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磊
統計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統計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溝通能力、創造能力,突出統計的實踐性和實用特色,同時也要結合統計教學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智育的目標不僅在于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秀品質。”本文就統計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略談淺見。
一、統計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目標
統計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目標是學習和掌握統計基礎知識,訓練學生統計技能,在知識傳授中滲透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教育,使學生熱愛祖國,培養關注優秀文化的情感,使學生逐步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
著名物理學家保羅·朗之萬說過:“在學科教學中,加入歷史觀點是有百利而無一弊的。”統計學的發展史與所有學科的發展史一樣,是一部極好的歷史唯物主義教材。結合本學科的教學內容,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教書育人,潛移默化,寓教于樂。它既包括知識教育和技能培養,又包括愛國思想,、審美情趣、務實精神等,從而使學生既有統計技能,更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
二、統計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施方法
2.1因材施教挖掘內涵
統計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在明確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點,有目的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滲透。如統計從概念到方法無不滲透著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要善于挖掘其辯證因素。如根據統計學科實踐性強的特點,在教學中可聯系實際向學生灌輸“實踐第一”的觀點,進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一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教育,倡導理論聯系實際的好學風。比如在進行“統計資料整理與統計分組法”這一內容教學時,對統計總體與總體單位、標志與指標、變量與變異等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正確地選擇分組標志、科學地分析統計數據等問題,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事物的變化發展規律和量變質變規律等基本原理來組織教學、分析問題,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教學過程中應不失時機地展示給學生,促使學生對統計知識加深理解和鞏固,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哲學的第二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2藝術教學實施教育美
統計教學是一種信息交流,是通過教師的語言表達為主要媒介的信息傳遞。教師富有個性的語言表達教學內容,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準確、生動、風趣幽默的藝術教學,有效地將統計知識的美感傳授給學生。統計通過算法和公式的簡潔美、統計語言的邏輯美、統計圖表的形象美,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又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另外在統計教學中實施美的教育就是要在統計中充分發揮美育的特點——形象性、可感性和愉悅性,就是要求教師在統計教學中做到以情動人、以美感人,使學生在享受統計美的愉悅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
2.3社會實踐擴大外延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知識面寬,動手能力強的實用型人才,因此,我們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生對統計工作的“設計、調查、整理和分析”四個階段的參與實踐,使廣大學生親自去感覺和了解社會,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把學生從“接受”知識中解脫出來,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統計學知識中蘊涵的思想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與統計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中國社會的發展變化,所有這些內容都是德育教育的好素材,在統計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內容,不僅可以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習興趣、學好統計知識,而且可使學生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發愛國熱情。
2.4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
夸美紐斯說:“教師的任務是用自己的榜樣來誘導學生。”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具有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影響。而一個人無法給予別人自己沒有的東西。要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教師本身要有很好的哲學修養和教學水平。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生動靈活地滲透哲學觀點,深入淺出,啟發帶動學生的思維活動,注意和學生的交流,使知識素材融會于學生的思維活動之中。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啟發談話,還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如觀察、實驗、分析總結、數學統計,以幫助學生理解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觀點。教師的言傳身教本身不就是對學生進行高質量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統計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幾點體會
3.1要不斷增強教師的德育滲透意識在統計教學中,我們深感教材中所蘊含的科學文化知識,為德育滲透提供了有力的資源和養料。我們統計教師應以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及孜孜不倦的敬業精神在教材處理中善于發現和深入挖掘德育的內容,不斷地增強德育滲透意識,才能使德育在統計教學中做到“潤物細無聲”。還應根據德育大綱的要求設計一個德育滲透序列,形成一個較為完整、合理的德育滲透結構。智育、德育巧妙結合,相得益彰,必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3.2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實現德育滲透目標
統計教師應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進取精神和團隊精神;樹立集體榮譽感,豐富課余文化生活,充分展示高職學生的特長與才能。
3.3要注意掌握德育滲透的適度性原則和重點性原則
首先要遵循適度性原則,德育滲透是將思想、觀點、精神、情操等有意識地擴散、遷移、傳遞給教育對象的,使之在無意中接受。教學中要充分將認識德育滲透的依附性,要防止牽強附會、形式主義和帖政治標簽,不可將統計課變為政治課,那將失去統計課的教學本質。其次要遵循重點性原則,統計能夠用來進行德育滲透的素材很多,但要突出重點,即一堂課要突出一個主要的觀點進行教育,不求面面俱到,以求取得好的效果。
3.4發揮德育在增強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作用
高職階段是學生成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也是品德形成的關鍵時刻,而且統計概念和公式多,計算量大,在學習過程中必然遇到困難,有的學生缺乏信心和毅力,因此,在統計教學中應從統計本身的嚴謹性出發,精心設計教案和教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作風和務實嚴謹的優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