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發改委(省海經辦)主任 謝力群
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各項建設已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效。今后一個階段將堅持“圍繞一二三、實現六突破”的總體思路,爭取示范區建設各項目標任務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根據國務院批復的《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和國家發改委批復的《浙江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方案》,浙江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分為兩個階段,即第一階段2011-2013年和第二階段2014-2015年。第一階段的三年以來,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省級有關部門和沿海各市共同努力、扎實工作,示范區建設的組織領導機制不斷健全,規劃體系不斷完善,政策支持不斷加強,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推進,海洋科教支撐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保護不斷加強,各項建設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效。
海洋生產總值較快增長。2013年,全省實現海洋生產總值5508億元,比上年增長11.1%,比全國平均增幅7.6%高出3.5個百分點,比規劃基期2009年的3002億元增長83.5%,年均增長16.4%;海洋生產總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9年的12%上升為2013年的近15%,上升3個百分點;浙江海洋生產總值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比重超過10%。海洋經濟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不斷提升。
海洋經濟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編制實施海洋經濟重大項目建設“十二五”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每年組織實施一批重大涉海項目建設。2011年11月和2012年9月,省政府會同國家海洋局先后舉辦兩屆中國海洋經濟投資洽談會,分別簽約106個和91個海洋經濟重大項目,總投資分別達3600億元和2127億元,目前簽約項目開工率達50%以上。在今年6月8日召開的第十六屆浙洽會暨第三屆海洽會上,集中簽約重大投資項目37個,總投資1669億元,其中海洋經濟項目20個,總投資1140億元。2012、2013年分別完成海洋經濟項目投資2000億元和2100億元以上。一批重大涉海基礎設施項目建成投用。
港航物流服務體系建設成效明顯。2013年,全省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10.0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910萬標箱,比上年分別增長8.4%和8.6%,比2009年分別增長40.8%和70.8%。其中寧波—舟山港2013年完成貨物吞吐量8.1億噸,連續五年保持全球海港首位,2013年集裝箱吞吐量達1735萬標箱,居全國第3、全球第6位。全省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96個。
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開局良好。2011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2013年1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國務院先后同意舟山港口岸擴大開放5個港區并新增開放面積109平方公里,批復同意設立舟山港綜合保稅區。舟山港綜保區本島分區通過了國家級驗收并按期封關運作。省委、省政府先后批復設立舟山群島新區黨工委和管委會,出臺《關于推進舟山群島新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印發《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分兩批下放舟山市400項和116項省級行政審批管理權限。已向國家報送舟山自由貿易港區建設方案。
現代海洋產業發展較快。2013年,全省規上臨港石化工業企業完成銷售收入2900億元;船舶工業完成總產值880億元;海洋旅游業實現收入約3009億元;海水利用業增加值524.2億元,比2009年增長116%,總產能超過12萬噸/天;海洋電力增加值3.68億元,比2009年增長183%;海洋生物醫藥增加值50.74億元,比2009年增長104%。海洋新興產業占全省海洋經濟比重約30%,現代海洋產業初步形成集聚態勢。

政策支持保障有力。浙江已向國家有關部委爭取財稅、金融、用地、用海、開放及產業等6個方面共28項支持政策,省政府先后與10多個部委以及30家金融機構總部簽署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合作協議?!笆濉逼陂g,國家每年給予浙江海洋經濟發展財力補助6億元。國家發改委確定舟山為全國海水淡化試點城市。省政府決定2013—2015年將海洋經濟發展專項資金規模由每年10億元增加到12億元。
科教支撐有效加強。浙江海洋學院長峙新校區建成投用,浙大海洋學院(舟山校區)建設進展順利,目前全省已擁有涉海類高校21所、涉海類省重點學科40個。擁有涉??蒲性核?3家、國家級海洋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4家、海洋科技創新平臺15家。全省海洋科教發展水平加快提升,2013年海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約為2.4%,科技貢獻率達66%。
機制創新有序推進。省政府批準設立了5個省級海洋海島開發保護試驗區,印發實施相關試驗區規劃方案。省人大常委會頒布實施《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條例》,明確憑海域使用權證可直接辦理基本建設項目相關手續。舟山市設立海域海島使用權儲備(交易)中心,象山縣設立海洋資源管理中心。沿海市縣開展了海域使用權證書抵押貸款工作。浙江省發放了全國第一本無居民海島使用權證書,成功舉辦了全國首場無居民海島使用申請公開拍賣活動。
今后一個階段,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設海洋強國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建設“海洋強省”戰略部署,堅持“圍繞一二三、實現六突破”的總體思路(圍繞“一二三”:“一”是指建設“海洋強省”這一總體目標;“二”是指實施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和舟山群島新區兩大國家戰略舉措;“三”是指構建沿?!爱a業集群”、“港口集群”、“城市集群”,實現三群融合。推進“六突破”:是指在海洋產業發展、重大項目建設、海洋科教創新、區域試點示范、海洋生態保護、體制機制創新等六個方面取得新突破),爭取示范區建設各項目標任務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全面推進新區發展規劃的實施,并做好相關專項規劃和功能區規劃的細化實化工作,加快重大平臺和項目建設,推進體制機制創新。
加快推進舟山港綜合保稅區建設。在本島分區封關運作基礎上,全面啟動衢山分區開發建設,努力引進大宗商品保稅儲運中轉加工和海洋新興產業項目。以綜保區為基礎,探索試驗自貿區相關政策。積極穩妥推進自貿港區申報設立。
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和功能平臺建設。繼續推進實施新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積極開展一批項目前期工作。力爭新區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0億元。
繼續做好國家支持政策的爭取工作。研究梳理新區建設重大事項,適時召開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支持協調重大政策性問題。進一步爭取國家在擴大開放、用地用海、產業發展、財稅金融、體制創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繼續推進新區體制機制創新。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行新區扁平化管理模式。推進投融資、海洋資源管理、海洋執法等重點領域改革創新,探索建立與新區建設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機制。
推進實施海洋經濟“822”行動計劃,突出八大現代海洋產業,加快培育建設25個海洋特色產業基地,促進浙江海洋產業集聚發展。
在港航物流服務業方面,重點培育建設寧波(鎮海北侖)現代港航物流產業基地、寧波梅山國際物流基地、舟山大宗商品港航物流基地、溫州大宗散貨港航物流基地、臺州能源建材港航物流基地、嘉興海河聯運物流基地等6個基地。
在臨港先進制造業方面,重點培育建設杭州大江東臨港裝備制造基地、臺州臨港裝備制造基地、紹興濱海新材料產業基地等3個基地。
在濱海旅游業方面,重點培育建設舟山海洋旅游基地、寧波南部濱海旅游休閑基地、溫州濱海休閑旅游產業基地等3個基地。
在海洋工程裝備與高端船舶制造業方面,重點培育建設寧波海工裝備與高端船舶基地、舟山海工裝備與高端船舶基地等2個基地。
在海洋醫藥與生物制品業方面,重點培育建設舟山海洋生物醫藥基地、紹興濱海海洋生物醫藥基地等2個基地。
在海洋清潔能源業方面,重點培育建設溫州海洋清潔能源及裝備產業基地、臺州海洋清潔能源產業基地、嘉興海鹽核電及關聯產業基地等3個基地。
在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方面,重點培育建設杭州海水淡化技術與裝備制造基地。
在現代海洋漁業方面,重點培育建設寧波象山現代海洋漁業基地、舟山國家遠洋漁業基地等2個基地。
另外,培育建設杭州海洋科技研發基地、舟山海洋科教服務基地、溫州海洋科創產業基地等3個科技產業基地,推進一批海洋科教平臺及項目建設。
在此基礎上,近期在特色產業基地內選擇若干重點區塊,重點加以培育建設,使之成為海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強用地、用海、資金等要素保障,各項政策要進一步向涉海大項目傾斜,加快推進一批涉海重大項目建設。
在沿海高速公路與疏港公路方面,重點推進甬臺溫高速復線、嘉興獨山港區疏港公路二期、臺州港頭門港區疏港公路、329國道舟山段改擴建工程、溫州77省道延伸線龍灣至洞頭段疏港公路等項目建設。
在沿海鐵路與城市輕軌方面,重點推進金溫鐵路擴能改造、樂清灣港區鐵路支線、溫州市域鐵路客運S1線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臺金鐵路、甬金鐵路和頭門港區鐵路支線項目前期研究工作。
在跨海大橋方面,重點推進舟山六橫大橋、三門灣跨海大橋、樂清灣跨海大橋、臺州灣跨海大橋、岱山-秀山大橋、溫州大門大橋、甌江南口大橋、頭門港區疏港公路大橋等項目建設。
在港口碼頭方面,重點加快推進舟山金塘大浦口集裝箱碼頭、衢山鼠浪湖島礦石中轉碼頭、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多用途碼頭、臺州頭門港區一期碼頭、溫州狀元岙港區二期工程和樂清灣港區一期碼頭等項目建設。
在海河聯運方面,重點推進杭平申線航道改造、湖嘉申線航道改造、京杭運河三級航道整治、乍嘉蘇線航道整治和浙能獨山港區煤炭中轉碼頭內河港池等工程項目建設。
在沿海灘涂圍墾方面,重點推進溫州甌飛一期、飛鰲工程、舟山小洋山北側圍墾、六橫小郭巨二期圍墾、象山道人山圍涂、三門洋市涂圍墾、上虞世紀新丘治江圍涂等項目建設。
建立省級海洋經濟投融資平臺?;I建設立“浙江省海洋開發投資集團”并盡快投入運行,爭取盡快完成組建運行任務,同步組建省海洋資源收儲中心并與省海投集團一體化運作,發揮省級投融資平臺對全省海洋資源收儲及涉海重大項目開發建設的功能作用。
加快推進港口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建設,不斷深化規劃、品牌、建設、管理的“四統一”,同時推進“統一營運”,打造國際強港、名港。積極推進全省港口聯盟建設,加快形成以寧波—舟山港為核心,嘉興港、溫州港、臺州港等一體化發展的港口發展格局。積極推進集疏運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海鐵聯運、海河聯運、水水中轉等多式聯運。
推動建立三門灣區域統籌協調機制。組織實施《三門灣區域統籌發展規劃》,建立三門灣區域省級層面統籌協調機制,推動三門灣區域生態環境統籌保護、基礎設施統籌建設、資源要素統籌利用和產業發展統籌引導,將三門灣區域建設成為長三角地區的美麗海灣。
加快推進省級層面海洋經濟發展試點。深化實施象山、洞頭、玉環、嘉興濱海以及大陳島等省級層面海洋經濟發展試點,研究探索相關創新舉措,為全省海洋經濟發展提供示范、積累經驗。
在海洋教育方面,加快推進浙江大學、浙江海洋學院、寧波大學等一批高等院校涉海學科建設,加強海洋科普教育和宣傳培訓工作。
在海洋科技方面,努力打造一批海洋科研平臺,組織實施海洋工程裝備與高端船舶制造技術、海水淡化和綜合利用技術、海洋可再生能源技術等一批重大海洋科技專項,推進海洋共性關鍵技術突破。
在海洋資源管控方面,建立省級層面海岸線統籌協調機制,加快編制全省岸線、灘涂統籌利用與保護規劃,完善海域、海島、海岸線等海洋資源的儲備、交易和使用制度,促進海洋資源有效管理和集約利用。
在海洋生態保護方面,加大近岸海域重要生態功能區的整治修復力度,重點抓好杭州灣、樂清灣、三門灣、象山港等重點港灣的污染整治,繼續推進實施一批海域、海島、海岸帶生態整治與修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