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瓊 彭琨 董琪



根源于利率市場化以及金融機構期限錯配等原因,在資本市場上產生、發展的資產證券化業務,中國從2005年起開始逐步發展。2013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中指出以常規化的方式逐步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人民銀行和銀監會隨后加快了推動步伐。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可以提高資本市場流動性和經濟效益、批量處置和經營資產、豐富市場投資品種、拓寬直接融資渠道,不論對商業銀行、企業還是投資者都非常有益。
特別地,對于商業銀行,隨著凈息差在銀行的業務發展中貢獻度逐漸降低,以及“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最低資本要求的不斷強化條件下,資產證券化可以優化資產負債結構、減少對傳統凈息差的依賴度,促進銀行機構從傳統業務向中間業務轉變。但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發展時間較短、發展規模較小、資產種類單一,對資本市場的積極效用還不很明顯。究其原因,除了開展時間較短、經驗不豐富、法制環境不夠完善、一二級市場流動性不夠、再證券化產品風險高等,也因銀行可證券化基礎資產的范圍狹窄而影響證券化發展。本文針對銀行可證券化的基礎資產展開分析,進一步說明應如何能夠擴大資產范圍,促進信貸資產證券化的穩健發展。
銀行業信貸資產分布情況
全球情況
截至2012年年底,全球銀行業資產規模已經達到了160.41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為223.7%,且該比重從2002年到2012年連續十年保持均值為正的增長。詳見圖1。
縱觀全球銀行業,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最為發達的國家當屬美國,其信貸資產中非證券化貸款及租賃款占比為73%。從圖2和圖3中可以看到,在美國銀行信貸資產中,不動產抵押貸款占比47%。美國證券化資產在整體信貸資產中的比重較大,占比約為27%;且不動產抵押貸款成為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最富饒的資產提供源。
國內情況
截至2013年年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達到了151萬億元,其中貸款規模77萬億元,占比超過50%;信貸資產是GDP規模的1.4倍,是廣義貨幣總量的73%。信貸資產總量相當巨大。
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十六家上市銀行貸款余額合計約47萬億元,其中信用及保證類貸款總額21萬億元,占比46%,抵質押類貸款余額26億元,占比54%。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國16家上市銀行貸款余額如圖4所示,2007~2013年中國16家上市銀行貸款總額及增長率情況如圖5所示。
可以看出,我國銀行信貸資產分布主要集中在抵質押類貸款。截至2013年12月中國16家上市銀行按擔保方式分類的貸款余額如圖6所示。
證券化基礎資產分布情況
國外情況
截至2013年年末,美國證券化市場存量達到10萬億美元,占同期債券總存量比例超過25%。2000年至2013年,美國資產證券化市場發行量平均為每年2.96萬億美元。最近10年,美國資產證券化存量規模與GDP的比值連續超過50%。
從2003年至2013年近十年全美債券市場發行情況的數據看,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抵押貸款證券化(英文簡稱MBS)發行量最大;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MBS當年發行量顯著降低,2013年再次超過國債。近十年美國債券市場發行情況如表1所示。
從美國資產證券化的資產種類來看,主要是抵押貸款證券化和其他類資產證券化(英文簡稱ABS),MBS在整個證券化市場占比為80%,而ABS主要以汽車和信用卡貸款證券化為主,其中,不動產抵押相關貸款證券化占比約為85%。除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外,其余證券化產品,則以汽車貸款證券化、信用卡貸款證券化、全球擔保債務憑證(英文簡稱CDO)和非機構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英文簡稱CMBS)為主,詳見表2。美國形成該證券化產品基礎資產結構的主要原因之一,即美國政府大力扶持MBS業務發展,從基本政策的支持、疏導,到成立“房貸美”、“房利美”(簡稱“兩房”)兩大專業協會進行住房抵押貸款匯集、打包、發售等業務支撐,再到2008年金融危機美國政府采取的收購“兩房”以穩定信貸市場波瀾等舉措,都反映了政府對于證券化業務市場格局的重要影響。另外,從美國信貸資產歷史利率進行分析,住房抵押貸款利率(表3)明顯高于工商類貸款利率,美國工商貸款利率為聯邦基金利率加上一定的息差。同時,與汽車貸款相比,利率上的差距并非很大。從操作難度上看,個人住房貸款不涉及像信用卡貸款類的動態資產池,從而為證券化渠道再融資奠定了基礎。
歐洲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資產證券化市場,2013年資產化產品存量為1.5萬億歐元。2000年至2013年,年均發行量為3162億歐元。由表3可以看出,2013年歐洲發行量最大的為ABS產品,其次為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產品(英文簡稱RMBS)。另外,歐洲證券化市場一大特色為中小企業資產證券化,規模占比超過10%。
國內情況
我國資產證券化發展時間較短,規模較小。從存量情況來看,截至2013年年末,規模大約為320億元,占銀行業總資產的比重僅為0.02%,占同期債券總存量的比重僅為0.10%。從發行情況來看,截至2014年3月底,銀行間市場發行資產證券化項目,共計1501億元,主要發行方為銀行機構,發行產品共計1332億元,占比接近90%。另外,我國信貸資產主要是以信用和保證類貸款為主,抵押類貸款作為基礎資產僅有兩筆,金額近72億元,占比不到5%,與我國龐大的抵押貸款規模還不相適應。詳見表4和表5。
形成證券化資產分布現狀的原因
從2005年至今,我國資產證券化工作經歷了三輪試點,仍處于起步摸索階段,但也開始出現基礎資產選擇難度不斷提高等狀況,主要原因如下。
抵押類貸款變更登記繁瑣。個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由于涉及每筆貸款抵押登記變更,操作難度較大,雖然目前可以通過批量化的形式進行變更登記,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面對上萬筆業務、不同區域政策執行要求的差異,操作難度很大,且增加了發行成本。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化在美國之所以可以成為主流,主要在于美國抵押權的轉讓登記是通過建立先進的抵押貸款電子登記系統(英文簡稱MERS)來完善的,抵押電子記錄系統是一種“賬簿記錄”的清潔中心,追蹤抵押貸款及其附隨權利的轉移情況,這就使得資產證券化的抵押權查詢、變更登記變得極為簡單。endprint
住房抵押類貸款利率水平較低。從2007年以來,住房抵押貸款快速發展,但其利率一直處于低位,集中在基準利率7折到1.1倍左右。相對于其他貸種而言,住房抵押貸款利率水平一直以來都較低。而在美國,同期限住房貸款與工商貸款相比,利率一直較高。
小微企業貸款證券化處理難度相對較高。小微貸款主要有抵押、保證、信用等形式,但抵押占比較高,而保證和信用占比相對較低,且筆數較多、操作難度較大,這也使得開展的積極性受到影響。另外,近年來國內小微貸款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加之銀監會下發的“兩個不低于”的考核指標,使得各家銀行對小微貸款的額度打開綠燈,額度充足,開展證券化的積極性變得相對較低。
規模效應影響資產選擇的種類。隨著參與資產證券化的機構數量的增加,資產證券化的發行成本有所下降,但依然偏高。資產證券化業務需要聘請合格受托機構、專業主承銷商、評級機構、律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這就使得業務的費率受規模影響十分明顯,只有入池資產達到一定“規模”才具有優勢,才能有效攤薄費用,降低業務實際成本,減少發起人虧損的風險。然而,要選擇一定規模要求的基礎資產亦是問題,選擇難度相對較大。
不同銀行業監管政策條件下的商業銀行訴求不同。國外的主要金融機構積極參與資產證券化的目的,是為了直接融資后優化投資方向和資金運用效率。然而,在國內整體信貸規模的限制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起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動機,更多是騰挪信貸額度,繼續加強信貸業務,對“難出表”或“無法出表”的證券化類業務進行規避,很大程度上縮小了基礎資產選擇范圍。
市場創新不夠和借鑒經驗不足。從發行的資產證券化產品來看,主要集中在公司貸款,且擔保方式主要為信用和保證方式,不涉及抵押變更登記手續、循環支用、最高額擔保等問題。這就使得這類貸款發行的數量非常多,占比超過80%,市場上可借鑒的經驗較多,處理難度相對較小,因此銀行機構比較集中地選擇此類資產來實施證券化業務。而其他種類的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市場創新不夠,市場上可借鑒的經驗也不多。
有效基礎資產的選擇標準
具備一定的規模。信貸資產證券化必然要走向常態化發展之路,一定規模的基礎資產是其保障,具有創新的價值,也有推廣的必要,更是攤薄發行成本的有效措施。就目前銀行信貸資產的分布來看,抵押類貸款占比較高,但證券化比例非常低,2013年年底,我國個人住房貸款9萬多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12.5%,未來可供證券化的空間非常大。
形成一定的收益。信貸資產證券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會存在騰挪資產,發行產品存在的收益倒掛等情況,會影響銀行對資產選擇的綜合考慮。在選擇基礎資產方面,收益過低的資產,可能會面臨發行市場債券價格過低而發行不力的情況,因此,選擇基礎資產要兼顧發行收益。
具有較好的歷史記錄。借款人應具備良好的信用記錄,同時,銀行對該類信貸資產應具備至少3~5年的歷史數據,便于對數據進行分析。這些歷史記錄包括良好的貸款歷史表現、符合標準的不良貸款率、可統計的歷史逾期及違約率、可統計的回收率等,以方便貸款的入池操作、后續評級以及現金流分析等工作。
執行難度較低。執行難度既存在法律可行性層面,也包括實際操作難度方面。比如對可循環抵押貸款和最高額抵押貸款,其面臨抵押權無法在法律層面進行清晰分割,或分割難度大等技術難題,因此執行難度較高。再比如消費類貸款,由于其筆數多,在盡職調查、執行商定程序等過程中,為發起人的相關資料收集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操作難度較大。
選擇有效資產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建議
首先,從政策監管的角度看,要在控制整體性、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前提下,鼓勵進一步豐富入池資產的類別,尤其要加快抵押類貸款證券化業務的進程。同時,要鼓勵創新,建立頂層配套法制建設,嚴格控制資產池質量,研究最高額項下貸款、循環貸款、不動產登記等方面的創新,促進小微貸款、信用卡、不動產貸款的證券化。
其次,從業務發起人挑選信貸資產的角度看,要堅持戰略發展方向,優化貸款投向分布。發起人應結合業務規模需求和政策導向雙重因素,將騰挪的新的貸款規模更多投放到消費、新興技術、三農、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同時,要研究借鑒國外經驗,拓寬基礎資產范圍、挖掘占比較高的基礎資產潛力,做好與基礎資產管理部門的協調,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嘗試以不同資產支持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
最后,從中介服務機構參與證券化的角度看,要做好配合創新,加強不同資產支持證券的研究。提升評級的差異性,不斷優化評級模型;加強法理和法例的研究。還應當積極優化流程,提高資產支持證券開展的效率。資產證券化過程中,參與中介服務的機構較多,必須提高處理效率,更好地保障不同期限資產支持證券化。
(作者單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金融同業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