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云琴
中國人學英語,因沒有語境,想學好是不容易的。對農村的孩子來說,因家境貧寒,學習條件差,要學好英語就更困難了。我從事英語教學也有四年了,我覺得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學質量一直以來都比較薄弱。現在是課改階段,如何穩步提高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質量,是個十分艱巨的任務。我認為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農村小學對英語重視不夠,開設英語課只是流于形式,再加上師資短缺,英語課只是教點簡單的日常用語,玩玩游戲而已。同時教師不專業,容易造成學生語音、書寫不規范,知識面不全等問題,給日后中學英語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大困難。
其次,農村家長及學生都對英語學習認識不足,絕大部分學生從小學開始就對英語產生無所謂的態度,甚至產生厭學情緒。當前不少農民越來越富裕,有些是由于城市擴建,土地被征收,拿著土地補償金,一夜暴富。有點素質的家長懂得學習掌握文化的重要性,愿意出高價把孩子弄到縣城學校或是一些私立學校去讀書,而素質較差的家長則任由其子女隨波逐流,不聞不問,特別是對孩子的英語學習。
再次,在農村初級中學,英語教學條件不夠完善。幾乎沒有學校建有語音室和電教平臺,學校也只有一兩間配有錄音機、VCD機、電視機等電教設備的多媒體教室,而且與教材相關的配套材料缺乏。英語教師上課基本上是一本書、一支粉筆,最多加一臺錄音機。英語課堂容量小,教學活動形式單一,趣味性不強,影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操練的積極性。
面對缺乏教學硬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師資力量薄弱的境況,我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我的英語教學中實施新課改 。不可否認,在開設英語課的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不少問題,但我們的教學方法上不能說沒有不足。面對諸多困難,我想我們要思考的不是困難有多大,而是如何去克服農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嚴重問題,積極創新,努力探索農村英語教學的新路子,采取有效的教學管理措施,達到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
一、把握好起點,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初到農村中學上課的感覺是,學生們在英語方面沒有一點基礎,令我吃驚。因為在城區所有小學,至少都是從三年級起開設英語課的,這樣學生升入初中后就會有良好的過渡。而我所任教地區的農村小學,英語師資力量嚴重匱乏,一直沒有開設英語課。了解到這些情況后,我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地用輕松愉快的語音語調、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鼓勵學生多開口。對一些鄉音較重的學生,從不嘲笑,而是鼓勵其大膽發言,并且在與其對話過程中,幫助其改掉不正確的語音語調,保護好這些同學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每節課我都將實物、簡筆畫、學生能夠理解范圍內的英語小幽默、西方國家的風土人情等課外輔助材料,有機地穿插到課堂教學之中。這樣做,既激發了學生學英語、說英語的興趣和熱情,又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讓學生端正學習態度,增強內在學習動力也很重要。部分貧困家庭的學生,其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已經常常難以為繼,更不敢奢望初中畢業后能繼續讀書,因而缺乏學習動力。山區農村遠離現代生活,學生學得的英語知識又似乎無處可用,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因此,我常常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改革開放以后的當代中國,各行各業越來越需要英語專業人才,英語學業成績已經成為當代青年的重要名片。以此鼓勵學生把學習英語與遠大的社會抱負聯系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端正學生的態度,注重情感教育
每學期第一節英語課,教師應對學生進行英語重要性的教育,使他們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例如,針對學生、家長認為學英語沒用這個觀點,我就給學生舉了許多例子,有的工廠、公司招聘人才,問你幾個簡單的英語,有的因會英語而被聘用,從而改變命運。多學點英語,可以使你的人生之路更加寬廣,使國民素質更加提高。
教師對學生的態度是種巨大的教育力量,作為教師,應關愛每一個學生。對遇到困難的學生給予鼓勵和幫助,對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及時肯定和評價,使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師不能諷刺挖苦,一味地指責,要耐心、真誠地對他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教育,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掃除他們的心理障礙,一切從學生的發展出發,與他們心貼心地有效溝通,讓他們敞開心扉,說出學習中的困難,消除自卑心理。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言。
三、塑造好習慣,養成學生學習英語的恰當方法
在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一旦被激活,就得著手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良好習慣。我及時整理總結了一些要點,打印出來貼在教室里,共九點:一.培養良好的預習習慣;二.養成正確的發音、熟讀成誦的習慣;三.養成良好的記筆記習慣;四.養成規范、正確和整潔的書寫習慣;五.養成善于運用耳朵的習慣;六.養成敢于開口講英語的習慣;七.養成背誦課文的習慣;八.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九.養成堅持不懈天天學的習慣。要養成這些習慣并不容易,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時刻提醒學生。例如在放錄音時,提醒學生注意養成正確發音、多模仿原聲語音材料的習慣;在黑板上板書時,提醒學生養成記筆記的習慣;在早自習讀書時,提醒學生養成熟讀成誦和背誦課文的習慣……如果學生能堅持做到以上幾點,英語學習應該不會是難事。
四、改革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英語學習的主人
在初中階段,由于一些英語課目過分偏重所謂的“交際”,致使游戲、表演成分偏多。雖然課堂轟轟烈烈,熱鬧非凡,收效卻甚微(大多只是學到一些套話)。學生聽了這種類似于“做秀”的課,并未能把這堂課應學的知識點和語言要素學到手。我以為,就每堂課而言,首先應當讓學生掌握該堂課的單詞、短語和句型,并以這些知識的熟練使用為軸心展開交流活動。知識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豐富的語言知識有助于語言綜合實踐能力的形成,較強的語言能力又是學生學習英語的持久動力支撐
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祖國未來人才更多要依靠農村孩子,中國新農村的未來也要靠農村學生去開創,要抓好農村孩子的素質,要求我們找到更適合農村孩子的教育路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靈活多樣的開展農村教育教學活動,為農村未來發展輸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