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羽
摘要:舞蹈是人體藝術,是一種新興的事業,舞蹈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幽雅的氣質,形成影響教育對象的巨大力量,舞蹈教育如何發展成為一項嶄新的課題,需要教師要重視學生生理和心理的教育培養,針對高職舞蹈教學的特點,在教學方法等諸方面進行教育實踐的過程中探索與創新。本文說明了舞蹈教學的重要意義,闡述了舞蹈教學的具體有效措施。
關鍵詞:舞蹈教學 重要性
舞蹈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舞蹈要求具有嚴格的規范性和觀賞性 ,它是陶冶情操、鍛煉體魄的一種極好形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除了要重視舞蹈教學的理論體系外,還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舞蹈旨在培養具有表演經驗的復合應用型人才,要求培養的學生在舞蹈方面的素質技能,使得舞蹈教學把培養舞蹈優秀人才作為追求的目標。
一、舞蹈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舞蹈能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追求美是人的正常的心理需求,集形體美、音樂美于一體的舞蹈可以使舞者在運動的同時產生各種審美的心理效應。在美的旋律中得到精神的凈化和情感的升華。從人的整體發展過程看,舞蹈對他們的姿態、動作和風度等進行專門的訓練,可以改善和矯正身體不良姿態,塑造健美的形體。
(二)舞蹈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悠久的舞蹈傳統和豐富多彩的民間舞,能夠培養學生豪邁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在抒情型舞蹈中,培養優美的情操,舞蹈是一個創造美、實現美的過程,對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是十分明顯的。舞蹈能夠培養文明禮貌和社交能力,通過形體的訓練能夠促進身體與心靈的共同發展,和諧組合營造了優美的、具有節律感的生命狀態,有利于學生對堅韌意志的培養和訓練。在舞蹈訓練中為學生堅強的心理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舞蹈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用動作理論開啟學生在舞蹈教學中的實訓體驗
1.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舞蹈課程的設置應該以緊緊圍繞培養適應性強的能力型人才為中心,教材中賦予學生新的審美、技藝、新的知識和新的方法,加大課程整合的力度,強調全與精的關系。盡力讓學生多接觸受大量的舞蹈信息充分調動和發揮個人的創造能力與運用知識的能力。舞蹈教學通過語言引導的身體訓練不能少,語言和訓練必定要科學而又準確,盡量要避免傷痛產生的可能性。
2.要有較強的實踐性。在舞蹈專業課教學中,通過教師簡潔的準確的動作理論提示,引導學生掌握動作的要領和感覺及用力方法的學習。 舞蹈教師在備課時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動作實踐,有步驟地安排好教學目的。訓練動作多以基礎動作規格為主,在動作設計上掌握好用節奏、高度,要避免教學上的彎路,提高教學效果。
3.培養學生用肢體動作實踐舞蹈理論的習慣。教師要講解動作的規格要求,并且明白動作的道理,建立起學生的舞蹈感覺意識。千百次的練習,必須達到動作意識的完全熟練,學生在了解舞蹈動作的原理之后,能完全配合思想意識的指導,教師要盡可能地用身體方位、形容詞等比較準確和簡潔的舞蹈專業術語和學生交流。使學生體會這些要求,直至他們完全掌握。
(二)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
由于舞蹈專業的生源差異性較大、參差不齊,藝校畢業的學生在校期間已進行過訓練,技能技巧及身體的感覺韻律都已有了一定的基礎,普通學校畢業的學生在校其間只是掌握了一些基本體態、動態及少量技巧,造成學習舞蹈素質上的差異。所以,舞蹈的發展基礎就必須提高學生的文學修養,把握音樂的風格及其描述的意境;使其通過獨立的觀察、分析與綜合,對技術動作進行藝術處理舞蹈是用身體和節奏表現思想感情的。因此舞蹈教師要有充沛的感情與熱情,根據具體情況做局部動作示范,但局部示范應盡可能減少。
(三)重視規范化教學
規范化教學具有高度的真實性和親切感,依據具體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去完成是實現規范化的重要手段,采用訓練法、實習法,使得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知識經驗相適應,防止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基礎,培養抽象思維能力,注重學生思維方式、注重創造性、注重全面素質的提高。
(四) 提高藝術修養
舞蹈藝術是審美的最高境界要求欣賞者要具備基本理論知識,要了解不同舞蹈產生的歷史、文化背景。移動線是演員展示為無限廣闊的表現場地,移動線都有各自不同的審美情感體驗。平行移動線一般比較平靜,斜線移動具有延續和縱深感。曲線移動給人以游移、跳蕩和不穩定的活躍感。整齊一律型圖案。這是一種最簡單的形式美畫面,最能體現單純和整齊的美,給人以一種節奏和秩序的審美感覺。掌握平衡對稱型圖案和調和對比型圖案。各種畫面具有高與低、動與靜、正與反、明與暗的種種對比,能使差異形成統一。
(五)舞蹈教育需更重信息更講究實用性和全面性
加強人文教育,技能與育人并進。舞蹈技能教育與藝術理解能力教育結合起來。舞蹈教師需要有敏銳的藝術感知與思維力,加強對學生悟性與實踐能力的培養。避免訓練過分追求技術規范性的特點,教學中要從基本體態慢慢練起,教師應放棄對基本元素訓練的過高要求,給予學生總體外形風格的信息。教師要善于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去思維、創新、實踐,培養學生感知力,同時加強理論與鑒賞課程的教育,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感。改變舞蹈學科劃分過窄的特點,創造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的機會,把學生培養成為知識技能覆蓋面廣、具備實踐能力的實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樊更生.體育舞蹈摩登舞基礎教程[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2]賈安林.中外舞蹈作品賞析-中國民族民間舞作品賞析[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3]矯立森,劉青戈.中外舞蹈作品賞析-中外巴蕾舞作品賞析[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4]呂藝生.舞蹈學導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