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龍++宋波
摘要: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提高是教育信息化的需要,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需要,是提高科研水平的需要。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內涵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四個方面。強化信息意識,營造良好環境,制定規章制度,完善激勵機制,參與課題研究等措施,有利于培養和提升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信息化素養。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7-0089-04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信息科學技術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并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全球的經濟結構以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社會大系統中的高等職業教育也必然受此影響,因此,高等職業教育要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以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然而,當前的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整體發展水平卻成為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瓶頸”,制約著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同時也制約著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潛力。因此,重視和加強對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的研究,對進一步推動高等職業教育向前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培養和提升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意義
信息化素養是信息社會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質,更是職業教師所應具備的重要素質之一。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主要執行者的教師,其信息化素養體現為對信息化教育教學環境的適應與操作能力,對教育教學信息資源的設計、開發、組織與優化的能力,掌握和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的能力等等。培養和提升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信息化的需要
高等教育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為信息化社會培養創新人才,貫徹終身教育思想,促成學習型社會的形成而必然選擇的一條發展道路。教育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這就要求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必須具有獲取信息的強烈意識,具有對信息好壞進行評判的分析能力,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操作方法,對各類教育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優化、設計和開發的能力,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過程中較廣泛地運用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通訊技術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從而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效益,幫助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獲取知識、增長才干。
(二)教學質量提升的需要
高素質、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保證高等職業院校教學工作有效進行的前提條件。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師的個人素質結構直接關系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而教師信息化素養的高低、信息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因此,提升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將有利于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和教育教學水平,進而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是高校發展的生命線,在當今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走向大眾化教育的時代,教學質量始終是我們強調的重中之重。
(三)科研水平提高的需要
科學研究是高校獲得持續發展,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關鍵。任何教育改革最終都需要教師去落實。高等職業院校要獲得持續發展,保持旺盛生命力,其教師必須要成為研究型教師。教育改革要得以實施,就必須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使其成為研究型教師。然而,我國很多高等職業院校科學研究的基礎較為薄弱,教師的科研水平亟待提高。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的提升,可以使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在教育和科研過程中全面、廣泛、熟練地運用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通訊為基礎的現代信息技術,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從而適應信息化社會對高等職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的內涵
信息化素養由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個方面構成。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主要指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也指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在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理論指導下,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整合教育技術手段的教學能力。它要求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在觀念、內容、組織、技術、模式、環境、評價等一系列教學因素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與創新,從而適應信息化時代的需求,促進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其內涵由以下四個方面構成:
(一)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信息意識
意識是行動的先導。信息意識是人們對信息的洞察力、敏感性、分析判斷和決策的能力,是人們對信息能動的認識和反映。人們信息意識強弱主要體現在能否很好地利用所處環境中蘊藏的各種信息。提高信息化素養的關鍵是強化信息意識,利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和工作中各種問題。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要對教育信息化、信息社會、信息化素養等有正確的理解;對信息有較強的敏感度,認識到獲取信息資源對教育工作與科研工作的重要性;意識到學習、教育或者科研工作等問題能夠通過獲取信息來解決,并且這種信息獲取與傳統的信息獲取方式大不相同。所以,高等職業院校教師應該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
(二)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信息知識
信息知識指信息技術的基本原理、信息搜集的方法及對信息的預測、分析、利用的知識等。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對信息的吸收和利用體現了其信息知識的豐富與否。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要有足夠的信息知識和較強的信息利用能力,才能做到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高等職業院校教師需要具備現代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知識。現代化教育技術理論知識主要涵蓋教育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教育技術的基本內容,各種教育媒體的使用方法與主要特點等;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過程,教學設計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與作用等基本知識;信息化軟件開發的基本知識以及信息化軟件設計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過程等。
(三)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信息能力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獲取教學資源后要能結合本專業的教學內容以及課堂教學、實習實訓等教學工作的需要,開發制作出有利于開展教學、豐富課堂、培養技能的教學軟件,使學生能更加容易地理解知識和掌握技能。因此,高職院校教師應該具有多維的信息能力,即教育媒體的基本操作技能、信息技術的基本利用技能、課堂教學與多媒體課件的整合技能、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技能、教學設備簡單故障的排除技能、多媒體教室的駕馭技能等。同時,要具備六方面的信息化素養,即信息獲取能力、信息分析能力、信息評價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利用能力、信息輸出能力等等。
(四)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信息道德
所謂信息道德就是指涉及信息開發、傳播、利用和管理等方面的道德準則和要求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道德關系。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信息道德素質才能做到為人師表和以身作則。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要具有較強的信息責任意識,能夠理性地選擇信息,保證向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傳遞信息的思想性與科學性;要重視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進行信息道德教育,提高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獲取信息、運用信息的道德意識,維護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身心健康。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意識是先導,信息知識是基礎,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證。這四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構成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不可分割的整體。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的培養路徑
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要適應信息化社會發展趨勢,在信息化進程中更好地扮演教師的角色,更好地擔當起教師的責任,以期培養信息化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必須提高自己的信息化素養。具體而言,可通過以下幾方面培養和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信息化素養。
(一)強化信息意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培養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的前提條件是改變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傳統思想觀念,強化其信息意識,培養其對信息的敏感度。信息化素養這一指標在傳統的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素質結構中一直被忽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各高等職業院校領導、管理人員和教師的信息意識尚未到位。近年來,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角色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發生了轉變,但還是難以適應信息化時代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需要。有些高職院校教師甚至缺乏信息學的基本知識,對信息不敏感,信息思維能力不強,對現代教學手段不會使用,導致教育教學質量和成效低下。因此,在信息化時代,重視強化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信息意識,加強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營造良好環境
良好的環境包括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要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信息化素養,需要同時搞好軟件和硬件建設,營造有利于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的優良環境。高等職業院校應根據院校自身的實際情況,為課堂教學配備各種常規的教學媒體,為教師提供足夠的并且使用方便的多媒體教室,為教師配備足夠多并能與因特網相連的計算機,使之適合高等職業教育的課堂教學。通過建立合理的管理機制,要求高等職業院校的師生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來應用網絡,為他們提供多種形式的教育信息源和方便快捷的網絡服務,使他們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使用網絡,為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能力的提升提供便利條件。良好的網絡環境只解決了信息傳播的載體問題,要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還必須解決多媒體教學資源的建設與共享問題。因此,高等職業院校還需要建立多媒體資源庫。資源庫的組成要包括音頻素材庫、課件庫、案例庫、基礎教育資源庫、習題庫和VOD視頻點播等系統。高等職業院校還應配置相應的現代化教學設施,購進必要的軟件和教學資料,建成適應高職教育教學的教學資源庫。
(三)制定規章制度
要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必須加強制度建設,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從制度層面對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作出規定。
首先,各高等職業院校在教師信息化素養能力培訓方面應該建立明確的制度。高等職業院校可根據本院校的實際情況邀請信息化方面的專家來校開展培訓和講座等,具體培訓內容可由各高等職業院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但要有相對穩定的工作規章制度,并且要嚴格執行。
其次,各高等職業院校要定期更新、修訂培訓的內容。在確定培訓內容時,要依據信息化時代對教育教學的要求進行整合式培訓。同時,由于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更新速度快,針對高等職業院校教師進行的現代信息技術培訓的內容應該經常更新。
最后,培訓要有的放矢。在培訓前應對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分析、評定,在此基礎上,根據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能力水平和教育教學需要科學地確立培訓目標,設計有效的培訓方案,制定相應的分級培訓大綱,進行分級培訓。
(四)完善激勵機制
要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教師的信息化素養,還應該建立起一套科學可行的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評價激勵機制,促使整個教師團隊產生應用信息技術于教學實踐的外部動機,調動廣大教師的應用積極性。對于積極參與教育信息化相關工作的教師,高等職業院校應予以鼓勵,要堅定教師對信息化教育教學技術的學習信心和不斷深入探索的精神。對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的評價應多以肯定、鼓勵的方式給予積極引導和激勵。高等職業院校可鼓勵骨干教師積極開發網絡課程、制作教學課件、建立個人教學主頁,并在一定程度上把教師應用信息化教育教學情況與教師工作總體考核結合起來。同時,可把取得相關的教育技術培訓證書作為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入職、晉職、晉級的重要考核條件,對于不接受教育技術培訓或培訓未合格的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不得評優評先以及晉升專業技術職務。雖然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提升目標的實現需要較長的時間,但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和評價體系是十分必要的促進手段。
(五)參與科學研究
教育信息化試圖把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從知識傳遞者的角色上解放出來,但傳統教育制度仍把高等職業院校教師束縛在知識傳遞者的角色上。由于現代信息技術在高等職業院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使得教學內容無論在內在結構上還是在外在形式上都有所變化,教學手段也愈加科學和高效。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教師應積極參與有關高等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課題的研究。這樣做有利于幫助高等職業院校學生學會學習,有利于培養和提高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有利于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與效益。高等職業院校教師應充分利用在教學一線從事教育教學的有利條件,拓展研究思路,積極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推動高等職業教育信息化的實踐向前快速發展。當然,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實踐中,積極開展信息化教育教學課題研究,也將鞭策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更多地應用信息技術,從而提高高等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素養。
高等職業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制高點,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要想在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主陣地上取得最終的勝利就必須占領這個制高點。因此,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信息化素養,刻苦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掌握信息技術技能,并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崗位上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創造性地應用信息技術,為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婧.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實現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關鍵[J].江蘇高教,2004(4):109-111.
[2]馬淑芳.對高職教師信息素養培養方式的構想[J].教育信息化,2006(6):69-70.
[3]王麗娟,吳陳.高校教師信息素養評估體系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3):102-103.
[4]羅輝.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及其培養途徑[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5(2):15-17.
[5]翁國秀.論信息時代的教師信息化素養及其培養[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2(2):150-152.
[6]王玉明.試論教師信息素養及其培養[J].電化教育研究,2004(2):21-24.
[7]王威揚,劉慶治.論高校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12):86-87.
[8]王琰.提高高校教師教育信息化素養的幾點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08(11):111-112.
(責任編輯:謝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