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飛
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單位,是學生在學校生活與學習的基層組織,也是學校實施德育工作的主要陣地。建立有效的班集體,形成團結、合作、勤奮、進取的班級精神,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學校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就此,我談談自己在實踐中的體會。
一、修煉好自己的人格
高尚的人格是最具 感召力的教育力量。那么,教師的人格影響力主要通過哪些方面來體現呢?
言傳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為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道德的楷模,行為的楷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比學生做的更好。教育學生要守時,我每天按時到校,從未無故耽誤一節課;教育學生要有責任感,我認真上好每節課,細致批改每個學生的作業,放學后要到教師看一下才放心離開;教育學生熱愛勞動,我總是與學生一起布置教室,補玻璃,修桌凳……這種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給力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不知不覺中他們也形成這樣的人生態度。
公正合理。擁有一顆公正的新,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公正地處理每一件事的教師,最能夠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也是教師以人格培育學生人格的核心內容。為此,我努力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不因他是后進生而忽略或故意放大;敏銳發現學生身上的不足,不因他是優生而“一肥遮百丑”。這樣,讓每個學生都感到,在班集體里,他們的人格是平等的,他們的“待遇”是平等的,他們是一樣受到尊重的,做到優者不自負,差者不自卑,每個人都盡力更好更快的進步。
二、賞識、關愛學生
真心賞識、真情贊美是打開孩子上進心得金鑰匙。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訣竅就在于抓住兒童的上進心。我一直堅信:真情賞識是一縷陽光,可以照亮學生的心田,每名學生都會因它而燦爛。初中學生證處于成長的關鍵期,許多學生有這樣那樣的毛病,我總是將之看著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真誠地賞識他們,用他們自身的優點 來引導他們向好的方向轉化,效果非常好。
教育是愛的事業,我們要讓愛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田,時刻關心愛護他們,做他們的知心人。記得一次,我發現一個同學上網打游戲,便去家訪。家訪時了解到他是留守兒童,跟著外公外婆住。看著他貧寒的家庭環境,我沒忍心告訴家長家訪的真實意圖,而在回校后與他談心,談初中階段的任務,談改變處境的途徑……當他得知我替他保密、沒告訴家長時,感激的哭了。且事后羞愧難當,后悔不已。一次春游,我發現一位女同學頭暈、乏力,同路的說她中了署,但我卻懷疑她餓著了。我馬上買了兩碗方便面,告訴她老師把面泡多了,請她幫著吃一碗。一碗面吃下去,她中暑的癥狀全部消失。其實她是我班家庭條件最差的留守學生,而自尊心特強,我知道該怎么幫助她。中考時,我總是把我班的考生送到考室,看見他們坐在位置上才離開,規定學生考試結束后回到家必須電話報平安……孩子常對老師心存感激,他怎么會不和你親近,怎么會不聽從你的管教呢?
三、用班規約束學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規就是班級的規章制度。那么班主任如何用班規約束學生呢?
制定切實可行的班規。通過制定班規,提高學生的認識。在制定班規以前,我總是組織學生反復學習《中學生守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規章制度,使學生認識到沒有嚴格的行為規范,就不可能有好的班風,學生在思想品德、文化、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培養和提高就會落空,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制定班規的必要性。制定班規時,應實行廣泛的民主。我先和班干部制定出討論稿,組織大家反復討論,收集、整理大家的建議和意見,使班規能反映大多數同學的意志,班規內容不應有損學生的自尊心、體罰學生等與教育規律、教育法規相違背的 內容。班規要具體,要有操作性。
持之以恒落實班規。制定僅僅是各開端,關鍵是要把它落到實處。班級的管理僅靠班主任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發揮班干部的作用。為了落實班規,我實行班干部輪流值周負責制,負責把本周學生遵守班規的情況記錄下來,對有突出表現的同學提出表揚,按照班規予以獎勵操行分。對有違反班規的同學注明違紀事由、扣分情況,并要求他們每天小結。
實踐證明,這個管理辦法行之有效,能很快杜絕學生違紀現象,對規范學生的行為、建立良好的班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協調好各方面力量
教育工作是復雜的,班主任的工作也不是孤立的,需要得到任課老師、學生以及家長的支持,只有各方面齊心協力,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擔任班主任工作以來,凡是第一次到我班任課的老師,我都提前給學生以及家長作介紹,告訴他們這位老師的特點、性格、優勢、取得的成績,讓他們未見其人就已敬佩。任課老師對班級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我總是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科任老師與學生發生矛盾時,我總是實事求是,不偏不倚,力求既維護老師的威信,有使學生心悅誠服。當學生給科任老師提出帶普遍性的意見時,我總是如實而又有策略的反映給科任老師。在我的印象里,凡是科任老師需要我做的事,諸如代課、守自習、監考,我都非常樂意承擔。其實班主任沒什么權利,只能靠自己多做多干來贏得科任老師的支持,來協調各方面的關系,也只有這樣,一個班的老師才能齊心協力,同舟共濟。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僅靠學校自身額力量還遠遠不夠,還需社會各方面配合,其中家庭教育尤為重要。班主任如何處理與學生家長的關系,將直接影響教育目標的實現,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家長與班主任在教育目標上其實是一致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希望將他們培養成有用之材,而班主任按照職業和道德要求義不容辭地對學生教育負責,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班主任的心與家長的心自然就應緊緊聯結在一起,這也是實現班主任和學生家長合作的基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