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福++
議論文的寫作有三要素之說,即論點、論據和論證,這三要素也可分解開來。先說論點,由于作文大都是命題寫作,因而論點也不離乎審題立意。作文命題的方式主要有關鍵詞命題和材料作文。關鍵詞命題就是傳統的命題作文,以對關鍵詞的理解為主,除了把握語詞的本義外,還要注意引申義,尤其是要注意比喻義和象征義。比如“人與路”,路是地上供人走的,有公路、鐵路等,這是基本義;引申為生活及命運之路,就是比喻義;至于象征義,大都由具體而抽象,比如探索之路、創造之路等。確認了語詞的意義,就可相應地提論點,比如命運之路多坎坷,堅持探索之路、創造之路最可貴等。
材料作文的命題字數較多,理解不一,因之有多角度之說。何為角度,材料中的人與事及反映的問題都是角度,具體地說就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問題。比如,世界聞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讀小學的時候,有一次上勞作課,同學們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鴨、布娃娃等等,惟獨愛因斯坦沒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小板凳,老師看了很不滿意,說:“我想世上沒有比這更壞的小板凳了。”愛因斯坦回答說:“有的”。他不慌不忙地從課桌下面拿出兩只小板凳,舉起左手說:“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舉起右手說:“這是我第二次做的,剛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雖然它還不能使人滿意,但總比這兩只強些”。這樣一則材料,就可供多個角度的立意分析。就愛因斯坦來說,不僅不自卑,還有一種自信,而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再就表現來看,顯然又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從老師那一面來看,則是不要輕易否定。不僅要看事情做得怎樣,更要看怎樣去做。從工作上說,表明了對工作的認真,而不是應付。從這個事例中,還可以看出天才并非天生的。
針對作文命題的方式,應加大審題立意的思考,思考才會更到位,而所提的論點則更準確。一般來說,用關鍵詞命題的,大都直接提出論點;若是用材料命題的,則可結合材料來提出論點。至于論點地表述,要盡可能簡練。且最好開頭就提論點,這樣便于行文地把握或貫穿,結尾則可重申論點。當然,重申不等于重復,表述可略有變換。
論據方面,議論文寫作先要積累素材,也有積學儲寶之義。但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要轉化素材,才能變成論據。大可在積累的基礎上,適當加些分析,如此,外在的素材就變成內在的論據了。素材積累,一般可分為事例和名言兩類,則相應地就有舉例分析和引用分析,進而串起分散的素材,即以類相從。對應于論證方法,就是常用的例證法和引證法。這里試為列舉一些,比如“專注”,東漢大學者馬融講學非常嚴謹,為了培養學生專心讀書的毅力,同時考核他們是否胸懷大志,特意在自己座位后設一道紗帳,里面坐著一些妙齡美女。在聽課的四年當中,鄭玄一心聽講,始終未曾看過美女一眼,最后得到馬融學識的精髓。不用說,鄭玄是夠專注的,一點都不分心,而胸懷大志,更使他一心向學,心無旁鶩。一天清晨,女仆把雞蛋放在小鍋旁,以備牛頓做早餐用。而此時牛頓正全神貫注于科學思考,一面沉思,一面就把手表放入沸騰的鍋里煮起來。這表明科學家專注于思考,是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以至于忘了一些日常行為。有一天貝多芬走進一家飯館吃飯,坐下后把飯桌當成鋼琴,手指在飯桌的邊緣上不停地彈動,斜著耳朵好像在聽一首美妙的樂曲,結果把吃飯的事忘記了。等到把一首樂曲彈完,他對服務員說:“買單,多少錢?”服務員笑著說:“先生,你還沒有吃東西呢?”貝多芬這才知道自己還沒有吃飯。這個事例仍就表明人沉浸于自己的專注之中,會相應地忽略了一些外在行為。荀子說:“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眼睛不能東看西看都看得分明,耳朵不能左聽右聽都聽得清楚,作為與外界溝通的兩種重要感官,必得有所專注,才有助于信息地接收。莊子說:“用志不分,乃凝于神。”集中心志于某個方面,毫不分心,最終可以達到神明的境界。而張載說:“人苦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人苦于志趣不高遠,心不在焉,即便想學也學不成。從正面來看,仍就要有高遠的志向,用心專一,才會學有所成。
再如“實踐”,清代大畫家鄭板橋臨終前,要吃兒子親手做的饃饃。兒子馬上去請師傅指教,自己學會做,可饃饃還沒蒸熟,父親就去世了。兒子要盡孝,卻來不及了,于此可見實踐的重要。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名陶知行,因他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才改名陶行知。有一天他去修理母親的表,向修表匠提出修表時要帶學生在一旁觀看。次日下午,他和學生們仔細地看著修表匠把表拆了又裝的全過程。當晚,便到亨達利表店買到修表工具,和幾個學生動手拆裝一只舊表,直到午夜才告成功,他和學生高興得不亦樂乎。修表一事,生動地表明了對實踐的重視。陶行知不僅自己重視,還引導學生一起重視實踐能力。關于實踐,孟子有言:“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是說不能照搬書本知識,還要和實踐相結合,也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蘇軾在《石鐘山記》中說:“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目見耳聞,強調的就是要參與實踐,而不可憑空臆斷。又如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仍就強調不能只憑書本知識,而要親身參與實踐。
至于論證,多講論證方法的使用,其實論證作為一個過程,本身還有結構層次的安排。如何安排論證結構,除引論、本論、結論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三分法外,還有總分式、并列式、正反式、層進式等。總分式就是總論點下再設分論點或分要點,并列式就是并列關系的層次安排,正反式是有正有反,層進式則層次間是遞進的。這些結構方式,也可用擬提綱的做法來訓練,即要求先寫出提綱來,有助于疏理思路。議論文寫作分解,可化大為小,并配合課堂教學中的練筆。再就是鍛煉思維,熟練表達,從而有助于議論文寫作能力的提高。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