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津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的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一切問題,最終是關于人的問題或人的問題的一部分。因而可以說,馬克思主義人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內在的、本質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學的出現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深化和發展。就馬克思主義人學理論進行研究,對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的自由全面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價值。
一、馬克思主義人學概述
馬克思主義人學是研究人的存在、人的本質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規律的科學理論。它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等人與客體關系中研究分析人本質力量的發展和解放,以此指導人與自然、社會、文化發展實踐,促進社會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馬克思主義人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馬克思在把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作為自己研究主題的同時,就已經把人的問題作為自己研究的主題。人在改造社會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深化認識的主體和客體,進而形成規律的總結,不僅以此探尋自身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力量和作用,同時也指導自身本質力量得以解放。馬克思認為,人類的發展是矛盾不斷得以解決的過程,包括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以及人的需要和使之滿足的客觀可能性之間的矛盾。從原始社會經過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最終到達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實現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由此,我們可以將馬克思主義人學拆解為人的本質、人的價值與需求和人自由全面的發展三個部分。
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是現實的,活生生的,人是自然的存在物,是鮮活的生命存在,并且是具有思維和意識的特殊生命,同時,人又是社會的存在物,是社會歷史的產物,“人的本質,就其現實性來講,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而,人的本質既要從自然的存在去理解,又要從社會的存在去領悟。
馬克思認為,人的價值包括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人的存在、發展對自我具有價值意義,人作為自我主體的對象性客體,存在著自我利益的實現。同時,人作為社會關系的總和,還存在社會利益的實現,其存在發展要對社會產生作用和意義。并且,人作為自然和社會的主體,存在很多需求,這些需求是人實踐活動的內在動力,正是人的需求和滿足需求的實踐活動促進了人的主體性的發展,逐步實現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和活動發展需求。
馬克思認為,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發展是人在自然力量和社會力量的盲目奴役下解放出來,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 達到生存發展自我完善的嶄新境界。人的本質是自然存在和社會存在的統一,既要受自然的制約又要受社會的支配,人只有通過認識自然和社會規律,并自覺利用這些規律為自身發展服務,才能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決定自身的生存、發展和自我完善,從而實現自由全面的發展和自身的解放。在這個社會歷史過程中,人的解放和發展還要受到現實的制約。社會物質生產、精神生產、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和整個社會制度的變革狀況,最終都會在各自領域制約人類自由全面發展和解放的實際程度。就人自身而言,自由全面發展包括智力、體力,也包括道德、意志,并且還有理智與情感,只有各個部分充分和諧發展,才能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因而,馬克思認為,只有在未來的,消滅了私有制異化的共產主義社會才能最終達到,正如《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主義社會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是一切人全面而自由發展的條件” 。
二、馬克思主義人學與人自由全面發展實踐
馬克思認為,“哲學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在于,它具有改造世界的作用。馬克思主義人學同樣如此,其研究視域中的人,是現實社會中的現實的人,它以人的現實存在為出發點,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目的,推動人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實踐的展開。馬克思主義人學特別是人自由全面發展理論為現實實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論價值。我們可以說,社會主義的建設發展,不僅是經濟社會文化等的建設發展,同樣是人自身的進步建設發展。社會主義改革實踐是對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文化體制的改革實踐,其改革主體是人,改革實踐的載體和目標也是人。人的發展如何,都直接作用、影響甚至決定著改革的狀況和前途。因而,隨著人的素質及人的需求在當代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人學研究逐漸成為反映時代發展狀況和探索社會歷史發展目的的必經之路,人的作用、價值、發展,人的創造力、推動力和人的自由解放,亦成為時代發展必須解決的最迫切和根本的問題。
依照馬克思主義人學的觀點,人的全面性取決于社會關系的全面性。而人的發展是同人生產、生活于其中的社會變化發展相一致的,人創造社會關系的活動是向著全面性的方向發展的,同時人在創造全面的社會關系的歷史實踐進程中也使自身達到了全面性。我們可以說,只有當社會的發展達到某種程度的全面性,人才能夠在全面的社會關系中進行全面的實踐活動而獲得全面的發展,達成自身的全面性。社會關系的全面性是歷史的產物,人自身的全面性也依托其所存在和發展的歷史進程中達到。人對自身本質力量的全面占有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及所創造的社會關系來實現。人的全面性不是自然的產物,而是社會的、歷史的、實踐的產物。
三、人自由全面發展理論在文化改革發展中的現實意義
文化產生于人類的發展進程和社會實踐中,是人類創造的精神和物質財富的總和,狹義的來說,是指人類的知識、智力、情感、藝術、教育、科技等內容,它涵蓋了一個民族全部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力量,最直接反映人的價值、需求和自由解放,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最終標志。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束縛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和深層次矛盾還沒有根本解決,實現文化的科學發展,實現文化領域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還存在一些短板。研究馬克思主義人學特別是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從文化創造者和文化享有者的角度解析社會主義文化改革發展內涵,對文化改革實踐具有重要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1.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必須體現為個人需求和能力的全面發展,個人的需求能力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整體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全面發展,國家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又具體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進步發展。任何一方面的缺少匱乏都會影響到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將人的發展水平限制在較低的層次上,使人的現實存在處于一種“扁平”狀態,甚至變為“單向度的”、“異化的”人,而非“自由全面發展的”人。正是在人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的不斷進步發展中,人的各種需求和能力得以不斷發展,離開具體的社會環境和國家環境,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就成為遙不可及的理論。
2.人是推動文化發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一是人的生產實踐活動是文化發展的唯一源泉。物質決定精神,社會生活是精神文化發展的源頭,離開人的生產生活,離開人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權益,文化就成為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為文化發展提供了新的需求,為人在歷史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提供了新的動力;二是人是文化的建設主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文化的表現主體,同時,人民群眾是推動文化發展的力量主體,既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創造者;三是人的需求是檢驗文化發展的內在動力。文化發展離不開人的需求,需求的不斷擴大又引導和促進文化的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維護好、保障好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3.社會主義文化是人民大眾的文化,“為了誰”、“依靠誰”是文化建設的根本問題,決定著社會主義文化的性質,也是現階段人在文化領域自由全面發展的努力方向。只有始終堅持人民立場、樹立人民視野、立足人民需求,才能使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使人民真正獲得文化發展的自由權。文化體制改革,正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改變阻礙文化健康發展的不合理因素,改革創新推進文化繁榮發展的模式,把發展的目的落實在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實現人民文化權益、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最終實現人民自由全面發展上。只有加快推進文化改革,增強文化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和質量水平,切實解決束縛文化發展的一系列問題,才能夠扭轉文化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不適應的現狀,確保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更好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不斷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