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國多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筆者體會到,作文歷來是我們小學教師感到頗是頭痛的問題,小學生不懂寫作理論,生活閱歷又十分淺薄,尤其是我們從事農村小學教學的語文教師,農村小學生生活環境又窄,對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就更是一件腦火的事。通過《新課程標準》的學習,筆者受益匪淺,現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談幾點實踐感受。僅供同教者、同感者參考。
一、教師從課文為主,加強寫作知識的積累
課本中的課文都是編者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精心設計和安排的優秀典范課文,它既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同時又考慮到知識的科學體系。另一方面每篇課文都告訴我們“怎么寫”。因此,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時,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強化學生知識積累的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教師要盡量做到一課一得
從寫作的角度講,每篇課文都有很多可學之處,但重點又有一個或幾個。教師如果只要求學生在學習一課時掌握一點寫作知識,學生既記得牢,又覺得快。但是通過一個單元,一期乃至更長時間,掌握的寫作知知卻是十分豐富的。
2.按寫作知識教師對學生進行歸納訓練
學生學習課文的目的是為了對作文有幫助,能夠寫好作文,每學完一類課文,教師都應引導學生總結本單元的寫作知識和寫作特點,然后引導學生切實有效地進行訓練。
二、教師以樂促講,以娛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最初的作文形式是說話練習,他們的作文材料可以是一幅畫,也可以是一件具體物品。教師怎樣才能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讓活寶 把話說得有條有理繪聲繪色,是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考慮的問題。縱觀《小學生作文選集》,以及他們對于問題的分析和思考,他們總愛問“為什么”和“后來怎么樣了”。由此可見,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是連續的有序的。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首先提高和激發學生口頭作文的興趣。在激發方面,主要是有意識地結合被他們感知的事物,如相關的兒歌、童話、寓言和與他們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等,讓他們從生動形象的事件中獲得知識,并且采用“復述”和“概括”的方法讓他們進行口頭作文,從而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三、教師讓學生注意身邊事,讓學生寫熟悉的作文
在學生進行作文前,教師必須引導學生觀察所寫的事物,觀察好了再寫。例如布置學生寫《校園風景樹》一題時,要求學生觀察校園內的風景樹,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觀察得最仔細的一種來寫。由于都是通過自己的觀察得來的材料,所以寫出的作文是有血有肉的。
四、教師讓學生認真錘煉語言,作好擴句和縮句的練習
作文的選題再好,如果沒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要寫出生動、具體的作文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有目的、有步驟地訓練和提高學生擴寫和縮句的能力。
在擴句練習中,教師引導學生選取自己善于表達而又十分熟悉的事物來進行“添枝加葉”,使被表達的事物豐滿充足起來。教師在引導學生具體操作時,應認真具體做到:(1)不能改變原句的基本內容;(2)要擴寫得適當,不能羅嗦;(3)擴句后必須保持語句通順。
在擴句的基礎上,有時也需將句子中的枝葉剪掉,只保留主干,這就是縮句。縮句比擴句更難于掌握。首先必須明確清楚原句所表達的基本意思,然后再確定哪些詞語不用也不用也不會使原來的意思“傾斜”。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1)要力求縮為最簡句,即能用最少的詞語來表達最明白的意思;(2)要縮得完整,不要縮成半句話,使句意含糊不清。
五、教師引導學生認真組段,作好寫人、寫景與狀物進行訓練
作好了縮句的練習,就為提煉文章的句意起到了凝結作用;作好了擴句練習,就使得學生對事物的表達有了眉目。可以在一般情況下,僅用一句話是難把一件事情表達清楚的。為了把事情說得具體、生動和形象,要求我們把有關句子按照一定規律排列起來;從而構成了文章的段落。在構建段落時,引導學生有序地進行以下幾種基本形式的訓練:(1)總分式(先總述后分述,或先總述后分述,或先總述后分述再總述);(2)具體概括式;(3)并列式;(4)順接式;(5)因果式;(6)轉折式。至于采用哪一種組合方式,則根據你所表達的具體內容而定,則與你所處的角度有關,又與你所表達的事物的復雜程度有關。我們去購買衣服時,同一件衣服,穿在一個人的身上很勻稱,而穿在另一個人的身上卻不適合。這就說明是衣服選人,而不是人選衣服。選擇組合方式作文也是一樣的。
人物描寫分為動描寫,外貌描寫(肖像描寫)和心理描寫等。在引導學生進行描寫時,要抓住幾點:(1)要白領此人最富有特征性的動作;(2)在描寫動作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3)要學會準確地使用動詞,要善把人物寫“活”起來。
在進行人物的外貌描寫時,要充分抓住此人的外貌特征,讓其自己站出來“亮相”。在進行人物心理描寫時,要善于利用揣摩性語言;要使所想的內容合理化和“合法化”。
六、教師要與學生一起“下水”
作文也如同游泳,教師在岸上指導游泳者,游泳者是很學會游泳的。作文也是如此,要想寫出好作文,作為作文指導教師或語文教師,都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寫出一篇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近學生水平,水平的作文,既符合學生的口氣,又符合學生的性格特征。這樣,學生會受到熏陶和在感染,因為只有通過教師的實際操作,教師才真正理解和尊重學生,教師也才會受到學生的理解和尊敬,從而才會提高學生寫作興趣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