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幼兒只有對科學小操作、小活動有了興趣,才能主動投入活動。教師該如何來培養幼兒科學活動興趣,化被動為主動呢?通過以班級特色活動進行探索,是一個好形式。根據幼兒園的課題內容,再結合本班幼兒實際情況與生活經驗,將班級的特色活動的活動內容定為——初探區域游戲中的科技小操作活動。通過區域游戲的形式來設計多樣化的科技小操作活動,培養中班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要讓幼兒進行有價值地探索,就要給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豐富的可操作材料可以讓幼兒在活動中動起來,有利于激發幼兒探索欲望,同時也要注意這些材料投放的位置以及順序也是相當重要的,這些零零碎碎的東西都將影響到幼兒參與科技小操作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要通過區域游戲活動中對活動的目標定位來發展幼兒的科技小操作能力,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要通過分層創設環境,有選擇的來投放材料。給予幼兒充分探索的自由以及讓他們去積極主動地感知、發現的權利。要在區域游戲活動中引導幼兒將自己感知到的事物現象、特征以及是通過怎樣操作、發現、推理的過程,與同伴進行交流,大膽地進行科技小操作活動。要通過區域游戲活動來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對科學的認識以及操作能力的提高。
為了讓幼兒更好地完成預設的目標,在班級的科技角中我們給大家提供了豐富的且可操作性強的材料,讓班內的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都有材料去嘗試進行科技小操作活動,去探索科學活動中的各種奧秘。鍛煉他們的科技小操作能力,以及進一步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讓他們在今后的活動中,更愿意去主動地進行探索,進行實踐。
中班幼兒受年齡特點、思維水平以及生活經驗的影響,在活動中,他們總是會比較容易發現一些自己能親眼看到的、同自己的生活經驗有密切關系的一些科學現象。《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科學領域內容與要求中也提出了:教師應引導幼兒對身邊的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我們在活動室創設科學活動區域時,在游戲內容的選擇、材料的投放、老師的指導和評價等多個方面,都要以我們的“主題目標”為依據,同時結合班級幼兒的具體情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開展。活動內容也都是圍繞“幼兒生活中的科學”這一中心來展開。讓幼兒通過科技小操作活動來培養他們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在區域活動中,重點可以設立在科學探索區,而其他的區域則作為輔助性區域,從各個側面來拓寬和加深對幼兒科技操作能力的培養。
中班幼兒的思維還不夠具體、不夠形象,他們對新知識的建構需要通過具體的材料操作,在操作的過程中進行感知。所以,在投放材料的時候,要有選擇有目的地進行投放。例如,在材料的選擇上既要注意整體性,也要注意個別差異。每一種材料,在投放的時候,都會考慮到材料的數量、種類、顏色等是不是能夠滿足班內所有幼兒,讓每個孩子都能夠進行自主地選擇和探索。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到材料的難易程度,是否適合每個小朋友,對于能力較強的幼兒,可以讓其選擇難一點的材料進行探索,而能力較弱的幼兒則可以選擇一些材料比較簡單的來進行探索。當然,最重要的是在投放材料的時候要有目的性,對于自己投放的材料,想達到什么樣的效果,教師要心中有數。
在幼兒具體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活動前先向幼兒提出富有啟發性、可挖掘性的討論話題,激發幼兒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鼓勵幼兒用各種符號記錄所發現的操作現象或問題,并借助這些記錄、資料來歸納感性的經驗。
在制定具體的特色內容時,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選擇一些適合中班幼兒的科技小操作活動,通過這樣一系列的科技小操作活動來培養孩子們對科學的認識及興趣。比如特色活動“玩一玩,親一親”,“有趣的沙子”,“躲在哪里”等等,通過讓孩子們親自進行實踐操作,從而獲得科學的知識,得到科學的結論。在每次進行科技小操作活動之前,盡可能地將材料準備齊全,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在種類上,都能夠使每位幼兒都參與到探索的過程中來,讓他們能夠自主地進行選材,自主地進行操作活動,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他們對科技小操作活動的興趣。
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們的大目標仍舊不會變,仍然會努力通過特色活動來培養孩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當然,現在存在的許多問題也都將在接下去的日子里,進一步地加以修改和完善。比如在活動中怎么能夠使活動在經過多次操作之后,還能使幼兒感興趣,讓幼兒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操作能力。又比如在選擇材料的時候最好能夠選擇一些功能性較強的,可以一物多玩的材料。最后在選材的過程中,會更加考慮到材料的安全性以及可操作性,讓每個幼兒能夠更為方便地去進行探索實驗,去主動地獲得科學知識。這些都將是在今后研究過程中需要注意和改善的地方。
(江蘇省昆山市花橋曹安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