在現代的音樂教學中,我們應該把情感教育放在教學中的首位,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欣賞和審美能力。我想這才是在現代的素質教育之下的教學方法,不止教會學生歌唱。更應該讓他們在音樂中學找自我的東西與情感音樂教育,即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這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培養學生的智能素質打好基礎。總之,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不可缺少的。它是使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發展的關鍵;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培養跨世紀建設人才的關鍵。現代教育也越來越需要生動活潑、生氣勃勃,充滿創造性和娛樂性的教育形式。
參考文獻:
[1]如何上好一節音樂課--《四川音樂》1981年08期
[2]如何上好一節音樂課—《現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