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紅
摘?要:中職教育不同于普通中學,個人素養、關鍵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質量的主要標準,也是企業招聘員工最主要的素質要求。學生管理工作是培養高質量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障。
關鍵詞:“四全”德育?“四自”學生?德育體系建設
筆者學校地處蘇南經濟發達地區,社會貧富差距大,問題學生、特殊學生、特異體質學生多,加上教育失衡等諸多問題,讓學校德育工作喜悅與憂慮同伴、機遇與挑戰同存、希望與困難同在。但學校一直將德育教育工作放在學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將其作為促進學校整體發展的著力點,堅持“學生是未來,一定能成才”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行“四全”德育體制建設,從實際出發,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德育教育網絡。
一、全員育人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德育方針,成立了以校長、書記為組長,副校長為副組長,學生工作處、團委、專業部負責人為成員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由法制副校長、社區民警、校風監督委員會、家長委員會、班主任、德育課教師、課程教師、后勤服務隊伍、專業輔導員等組成的德育隊伍。學校每一名教職員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有責任和義務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是全員德育的主要力量,實現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從而形成對學生的教育管理人人負責、齊抓共管的局面。學校通過對家長進行經常性、規范性、專題性的培訓,使每一個家長成為了解學生心理、掌握教育規律、有科學教育方法的德育工作者,實現家校共管;通過與企業、社區聯系,定期開展輔導活動,使企業、社區的工作人員和民警成為學校德育的輔助力量;學生會、團總支、班委會、團支部是學生中的骨干力量,在學生教育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通過成立各種文化社團,發揮其表率、監督、管理作用,在學生日常管理中協助學生科、團委、專業部做大量的具體工作,成為學生管理工作的生力軍。
二、全程育人
學校將德育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貫穿課內、課外,建立了一個多層次、連續性的德育網絡。平時我們以信息(電話、電子郵件)溝通為主;以請家長來校溝通、走訪家庭為輔;以班主任為組長,課程教師團隊定期開展“面對面”評價會,了解學生家庭狀況、成長環境及在家的思想狀況與表現、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個性特征,向家長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在校表現,指導家長轉變教育觀念。2011年5月,學校在“首屆蘇派職教高層論壇”上,成功地開設了一場“面對面評價”,把學生平時生活、學習、表現等照片、視頻和家長共享,并讓學生當場展示自己的學習作品,學生、家長深受感動。學校與家長共商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幫助家長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孩子,使其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質量觀和價值觀。
三、全面育人
通過學校、家庭、社區、企業構建全方位、多渠道、立體的德育體系,有序開展各類活動,把愛國主義教育、文明素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禮儀教育等內容歸入每月的德育主題,貫穿整學年:例如:開展“7S”“七好學生”(整好容、進好門、洗好手、跑好步、做好操、用好膳、說好話)專題活動及儀容儀表禮儀規范教育;開展技能大比拼活動;開展法制教育活動;開展“五個我”(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現在在哪里?我要到哪里去?我怎樣到那里去?)職業生涯規劃;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展“志愿者在行動”活動;以書香江蘇網站為依托,開展“今天存儲知識,明天提取智慧”讀書活動;借父親節、母親節開展“感恩父母、老師”感恩活動。另外,學校企業輔導員直接參與專業教學,為學生的就業指明了方向,特別是我們學校的優秀畢業生,是專業輔導員的重要來源,他們的現身說法加強了學生對本專業的認同感,堅定了學生學好專業的信心。
四、全心育人
積極資助貧困生,切實關心寄宿生,努力方便走讀生,不讓一個孩子輕易輟學,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責任心、愛心、耐心、細心和寬容心。對學生實施親情化、個性化教育,深入學生心靈,尋找發現學生的發展潛能,使學生在學業、道德、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導,使學生的潛能和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學校德育工作要適應新形勢,掌握新特點,探索新思路,不斷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加強德育課程建設,加強管理服務建設,加強體制機制建設,以促進學校德育工作不斷加強和改進,這樣才能增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意識,最終成為“人格上自尊,學習上自覺,行為上自律,生活上自理”的“四自”學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太倉中等專業學校)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