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芬
語文教學藝術的調控是協調與控制。配合與服從學生聽課時的行為狀態是協調的開始。協調是學生學習時的內心和精神境界與教師相一致、相配合的境界,是學生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行為到心理的一致與默契,是師生之間的互相理解、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欣賞,互相呼應,形成的教學整體。
一、語文教學內容調控的技巧方法
教師的教案有對教學內容的規劃和策劃,在通常情況下,教師要依據教案實施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有經驗的教師不會完全按照教案教學,而會通對教學內容的變化,完成對課堂教學的調控。常用的辦法主要體現在“加”、“減”、“變”、“調”四個字上。
(一)“加”:在學生理解接受較好,預期的教學內容順利完成時,教師通過增加一些教學內容以調節課堂。增加的內容應該是與教學內容有密切關系的內容,或將下節課的部分內容調上來,或布置一些練習,或多增加一些例題予以講解。
(二)“減”:在學生聽課接受情況不太理想時,預定的計劃有些太多,不能完成原教案的內容,這時,要通過“減”來調控課堂。減去較難理解的例題、練習內容,非重點內容等。
(三)“變”:在教學中若發現預定的教學計劃次序安排不太合理,學生接受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通過改變教學的次序調控課堂。比如,將演繹性講解變為先舉例、后歸納的講授方法;或改變提法和問法,將籠統的怎么樣、怎么辦、為什么等大問題改換成具體的小問題等。
(四)“調”:調是指調動教學內容的先后次序。把預定做結尾的內容調到開始或中間來講,把預定放在開頭的結論調到結尾做結束語,或將演示提前,學生回答問題時答不出預期的答案,就要把難以回答的問題放到簡單問題之后再問等。
二、語文教學應變的技巧和方法
所謂應變是按課堂上臨時發生的變化作出緊急的應對措施,確保語文教學的順利進行。突發性事件和情況有兩大類:一是個體行為,一是集體行為。個體行為只是個別的學生引發的事件,而集體行為則是班級中部分或整體學生引發的事件。教師面對突發事件,必須要冷靜分析,作出合適的處理。對于偶發的、無意的、無惡意的,要立足于轉化引導不予計較;對有意的調皮搗亂,要立足于教育幫助,予以適時制止,避免擴散影響教學。
應變的方法。應變即隨機應變,教師應善于隨機應變,要想變得機巧合適,就要善于把握語文課堂上的“機”。正確把握時機,就語文教學來說,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隨時發生的各種情況、情景、場面、事故中,語文教師要按不同時機來處理各種情景問題。隨機應變是語文教師機智和才學的反映。語文教學中應變的具體處理方法如下:
(一)冷處理。為不讓教學中的個別行為影響教學,不被個別學生擾亂課堂的行為干擾和影響,可采取不予理睬的方法。當然,長期這樣做,可能形成學生更強烈的對立情緒。為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教師課下要熱處理,找學生談話談心,消除師生間的對立情緒。
(二)熱處理。教師在教學中對干擾教學的行為采取比較激烈嚴厲的方式制止,比如指名、批評、呵斥、教訓、懲罰性提問等。不過這種處理方式,由于粗暴,可能造成學生的反感,對教學不利。
1.靈活處理。在教學中有時會發出不和諧的聲音,語文教師要通過自己機智靈活的處理,化解突發事件,使教學持續進行,對于學生引發的教學事故,讓學生感到羞恥和愧疚,從而認識錯誤,改正錯誤。這種機智的處理方法,也是軟處理。常用的軟處理的方法有:
一是因勢利導。在突發事件發生時,教師要借助突發事件進行教育教學,把突發事件引導到教學的正常軌道上,不干擾正常的教學秩序,并借助它的出現,進行教學,使教學出現意想不到的生動局面。
一位語文教師上課時,突然從窗外飛進一只蝴蝶,教師就因勢利導,蝴蝶是美的象征,講我國古代的梁山伯和祝英臺的美的傳說。語文教師在突發事件面前,不慌亂,采用因勢利導的應變方式,維持教學的正常秩序,又利用這一突發事件進行教學,起到一石二鳥的效果。
在課堂上,學生有時會問一些古怪的問題,這些問題與教師準備的答案毫無關系。教師若能夠因勢利導,把教學引入一個新的境界。這種因勢利導的工夫完全靠教師的教學機智,靠教師對課文的深入理解,靠教師深厚的教學功底和豐富經驗,靠教師智慧火花的突然迸發。
2.巧妙回避。上課時,對學生有時突然提出的一些古怪稀奇的問題,有的需解答,有的不需要解答,但是需要解答的問題有的可能使教師一時答不出來。解答不出來時可以告訴學生以后解答,也可以采用踢皮球的機智方法來解救自己的尷尬,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這樣還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學習的能力。“是呀,這個問題提得很有意思,誰能回答呢?"教師把皮球踢給了全班學生。
對學生課堂上的提問,有的可以正面回答,有的不要回答,有的不好正面回答,教師要采用顧左右而言它的方式,巧妙回避。比如:虛晃一槍”你說得很好。”然后繼續自己的教學。
3.先揚后抑。對學生的舉動,先予以表揚,讓學生不產生心理抵觸,然后話鋒一轉,予以批評。如老師上課時一個學生在他的背后模仿他的舉動,引起全班哄堂大笑。老師并不予理睬,等課講到寫字時,教師說:"寫字要先模仿,臨摹就是模仿。模仿是重要的學習方法。畫畫也要模仿,寫文章也要模仿。模仿是學習的第一步。第二步的創造才有希望,也有了基礎。筆者想,剛才某某同學模仿筆者的動作一定很像,不然不會引起大家的哄笑,看來他很有幾分表演天才,說不定將來能成為一個好演員。
4.旁敲側擊。老師對課堂上發生的意外事件不作批評,而是選擇合適的時機在講課的其他時機輕點一下,作側面、暗示性批評,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語文課上,老師正講得起勁,一個響亮的呼嚕聲響起,大家哄笑起來。老師只得停下來解決打呼嚕的問題。他看著睡覺的同學,沒說什么,繼續自己的教學。講到課文的描寫時,他說:“描寫一定要生動,生動的方法有許多,其中使用象聲詞是重要方法,可繪聲繪色地描摹出聲音。比如,要描寫酣睡,就可以使用現在的聲音。”同學們笑了起來,那酣睡的學生也被笑聲驚醒。老師恰到好處的旁敲側擊穩定了教學秩序。
5.將錯就錯。教學中,教師難免有時出現一些錯漏,如果硬撐著死不認錯,會造成影響,老師不妨將錯就錯,分析錯在什么地方,為什么會錯,怎樣避免出錯等。
總之,教師掌握調控和應變的能力,要做到: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課堂上沉著冷靜,處變不驚,避免感情沖動,不隨意發火;在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多設想幾種方案辦法,游刃有余地應付課堂上的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和突發事件。要有民主的、和諧的教學態度。沒有民主的教學態度,很可能在突發事件面前擺出武斷壓制的態度。調控和應變是教師在教學中觀察、感受、辨析以及對策設計等一系列智力活動的綜合,是一種靈感的迸發,是一位教師博學多才、見多識廣、教學經驗豐富的再現,是教師才情學識的綜合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