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
摘 要:愛的教育如春風滋潤大地,愛的教育如泉水哺育著人們。愛是教育的靈魂,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有愛,用愛滋潤每一個幼兒,使他們在愛的滋潤和灌溉下健康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 ;愛心 ;職業(yè)素養(yǎng); 情感
一個合格的幼兒教師要具備許多素質(zhì),愛是基本的素質(zhì),一名幼兒教師有愛才能當好教師。有這樣一句名言:“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有水,不能稱之為池塘,而沒有愛,也就不能成為教育。”我每天踏著輕盈的步伐來到幼兒園,孩子的一聲聲“老師好”,我會把煩惱拋在腦后,去迎接可愛的孩子們。我愛在幼兒園的每一天,每當我走到哪,孩子們就跟到哪,他們那純真的感情、活潑的性格、可愛的笑臉深深地感染著我。我從中體會做以下幾點。
一、因愛心更細情更深
在我們?nèi)粘5慕逃虒W工作中,碰到的調(diào)皮搗蛋,任性無理的孩子有很多,特別還會有特殊的孩子出現(xiàn),如:多動癥、口吃、智力低下等等,這就意味著付出的真心、細心,耐心和愛心要更多,投入的時間精力也倍增了。我們的工作注定那么繁瑣、細微,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全要管,沒有那份細心呵護,耐心教育,是做不好工作的,孩子生病了,我們給他們喂藥,孩子拉在身上了,我們要及時給他換洗,沒有那份愛生如子的心,也是做不好的。只有打心底里愛上這個事業(yè),這群孩子,把心放進愛中,把愛融進心中,用心把愛撒到每一個細節(jié)中,做個每分每秒都在關注愛護孩子的有心人。
作為幼兒教師的我更能深切體會陶先生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擁有愛心是做一個好教師的前提,而這從心底自然而生,由衷而發(fā)的愛,更是教師人格的靈魂,師德的核心。
二、加強職業(yè)素養(yǎng)很必要
愛,使我們不言放棄,不言自我,不容選擇。當我們從事了教師這“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當我們以一個教育者的角色出現(xiàn);我們注定肩負歷史的使命,以教師博大的心胸投入戰(zhàn)斗。然而,要塑造幼兒的靈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靈魂。教師教育幼兒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師必須加強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應具有優(yōu)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在愛的教育過程中找到教師的樂趣。
三、愛是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
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離不開每位教師的精心護理和引導,幼兒園教師的愛心則是幼苗生長是土壤,它在保教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園教師工作、生活在五顏六色的兒童世界里,只有我們幼兒教師用發(fā)自內(nèi)心的愛心去溫暖一株株纖柔的幼苗,幫助它們成長。用愛心去撥動一根根嬌嫩的心弦,才能彈出美妙的樂章。
四、處理好師幼互動的關系,促進雙方共同成長
學習了新《綱要》在貫徹、執(zhí)行《綱要》精神的過程中,我給自己重新定位,真正認識到自己是幼兒學習活動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幼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能成為幼兒忠實的、有能力的伙伴,并和他們一起參與討論、探索、假設,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幼兒在對“知了”這種昆蟲產(chǎn)生了認知興趣的同時,對其它類的昆蟲也同樣產(chǎn)生了探究的愿望,。他們開始自己或發(fā)動家長來搜集圖片、查找資料,在孩子們中間出現(xiàn)了研究昆蟲的熱潮。孩子們這種主動探究的熱情深深的感染了我,同時也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原本對昆蟲就不感興趣,看到昆蟲之類的小東西就腿腳發(fā)麻的我,不得不去查找資料,來更多的了解、認識它們,以便在孩子們熱切的探求中能給予及時、適時的指導和幫助,而少讓自己因不知或無知露出破綻來。可見,教師的行為體現(xiàn)在幼兒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在教師教育行為不斷改善的過程中,教師還要經(jīng)常反思自己:是否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幼兒、理解幼兒?是否以關心、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是否根據(jù)幼兒的需要來適時地轉(zhuǎn)變自己的角色?是否以合作者的身份與家長們交流、溝通?只有我們教師時刻以教育探究者和合作學習者的角色來審視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并不斷的總結(jié)和積累教育經(jīng)驗,才能更好地貫徹落實好新《綱要》精神,來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能,實現(xiàn)教育行為的真正轉(zhuǎn)變。
五、愛是創(chuàng)造良好教學氛圍的基礎,愛心是培育兒童美好情感的道德力量
一個人只有得到愛,才能懂得愛、付出愛。在幼兒園里,幼兒除了家長之外,接觸最多的要算老師了。愛別人和被別人愛都是一件愉快的事。幼兒的愛心、同情心、羞恥心,雖然一部分出于天性,而另一部分卻需要成人的扶植和培養(yǎng)。所以,幼兒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感受,很大程度上受師生關系的影響。當孩子進入幼兒園集體生活之后,在與同伴交往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在親切友好的班級中,相互關心的情感也會自然地得到發(fā)展。有的小朋友由于在家有爺爺奶奶陪伴,開學初期顯得特別膽小、內(nèi)向、不合群。每次走出教室到戶外活動時,我總是攙著他們的手以防他們“掉隊”。不久,戶外活動的信號一響,就會有孩子主動去攙那個小孩的手帶著他走。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工作中可能已經(jīng)屢見不鮮,顯而易見孩子們對弱小孩子關心的情感是在老師的榜樣影響下自然發(fā)展起來的。
六、家園合力,循序漸進
家庭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huán)境,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影響既表現(xiàn)在生物性的遺傳影響上,更表現(xiàn)在家長的感情態(tài)度、個性、價值取向及心理品德對孩子的影響上,家園教育的一致性對幼兒教育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兒園教師要選擇最恰當適宜的途徑,將每學期、每個階段家園合作的主題與目標及時向幼兒家長呈現(xiàn),與家長經(jīng)常溝通,向家長宣傳解讀活動主題、活動目標及活動意義,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持與配合。教師要向家長傳授正確的教育方法,恰當糾正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的錯誤做法,引導家長結(jié)合幼兒的個性特征因材施教。家長是具體活動的輔佐者、引領者、參與者,盡量保證在活動過程中,將主題意圖任務準確地表達,鼓勵、幫助幼兒完成較難操作活動。家長在幼兒面前要以身作則,與老師共同配合,不斷使幼兒受到的教育得到鞏固,使個性形成得到有效銜接。幼兒是整個家園活動的主體,整個活動以幼兒的興趣、情緒體驗、良好個性的養(yǎng)成與發(fā)展為目的。因此,教師、家長要隨時不斷調(diào)整狀態(tài)、創(chuàng)設情景,不急于求成,分階段實施,整體推進,保證幼兒在整個活動中積極、樂觀,獲得有趣、享受的體驗。使整個教育活動取得實效。
總之,幼兒正于孩子成長的懵懂期,調(diào)皮、好動、想象力豐富,但理解力有限。照顧這個時期的孩子,不僅需要豐富的經(jīng)驗了解孩子的心理,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要有無限的愛,用愛走進孩子的心里,用愛感染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