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杉
政府強調“穩增長”不會阻礙改革,這表明政府會在“穩增長”同時堅持改革,而那些能夠促進“穩增長”的改革,才會是改革優先選項。在諸多改革議題中,金融改革會率先推進,匯率改革在下半年應再下一城。
中國官員近來頻繁強調,外匯儲備邊際成本高于邊際收益,這實際表明,中國不愿看到外匯儲備持續增長。
中國外匯儲備已經接近4萬億美元,遠遠高于正常外匯需要,其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多額外成本。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不斷膨脹,主要源于外匯儲備增加,目前,央行八成以上資產為外匯儲備,這增加了央行貨幣管理的難度。
首先要對應通脹壓力。外匯占款直接生成基礎貨幣,如果央行不加干預,就會導致銀行體系流動性增加。目前央行主要采用管理存款準備金比率辦法對沖基礎貨幣供應,這導致存款準備金比率高達20%,不僅降低了貨幣使用效率,同時也增加了央行對沖成本。
其次要應對匯率風險。占比八成的外匯資產要保值增值并不容易,在國際市場購買任何一項資產都可能引發市場波動,而美元資產敞口過大,讓風險過于集中。
減少外匯儲備唯一辦法是增加外匯支出,包括鼓勵進口和對外直接投資,而這不僅需要時間,也受制于貿易伙伴安全管制。央行目前做法是嚴格控制廣義貨幣增速,希望實體經濟增長后,逐步吸收貨幣存量。這種主動去杠桿的做法,導致國內流動性緊張,實際利率水平居高不下。
央行近期連續“定向降準”,真正目的就是達到全面降準效果,以增加市場流動性,降低長期利率水平。
如果外匯儲備增長緩慢,央行還可以適當降低存準率。貨幣供給增加后,市場預期實際利率下降,這會抑制短期熱錢流入,也讓匯率管理增加了彈性。
官方分析強調,外匯儲備增加與熱錢無關,主要是貿易順差和外商直接投資所致,但這也恰恰說明,前期人民幣持續貶值的確起到了阻擊熱錢的效果。
當然,本幣貶值目的不僅在于阻擊熱錢,同時希望能夠提振出口競爭力。5月出口數據顯示向好,無疑與中國促進出口政策實施相關,更受惠于貨幣貶值。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7月在北京舉行,美國官員放風會再提匯率問題??梢韵嘈?,中美新一輪貨幣交鋒力度有限,因為中國已經決意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在上一輪匯率改革的半年后時間,即9月,不排除中國再次擴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幅度,這樣做有利于平衡中國短期和長期利益。
實現匯率決定市場化,是人民幣改革最終目標,任何一次匯率改革,都是向這一目標邁進。而從短期利益看,中國央行雖不再主導人民幣貶值,但也不希望匯率出現反轉。確保人民幣匯率在底部波動,當是央行匯率政策選擇,因為匯率政策要服從“穩增長”大局。
讓匯率維持在底部區域,同時阻止熱錢流入,最好辦法就是擴大匯率波動幅度,這一方面增大游資市場操作風險,提高投機成本,另一方面也可增加央行市場操作空間,有助于匯率穩定。
9月,人民幣或迎來又一波匯率改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